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其起點,便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四川大渡河。這是西南夷道路之中海拔最高的一條。

  反正沒一條好修的。

  司馬相如:……

  這也實在不是他能控制的嘛。

  西南地區物產豐饒,他自幼便是有所耳聞的,如此物產豐饒之地,聽起來就非常適合給他大漢當郡縣呢。

  既然有如此機會,他又怎麼捨得放過呢?

  【注意一下這個時間點,唐蒙是元光四年上的書,而我們之前說什麼來著?衛青在哪一年被擢升為車騎將軍北出塞外的來著?

  沒錯,正是元光六年。

  隨著北邊是越打越熱鬧,越打越花錢。而西南夷的道路也是越來越難修,難修也得花錢。

  丞相公孫弘實在遭不住了,忍不住向漢武帝提出抗議。

  表示,北邊和南邊,總得消停一個吧?

  要不怎麼說公孫弘是會哄豬的呢?

  他給出的選擇題,漢武帝是真的做啊。

  漢武帝的第一順位那當然還得是打匈奴,由於經費有限,漢朝於元朔三年暫時停止了對於西南夷道路的修建。】

  劉徹:???

  那公孫弘說的他也不是毫不知情,也知道當時國家財政實在拿不出錢來了,他又不是神仙,自然變不出來,只好先將不著急的停上一停。

  人家說的有道理,給的選擇也合理他幹嘛不聽?

  他又不真的是沒有腦子的昏君。

  怎麼又扯上什麼哄不哄豬了?

  就算不是公孫弘,換了其他那些草包丞相,如果他們小小的腦袋裡能提出這麼實際的問題,他也會予以採納的好吧。

  他向來不太看人下菜碟。

  當然,也還是有個別的例外的。

  公孫弘:……

  聽他說,謝謝你,感謝有天幕,他明天的告假的摺子已經寫好了。

  反正誰愛湊這個熱鬧就湊吧,他還是不摻和為妙。

  第174章 武帝文治【十】

  【所謂暫時,那自然是因為對北邊的戰爭還沒徹底結束,對南邊的治理又提上了日程。再加上張騫從烏孫得到的關於前往身毒道路的最新情報,漢武帝立馬藉機調整了對西南夷的戰略部署。

  沒錯,那就是繼續修路!

  也就是如今整個漢朝南絲路保存最為完善的一段——博南山道。

  雖然這條通往印度的道路最終沒有打通,但是其意義仍舊深遠,是漢朝深耕西南夷最堅實的證據。

  漢朝對於西南夷的治理可謂是建樹頗豐。

  經過漢武帝時代數十年如一日的基礎建設,在偏遠的西南夷地區建構起了主要的交通線,並在此處設立了多達七個郡縣,徹底將西南夷地區納入了漢朝的管轄。

  在之後的絕大多數朝代,西南夷地區也一直是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劉徹一聽這話,眼前就是一亮。

  什麼叫「如今」保存最為完善的一段?

  這話的意思是說天幕一直掛在嘴邊的那個兩千年之後,是說兩千年之後,他漢朝時期的道路還能有所殘存嗎?

  這對於一個一直以來都想要追求永垂不朽的帝王而言,所帶來的殺傷力是巨大的。

  【當然了,漢朝對於原本化外之地的收容同化那叫一個經驗豐富,得心應手啊。一開始呢,那肯定是採用故其俗以及減免賦稅等寬鬆的政策,以讓遠來人感受到「賓至如歸」的幸福。

  然後在平穩住當地的情況後立馬火速開始修路、移居關內百姓,推廣漢文漢語,屯田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不出三代人,這些地區的人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漢王朝忠誠的臣民。

  是不是看起來非常合理,連一點反對的聲音都沒聽到?

  沒聽到就對了,畢竟如有反抗,那就是物理消失了嘛,不然南越怎麼會拉了這麼多西南夷部落一起陪葬了呢。

  剩下的可不就是載歌載舞,喜迎王師嘛。

  沒聽人漢宣帝兩千年前就給你畫過重點了,懂不懂什麼叫「霸王道雜之」啊?】

  劉病已:……

  這分明是他跟兒子的指導,是他治國理政的心得。

  結果兒子是一點沒學會,你們後世人倒是很會那這句話來內涵人呢。

  雖然說的好像也沒什麼大問題就是了。

  不過嘛……

  這好好的,說什麼物理消滅啊,他們大漢哪裡有那麼殘暴。

  【不過嘛,雖然一直以來都說漢武朝是一個開拓的時代,但是這個時代之中,漢武帝本人積極開拓的目標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力絕對是漢武朝能得以以此著稱的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

  畢竟其實在當時的朝堂之上,對於在當時看來十分偏僻的西南夷等地區靡費如此之眾,花費如此多的精力的行為的反對那是從不來不曾停歇的。

  丞相公孫弘甚至可以說已經是其中比較溫和的那一掛的了。

  畢竟只是讓人先停一部分,主攻另一

  邊。

  絕大多數反對者的核心觀點其實只有一個,那便是「得地無用論」。

  也即在他們看來,漢武帝的種種行為「勞民傷財,卻得地無用」。】

  劉徹平素聽多了這種觀點,因此聽到天幕這麼說,其實並不感到意外。

  他素來對於這種人的種種言語嗤之以鼻,反正他所做好的決定,絕對不會因為這些人的幾句言語便動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