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此說來,倒的確可以稱得上一聲「古法」了。

  劉徹才不管他什麼古法今法的。

  趙過當然要找,但是在找趙過之前,完全可以讓如今的搜粟都尉先幹起來嘛。

  【對於一年到頭也不知道碰幾次鋤頭的漢武帝來說,保持地力什麼的都是浮雲,重點是這個代田法還能夠增加產量。

  這對想要讓農業儘快恢復活力的漢武帝當然是不小的誘惑。

  打定了主意就去做,這永遠是豬豬陛下的作風。

  於是他大筆一揮,命令趙過推廣代田法。

  作為在遙遠的漢朝便已經有了些許科學思維的趙過而言,事先的實驗是必不可缺的。

  沒錯,農學實驗大漢版正式開始。

  實驗的地點嘛,沒錯,有時我們的老朋友了。

  哦,這次不是上林苑了哈。

  不過也差不多,漢武帝慷慨地貢獻出了自己的行宮與離宮的空地讓趙過大展身手。】

  劉徹:???

  天幕這是在內涵他不幹活是吧,他肯定沒有理解錯天幕的意思!

  他可是親自春耕過的!

  誰說他不在乎能不能保持地力?

  那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畢竟一聽就知道如果保持了地力能夠更加長久地利用這片土地,這不是天大的好事嗎?他怎麼可能不在意?

  當然,那個立竿見影提高產量肯定更合他的胃口。

  不過這也是人之常情嘛。

  【正所謂實踐出真知,趙過也的確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通過離宮空地的實驗,最終趙過證實了使用代田法可以讓產量超出常田一斛以上,如果你剛好特別擅長耕種,甚至有可能實現產量翻倍。

  如果僅僅只是如此,趙過固然值得令人稱讚,卻也遠遠無法得到如此之高的評價。

  作為一眾文科生里為數不多的理科生,趙過更加著名的成就,其實是在農業工具的更新疊代上。】

  超出常田一斛?善耕種者更是能翻倍?

  這話一出,原本還只是有點蠢蠢欲動的劉徹險些按捺不住自己體內的之力。

  就問這誰能不心動?

  【沒錯,便是我們一節更比三節強,一個工具,可以同時Hold住開溝、播種和掩埋三種功能,並實現常見作物全覆蓋的耬車。

  這種生產力工具的疊代才是真正的王炸,輕鬆實現日種一頃的成就,大大提高了耕種的效率。

  效率的提升最終都將體現在產量之上,正是所謂「用力少而得谷多」。

  而耬車更是遺澤千年,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仍有部分鄉村地區還在使用純畜力的耬車。

  不過這些便就是後話了。】

  劉徹很是有些不屑。

  雖然聽起來好像問題有些嚴重的樣子,畢竟之前天幕好像也有說過,他大漢最終的覆亡與這些什麼地方豪強脫不開干係。

  但是他也十分清醒,知道自己絕不會因噎廢食。

  這些與耬車,還有天幕口中那並不知具體意思但大致有點猜想的所謂「技術」並沒有著絕對的關聯。

  耬車對於他大漢來說絕對價值連城。

  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劉徹便已然做出了決斷。

  至於什麼地方豪強,什麼莊園經濟?

  後世子孫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竟然連地方豪強都搞不定,這是耬車的問題?他怎麼那麼不信呢。

  這顯然是皇帝的能力問題。

  他雖然希望大漢能夠國祚綿長,但肯定還是以當下為先。

  不然就這種欠缺能力的後世子孫,你給他機會也不會中用的。

  別的不說,他就是平等地看不上每一個拉跨的皇帝。

  【雖然趙過的確是漢武朝農業上璀璨的新星,不過其實靠提高單位產量而不僅僅只是靠死辦法的事情漢武帝很早便已經開始在著重注意了。

  能夠避開黃河汛期而提高單位產量的冬小麥的廣泛推廣,也是在漢武朝。

  由此可以得見我們豬豬的消費觀念。

  花的多沒關係,只要掙得更多就行了,確信。】

  劉徹:……

  啊這,那不然呢。不花和少花那都是萬萬不可能的,不得從源頭解決問題哦。

  【因此在趙過提出了可行性方案之後,漢武帝馬不停蹄地以政治強制手段將其先試點再鋪開,什麼重點示範區統統安排上,由點及面地推廣到漢朝各地,最後連遙遠的邊地也用上了代田法。

  但是不要對劉豬豬的良心有太多期待,這玩意他真的有點但是不多。

  不要被他什麼封丞相為富民侯給迷惑了,真以為晚年的劉豬豬轉而走向了什麼親和的道路,那都是騙人的。】

  你這是血口噴人!

  他怎麼就不能給自己的丞相封富民侯了?

  他怎麼就不想讓百姓富

  足了?

  如果朝廷能有餘錢的話,他也並不介意讓百姓手裡也賺點錢的。

  這不是一直也沒有這個機會嘛。

  劉徹努力狡辯。

  啊,這話說的沒錯,太貼他們陛下了。

  還真是,有點良心,但不多。

  汲黯輕輕在心裡冷哼一聲。

  果然,還是他們那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的陛下啊。

  如果汲黯大夫擁有現代知識,恐怕還會加上一句,果然,他們家陛下是會開空頭支票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