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坦白來講,等這一天可是許多時日了。

  與武周朝謹小慎微,心情忐忑不安的李隆基不同,已經成功上位,大權在握的唐明皇則分外不滿。

  什麼啊,他的開元盛世被你們後世人吃了?

  怎麼就還要專門強調一下是文壇?

  分明他的前朝,包括自己,也很璀璨的!

  無論如何,他相信那什麼安史之亂,什麼盛世腰斬,一定是別有隱

  情的!

  李隆基那叫一個自信滿滿。

  剛被封為貴妃的楊玉環:……

  有些時候,倒覺得這一身好皮囊也是負累。

  【而我們「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詩仙李太白更是曾經供奉翰林,這個崗位的主要職務呢,就是負責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左右。

  畢竟是才情千古無二的頂尖人才,唐玄宗也不是完全不識貨的人,能把這種宮廷功利性的詩作寫得也如此才華橫溢者確實鳳毛麟角,被誇的非常高興的唐玄宗自然每次宴請郊遊,都會捎帶上李白。

  不過雖然他不承認自己是為了誇讚記功,但是意會一下嘛,沒有這意思才有鬼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如果唐玄宗早死個二三十年,相信李白詩作中的那些對於玄宗的正面描寫或許會更出名一些吧。】

  唐明皇李隆基:???

  這該死的天幕,又在咒朕早死了!

  可惡!

  而飽經了安史之亂離散之苦,看著滿目瘡痍的,好似再也回不去的那個大唐而忍不住飽含熱淚的大唐臣民們:……

  沒有很想詆毀曾經奉若神明的聖天子的意思,就是覺得天幕這話好像該死的有幾分道理。

  【而既然參與宮廷宴飲,又怎麼可能沒有與盛世大唐那朵耀眼的牡丹花不期而遇呢?

  李白於供奉翰林期間為公務而作之詩之中,最為出名的《清平調》三首,更是將楊貴妃之美艷灼目寫得淋漓盡致。

  其中最為有名的那句當然是「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時隔千年,倩影永存,是詩句之中永遠不會凋零的盛世之花。

  但是可別忘了在第二首之中的那句:「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啊。

  總有不解風情的人說李白這是諷刺楊貴妃。對此,我只想說一句,人家明明就是在夸楊貴妃嘛!

  這叫生動形象地運用了對比拉踩的手法,反襯了楊貴妃的美貌,確信。】

  正擔任供奉翰林的李白:……

  啊這個,就是想到了就這麼寫了啊。

  他寫到的時候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想要表達的感情誒。

  哪個好人家的人寫詩之前還想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啊,當然是想到什麼寫什麼咯。

  不然多匠氣啊。

  再說了,誰拉踩趙飛燕了,天幕你不要信口污衊他清白!那不是因為漢宮飛燕是故去的人了嘛,當然只能可憐倚新妝了嘛,嗯,沒錯,正是如此。

  趙飛燕一時無言以對。

  為什麼不管是諷刺還是借自己描寫當超過貴妃的美麗,受傷的只有她呢?

  這真的合理嗎?

  這個世界跟她一起毀滅算了。

  【再說了,就以李白那種疏放的風格,大概率不會有這麼多彎彎繞繞,尤其還是在詩里。

  總而言之,飛燕玉環,那絕對是當朝人先動的手。

  不過嘛,美女姐姐一起

  貼貼又怎麼了?】

  楊玉環:……

  趙飛燕:……

  嗯,這話說的好像也沒毛病。

  跟漂亮的姐妹一起被放在一起,那確實還是賞心悅目的。

  如果不是經常要被一起拿出來潑髒水就更好了。

  【與趙飛燕一樣,實際上,楊玉環是否是楊貴妃的真名還有待考證。《舊唐書》,哪怕是《新唐書》,甚至是《資治通鑑》呢,對於楊貴妃的本名都沒有記載。

  這個家喻戶曉,被後世廣泛沿用的楊玉環之名的來源,乃是楊貴妃去世一百多年之後成書的唐代鄭處誨編纂的《明皇雜錄》,其提到:「楊貴妃小字玉環」。

  出生得晚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好處的。

  與因為沒有任何資料只能胡編亂造的《飛燕外傳》不同,《明皇雜錄》屬於是唐宋時興起的一種史料筆記類文體,雖然真實性也待考證,但是還是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其中記載的一些軼聞瑣事,也可以供我們提供新的參考視角。

  不過嘛,就算是假的,說的人多了,也變成了真的了。

  比如我們的趙昭儀是吧,從香艷小說中喜提趙合德之名呢。

  再比如歷史上都沒有貂蟬這個人,四大美女之一的位子不還是坐得穩穩噹噹的嘛。】

  楊玉環:……

  虧她聽你這個什麼天幕一本正經地研究了半天自己到底叫什麼。

  難道最後就為了論證一個,其實她真名是什麼其實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被那些文人記錄成什麼樣子嗎?

  不過好在是他們本朝的文人,這記錄還不算太離譜就是了。

  胸口又被正中一箭的趙氏姐妹:???

  這什麼破漢朝,是一天也呆不下去了。

  至少這一次,她們要留下屬於自己的名字!

  不過……

  貂蟬?四大美女?

  雖然但是,畢竟只有四個誒,又有哪個女子不會為這個好聽花哨的名字迷失片刻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