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尚未曾等自己理出什麼頭緒來,便聽到天幕突如其來的這麼個神來一筆,頓時一口水嗆在了喉嚨口。

  他哪裡有這麼不要臉!

  真是的,沒聽到是東甌求援嘛,他不過是履行了大國應盡的義務而已。

  沒錯,正是如此。

  不過饒是劉徹再怎麼妄圖找補,但是與他同一時間聽到天幕的漢武朝其他人一時之間沉默了。

  雖然這個想法的確是夠大不敬的,他們之前也從未膽敢有過這種想法。

  但是在天幕將其總結歸納之後的第一時間,他們便已經深刻理解了字裡行間的精髓,並且他們家陛下可能會有的神情和言語他們甚至可以憑空便想像出來了。

  這麼說……

  倒也沒錯。

  你沒事陛下還想找點事呢,瞌睡的時候送上門的枕頭陛下他會放過?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絕不可能。

  【於是漢武帝在不動用大軍的前提之下派莊助以會稽守軍解決此事,這個人我們之後還會再提。

  而會稽太守原本並不想摻和這件事,但是深諳皇帝之意的莊助果斷陣前斬了一個司馬立威,於是漢軍從海上救援

  東甌。

  閩越原本也只是想要試探而已,看到漢朝如此堅決,來勢又如此洶洶,便行退兵以避鋒芒。東甌怕閩越捲土重來,十分沒有安全感。

  漢武帝大手一揮,遂將東甌舉國北遷至江淮之間。

  這是拆遷小能手豬的第一次上線,但絕不是最後一次。

  記住江淮之間這個地理位置。

  因為在多年以後,在閩越國被順手消滅之後,也正是被漢武帝給舉國搬遷到了江淮地區。

  東甌只能說,怎麼也逃不開,閩越的世界呢。大家最後又雜居還成了一家人呢,漢武帝是會搞「大雜居,小聚居」的天下大同的,狗頭。】

  天幕你也是會內涵的。

  怎麼,這件事情難道朕處理的不好嗎?多好啊,一雙宿敵就此都成了他們大漢的臣民呢。

  朕是懂戰爭調和的。

  劉徹如今對於這種程度的調侃早已能夠做到淡然處之並且還能十分自得地加以熟練運用了。

  而收聽天幕的霍去病則很是懊惱。

  他真的很是好奇。

  【建元六年,閩越又擊南越。實際上,自從秦將趙佗建立南越並將中原制度帶到此處之後,一直都是百越之中的領頭羊,對上閩越,縱使趙佗剛剛在兩年前去世,南越其實勝算不小。

  但是鑑於當時的南越名義上已經歸附了漢朝,南越還是悄摸摸地向漢武帝上奏請示以觀風向。

  我們有理由相信,一旦漢朝中央置之不理,南越便趁機拒絕臣服漢朝也未可知。

  當時的百越地區對於中原地區的人來說便是瘴氣瀰漫的不毛之地,甚至於懷疑此地的空氣都能殺人於無形,幾乎與漢朝是另一個世界。

  在這一年開始徹底掌握大權的漢武帝對此的反應也堪稱迅速與堅決。

  那就是出兵。

  兩路夾擊攻打閩越。】

  趙佗?

  甫一聽到這個有些熟悉的名字,始皇帝先是懷疑是同名同姓,但是素來周全的他並不會忘卻這個名字之前加上的那個定語「秦將」。

  看來確實是他大秦的那個趙佗。

  但是……

  始皇帝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一個秦朝的將領,甚至於在他在世的時候就已經能夠領兵出征了,結果一路活到了那個漢武帝的時代?

  趙佗,還有夏無且,怎麼他大秦的臣子一個個都還挺能活的?

  這得經歷了多少個皇帝啊。

  就始皇帝從天幕的信息之中總覺,保守估計得有五六個吧?

  始皇帝甚至開始懷疑起了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說好的他們大秦由於時間久遠,大家的普遍壽命都不長的呢?

  至於劉徹,因為早已對那個南越國王的生平及長壽有過一番感慨,所以情緒還算穩定。

  他只是想起了當日淮南王那篇辭藻華麗的上書,字裡行間將百越地

  區描繪成人間煉獄,妄圖讓自己停止出兵的想法,倒與這天幕所說的有些吻合。

  【戰爭的結果嘛,那自然是漢武帝喜聞樂見的。

  閩越人殺死自己的國王向漢朝謝罪。

  建元六年,這個在歷史上並不起眼的年份,卻為西南地區埋下了綿長悠遠的伏筆。

  正是在這一年,一個叫唐蒙的漢朝縣令奉命前往南越,通報閩越的臣服,而在南越的慶功宴上,唐蒙意外地發現了來自蜀地的枸醬。

  而南越國也因為聲勢浩大的漢軍的雷霆出擊而備受震懾,遣太子入長安宿衛。

  在漢朝,這位南越國的太子結識了一位邯鄲女子,步入愛河。等其父去世,他回國即位,這位邯鄲女子便成為了他的王后。

  而等他去世之後,其幼子即位,年輕的邯鄲女子翻身成為了南越國的太后。

  命運的齒輪緩緩轉動。】

  發現了來自蜀地的枸醬?那又如何?

  許多人有些不明所以。

  但是早有心思敏銳的人頓時渾身一凜。

  是了,枸醬不算什麼,重點是,南越國是從哪裡獲得的來自蜀地的食物的呢?

  簡直是細思極恐。

  不對,簡直是細思則喜出望外啊!

  枸醬之事尚且能有些思量的空間,後面這件事,沒有歷史書做參考的前代之人是如何也想不明白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