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漢武帝的這個腦子,到底是個什麼構造啊,他十分困惑。

  【總之,由於皇帝讓那些官吏們身先士卒,很快,百姓們也加入了這一場堵口之戰中來。二十多年之後,決堤的瓠子堤終於被堵上,黃河終於重歸故道,梁、楚地區重獲安寧。這一次決口的意義顯然是巨大的。】

  原來還是差了個自己親自指揮啊。

  劉徹覺得自己悟了。

  那要不然明年,不,今年就去瓠子堤巡行一番,想來有了心理建設的群臣們幹起來會更加熟練的吧。

  群臣:不知道為什麼,大半夜的,突然覺得背後哇涼哇涼的。

  衛青與霍去病:他們也很惴惴不安呢。

  【除了次數眾多,有些災難的持續時間還非常長,自公元前110年開始,漢朝發生了連續十年的旱災,迫於災情壓力,漢朝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始馬力加足,籌備水利工程建設。

  漢武朝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水利工程建設的高峰時期,由漢武朝開建的水利工程,幾l乎占了西漢的一半。

  但他時間也長啊,占了西漢的四分之一呢。】

  漢朝皇帝們表示,天幕你不必一再強調漢武帝在位時間長了。

  羨慕這個詞已經說爛了。

  劉徹:……

  被劇透了一臉的劉徹聽著這什麼連續十年的旱災,就已經覺得頭皮發麻。

  要不然,讓那些臣子們趕緊

  想想辦法,提前預防一番?

  十年旱災,這對農業得有多大的傷害啊。

  【漢武朝是開拓的朝代,絕不僅僅表現在對外開拓與探索之上,在水利建設之上也頗能體現。正是在漢武朝,開發出了「井渠法」,形似如今我國新疆地區的坎兒井。

  並開挖漕渠,貫通關中與關東地區的漕運,使得關東地區的糧食可以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與邊塞地區。

  除了運糧,漢武帝已經開始關注城市居民用水問題,沒錯,又是我們的老朋友,一湖多用,又操練水軍又販賣池魚的昆明池了。

  時常看到有人吐槽漢武帝面子工程,你要打西南,為什麼非要千里迢迢在陝西修建昆明池?一定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有沒有一種可能,在這裡修建昆明池,不僅能監督軍隊訓練進度,還能順便調濟漕渠水量和解決長安城城市居民用水的問題呢?

  等到漢武帝去世之時,關中地區水利建設的可灌溉面積,已經達到了十分驚人的五百萬畝,可不要小瞧五百萬畝這個數字,那可是在兩千年前的漢朝啊。

  而漢武朝於關中地區修建的水利工程設施,惠澤更是綿長。直到一千多年之後的唐宋年間,關中的水利工程主體仍舊是漢武朝留下來的這些老古董,平時只要維護和二創就可以了。】

  劉徹對後世有些人的想法實在非常困惑。

  他修面子工程,為什麼要修昆明池,當然是直接營建供他享樂的宮苑了。

  他可從來不是喜歡假惺惺,為自己行為找補的皇帝。

  他想修宮苑,那就一定會修。

  如果說要建昆明池,那也自然有自己營建的原因,不可能只是為了所謂「面子」便如此大費周章。

  漢朝之後的皇帝們則順理成章地躺平。

  祖宗都修過了,他們還廢那個勁幹嘛,對吧。

  【水利工程固然利在千秋,也功在當代,可是問題是,修水利工程,那是要錢的!也要很多很多錢。再加上漢武帝採信徐樂的說法,認為如果只有社會上層階級不滿,國家只會瓦解,好比景帝之時的七國之亂,是完全可以靠能力解決的問題。

  但是如果底層走投無路的百姓太過不滿,那麼國家很有可能會如秦末一般直接走向土崩,那就無可挽救了。

  因此漢武帝對於流離失所的災民出手一向非常闊綽,可謂是「費以億計」,這當然也是非常正確的決定,畢竟災民喪失家園,失去土地,本就是最需要中央朝廷出手的時候。

  可問題來了,錢在哪裡呢?】

  是啊……

  錢在哪裡呢?

  問題不就是搞錢太難了嗎!

  每一代都在努力搞錢的漢朝皇帝們不由得同時深深嘆了口氣。

  等等……

  已經有敏銳的人感受到了一絲不妙。

  什麼叫只有上層階級不滿,是完全可以靠能力解決的問題。

  這種話聽起來就讓人非常有危急感啊。

  尤其是,在劉家這種一個一個都不太要臉的皇帝當政的時候。

  很容易就讓他們想起這句話,然後向他們開刀吧。

  但是在漢初,仍舊有許多沒見識過世面的人在心中暗自寬慰自己。

  一定是自己想的太多了,自己一毛不拔,皇帝還能來搶不成?

  常柚如果能聽到這話,大概只想拍拍他的肩膀,並感慨一句,還是太年輕了啊。

  第169章 武帝文治【五】

  【在缺錢的客觀條件敦促下,一個豬豬走上了漫漫搞錢路。

  最開始的時候,劉豬豬還是個正常的豬豬,妄圖通過從歷史中借鑑經驗而發家致富,比如自秦始皇起便開始制度化的鬻爵大法。

  但很可惜,漢武帝的賣爵之路步步艱辛,完全賣不上價格。原因無他,他的親親祖父漢文帝早已用這一招收割過一遍了,民間有錢之家對於面子工程的爵位的需求已經飽和,歷史註定漢武帝要一以貫之自己的創新能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