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什麼得地無用?

  這世上哪裡有得來沒有用的土地?

  如果有,那一定是這些人沒有動腦子思考應該怎麼治理這片土地。

  那麼該換掉的,反正不是這得來不易的土地,至於換掉誰呢?

  那當然是換掉沒本事的官員咯。

  劉徹復盤了一下自己的邏輯,頗為滿意地點了點頭。

  沒毛病,正是如此。

  【這話是不是聽起來有點耳熟?耳熟就對了!正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呢。之後的宋朝也經常拿這個理由出來挽尊。

  什麼「匈奴化外之地,得其地不可耕」云云,正是出自宋人語錄。

  合著打下來的河西不是匈奴故地了是吧,塞外江南了解一下嘞。哦,不好意思,大慫的人恐怕連張掖門往哪邊開都不知道吧。】

  原本對於自己的觀點認同感很強,並且仍舊堅持得地無用的漢武朝許多官員:……

  怎麼辦,誰懂啊,一聽到這個觀點跟那什麼宋朝人的觀點十分近似,就突然嫌棄了起來呢。

  匈奴之地怎麼可能無用呢?

  這話簡直是污衊!

  他們可從來沒有這麼想過!

  無論之前他們是怎麼想的,但是聽罷這段話,他們不約而同地為自己找補。

  他們這句話的重點主要在前半句,主要是勞民傷財,嗯,一定是。他們之前必須是這個意思,確信。

  【對於這種觀點,深耕西南夷,並且擁有過切身感受的司馬相如當然擁有不一樣的感觸。而大文豪的感觸,那就是不一樣。

  感謝司馬遷,出於對這位同時代大文豪文筆的喜愛,使得《司馬相如傳》因收錄了其大部分文章原文而使這篇列傳成為《史記》之中篇幅最長的一篇,並且讓我們也能一睹其風采,雖然睹得有那麼億點點痛苦。

  哎,沒文化,不識字是我的錯,一定不是漢賦花里胡哨的錯。

  在《難蜀父老》這種政論文章之中,也是佳句頻出。

  比如後面被漢武帝引用到元封五年求賢詔的那句「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靈感來源有極大可能就是出自這篇文章中的所謂「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

  當然,也不排除有這是漢武帝本人的感慨被司馬相如化用的可能。但誰叫史書中沒寫呢,沒寫那當然是誰先說的署名權歸誰咯。】

  司馬遷:……

  一時之間竟然沒能分辨出天幕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在誇他。

  司馬相如的文章寫得好,他不收錄下來多可惜啊!

  劉徹:……

  看到司馬相如的文章腦子裡有點靈感寫詔書的時候用一用怎麼了?

  劉徹理直氣壯。

  怎麼你們後世人連這都要拿出來調侃?

  豬豬哼唧唧。

  只是沒想到啊,都過了兩千多年了,你們後世人怎麼還說連他們的漢賦都看不懂呢?

  分明聽天幕的意思,他們後世似乎都應該學富五車才對呀?

  劉徹大為困惑。

  【不過這篇文章中最炸裂的還得是那句:「使疏逖不閉,阻深暗昧,得耀乎光明,以偃甲兵於此,而息誅伐於彼。遐邇一體,中外褆福,不亦康乎?」

  翻譯一下,意思就是使遠方不再閉塞,使阻礙嚴重,昏昧陰暗的地方也能得見光明,消除用兵誅伐之事,遠近一體,中外安寧,不是更加康樂嗎?

  雖然現在辛苦一點,但是我們是在構建大漢人類命運共同體呢!趕緊支棱起來!

  哎呦,一定是我想多了。

  我們大漢怎麼能是燈塔呢,那當然得是太陽了。夢日入懷代表人物在這裡呢,說這些。

  再說了,我們可是實現中外一視同仁,共同發展的好不啦。

  大文豪出品,就知道有沒有。

  聯合而來的蜀地父老鄉親被忽悠的是一個愣一個愣的,並且是真的被說服了,離開時甚至還感嘆道:「允哉漢德,此鄙人之所願聞也。百姓雖怠,請以身先之。」

  我終於悟了,難怪後面西南夷修了這麼多路。果然豬豬是會用人的。】

  漢武朝群臣:……

  這司馬相如是到底原本就這麼會說,還是被他們家陛下傳染的?

  怎麼這個道理聽起來這麼強盜又這麼耳熟呢,非常有他們陛下的作風在呢。

  劉徹則深以為然。

  果然司馬長卿不負朕望啊,正是如此!

  雖然實在也沒聽明白什麼叫大漢人類命運共同體,也不太明白燈怎麼能做塔,但是司馬相如的那句話劉徹是不需要勞煩天幕為他翻譯的。

  果然,還是這邏輯比較對味啊。

  「日月所燭,莫不率俾」。

  日月燭照之地都臣服於他大漢才是正理嘛!

  這就趕緊命人抄錄下來,明□□堂之上,一定要讓群臣們好好研讀一下。

  司馬遷表示,我好像有點知道自己這一次是怎麼知道這篇文章的了。

  【西南夷的重要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絕不是什麼嘴皮一碰就能輕易捨棄的「無用之地」。漢朝的古人或許看不明白,我們又如何可能一無所知。

  正是由於西南地區納入了中華的版圖,方才能夠大大加深我國的戰略縱深。

  一個國家的戰略縱深的深度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甚至決定這個國家的上限,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