第4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多少年前?

  他們幾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百一十五……萬年前?

  天幕之前說他們是在距今多少年前來著?

  突然覺得自己離天幕的時代還挺近。

  【但我還是要說一句,不愧是陝歷博啊,就連裡面的陶陶罐罐們,可能由於藏品基數的龐大,整體能被放出來展出的這些,也都更加精緻一些。】

  【幾乎每一個上面都有風格各異的花紋呢。】

  【看多了還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古人們看著被天幕放出來的那些陶製的,很不起眼的瓶瓶罐罐們,忍不住還是陷入了一陣沉默之中。

  雖然他們也知道時間久遠,但是……

  感覺震撼天幕那個時代人的東西,似乎永遠跟他們想像的不一樣。

  所以他

  們不會也把自己使用的什麼鍋碗瓢盆也都當作什麼寶貝就這麼給人放出來展覽吧。

  眾人思考了一下自己平日用的器皿,決定要讓工匠們上點心。

  還是有點古人包袱在的。

  劉徹越想越覺得此事甚為可能。

  畢竟連那個長信宮的一個普通的鎏金宮燈都是什麼禁止出國的國寶文物來著。

  【還有這個,這瓶子口這么小,底又跟個錐子是的,只能是喝水的了吧,別的進去了也吃不著呀。】

  【還挺獨特,也不怕戳著自己。】

  【哦,介紹說是釀酒用的,很好,有點用但不多的知識又增加了呢,原來我中華的酒文化也如此源遠流長啊。】

  【沒事沒事,有酒是好事,飽暖才思□□呢嘛,這不正反過來說明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自給自足,有了足夠充實的食物果腹還能順便釀點小酒喝喝了嘛。】

  這話說得倒是很有幾分道理。

  但是……

  這樣的器皿,如何釀酒?

  遠在千年前的古人們終於也感受了一把後世人考古探索求知的動力根源。

  【開山之作雖然確實足夠有分量,現如今我們針對史前年代的考古發現樁樁件件都在刷新我們遠古的歷史與認知。】

  【但那到底是一個太過遙遠且文字未生的蒙昧歲月,只能從器物演變之上進行猜測考證。】

  【接下來的才是重頭戲,畢竟西安開始正式邁入了自己的帝都歲月,不對,這個時候應該還只是王都。】

  【正式開始進入第二單元——鳳鳴岐山。】

  不錯,終於要到他們有些熟悉的時代了。

  還是周朝比較符合他們的邏輯認知。

  什麼猿人,什麼新石器,確實對於現如今的他們而言,還是太過炸裂了一些。

  周朝的歷史,他們早就倒背如流了!

  【沒錯,直接跳進西周的懷抱了呢,要看商朝,還得是去殷墟啊。】

  【而正是自這一單元,我們的國寶級文物終於開始漸漸顯露出自己的面貌來。】

  【沒辦法,誰叫西安地底下還有辣麼大一片的,被稱作是周原故地的地方呢,一個鼎接著一個鼎地被發現,每發現一個,都是一個震撼歷史界的大新聞呢,就這麼豪橫。】

  【如果說新石器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是瓶瓶罐罐的話,那麼最能代表周朝氣質的,那絕對是青銅鼎了。】

  【雖然說「禹鑄九鼎象九州」,也就是說保守估計從夏朝起中原就已經開始流行起這種器皿了。】

  【青銅器更是商朝的代表□□物,沒有之一,畢竟是青銅王朝嘛。也出土過如后母戊鼎這種重量級的文物。】

  【但耐不住周朝的鼎實在數量夠多,且人家上頭是真刻字啊,刻的那還叫一個密密麻麻,考古成果斐然啊,所以陝歷博十八件鎮館之寶之中,竟然有三件都是西周的鼎。】

  啊這……

  天幕怎麼不講武德?

  跟你聊西周,你怎麼不談史冊,直接就談起鼎來了?

  另外……

  商朝的后母戊鼎,那又是什麼?怎麼從來沒聽過?這不應當啊。

  究竟到底是誰離商朝的年代更近一點啊?

  難道挖墳真的能有這麼大的作用?

  開始懷疑人生。

  第232章 旅行vlog【二四】

  【其中,在周原故地發現的最為重要的一件周朝青銅器,當然是我們眼前的這個利簋無疑了。】

  【由於意義過於重要,已經被國家博物館給借調走了,所以現真品落戶北京。】

  【我們現在看見的這個,正是1:1還原的複製品。】

  【就連複製品都能在這個單元的展廳正中間擁有一個自己的單間,就可以想見其在江湖上的地位了。】

  觀看天幕的眾人無言以對。

  你們後世人管這四面透光的玩意叫單間?

  不覺得有哪裡好像不太對勁嗎?

  只是瞧著這利簋,著實平平無奇,他們可也是鑒鼎無數的達人,像這種大小的方底圓簋,不就是尋常的構造嗎?他們可當真是見過不少。

  怎麼就讓後世人又是這樣又是那樣的百般重視呢。

  只能又歸結為天幕那個時候後人稀奇古怪的關注點……

  【不過這個利簋確實比我想像中小了不少,本來以為好歹得跟后母戊鼎一個體型吧,沒想到這麼迷你。】

  【不過形體雖然小巧,但是其價值卻難以估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