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在劉徹並不知道桑弘羊內心的想法。

  不然很可能反手掏出一沓帳單讓桑弘羊好好清醒清醒。

  【在研習了十數年《公羊傳》之後,已頗有才名的公孫弘才終於在漢武帝建元元年下詔求賢良的時候得以被舉薦,當時,他已經快六十歲了。

  不過他這晚來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漢武帝此時並沒有注意到他,只是給了他一個出使匈奴的任務,因為辭令不符合漢武帝的預期,於是就被漢武帝認為水平不行。

  公孫弘乾脆請了病假,在漢代,連續請病假達到一定天數之後便自然離職,公孫弘得以免官返回家鄉。

  但緣分就是這麼奇妙。

  元光五年八月,也就是十年之後,公孫弘又被舉薦為賢良文學,推脫不過的已至七旬的公孫弘終於再次背起行囊向長安進發。】

  原本羨慕公孫弘壽數的漢朝前期的丞相們有些無言以對。

  這七十了還在賢良文學階段嗎?

  這還來得及建功立業封侯拜相嗎?

  劉徹則忍不住為自己辯駁。

  什麼叫

  「只是因為辭令不符合自己的預期,就被認為水平不行」啊?

  聽起來好像他有多麼吹毛求疵一樣。

  出使匈奴,可不就是靠著辭令行走天下嗎?結果辭令不符合他的預期,他認為這是個草包,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嘛。

  【正如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的「天人三策」是賢良文學面試的答卷一樣,同為賢良文學的公孫弘也是要參與Boss直聘的。但是他的答卷卻被梳理答卷的太常認為平平無奇,十分老生常談,被放置在下等。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公孫弘的文章在下等之中顯得格外突出,總之,漢武帝一眼便看中了這篇文章,擢升為第一,並召見了公孫弘。

  這是十分重要的一次會面。

  史書上說,「召入見,狀貌甚麗,拜為博士。」

  翻譯一下,也就是說,漢武帝看他容貌甚麗,於是便拜公孫弘為博士,令其在金馬門待詔。

  道理我都懂,什麼由漢至唐的選官制度之中,容貌風度是重要的考核項,但這是不是也太玄幻了,哪怕是發生在顏值控晚期的豬豬陛下的身上也未免有些過於誇張了吧。

  公孫弘那時候已經是快七十歲的老人了啊!】

  劉徹:???

  這又有什麼好誇張的?

  容貌甚麗怎麼了?又不是說公孫弘長得很美的意思,是說他弘麗有風度,觀之頗有漢相之威儀。

  他一眼便看中了公孫弘不尋常的氣質,這有什麼問題嗎?

  跟他多少歲了又有什麼關聯?

  你們後世之人究竟想到哪裡去了?

  劉徹震驚,而後變得有些驚恐。他是葷素不忌,但可不是這種不忌法啊!

  元光五年他才不到二十六歲!

  【但僅僅容顏甚麗是不夠的,公孫弘能夠脫穎而出,最終官至丞相,他的能力當然是一方面。

  昔年的獄吏生涯使得公孫弘對於具體的底層事務十分熟悉,能夠非常純熟地給罩上一個儒家子曰詩云的華美外殼,非常貼合漢武帝的現實需求。

  咱豬豬出手,就知道有沒有,甭管,只要看上了,那絕對就是噌噌噌坐火箭的速度。

  於是一年之中,公孫弘便被擢升為左內史,治理京畿。】

  這就是天幕要給他們看的漢武帝用人習慣的冰山一角是嗎?

  看中了就死命封死命給錢是這意思嗎?

  但是考慮到漢武帝朝居高不下的丞相死亡率,他們深深覺得,當沒用了被踹掉的時候,也一定是跟被秋風掃落的黃葉一樣悽慘吧。

  如果劉徹能夠聽到他們的心聲,定然十分不以為然。

  那你們不會一直有用嗎?

  這是什麼非常困難的事情不成?

  如果不能做到,那不就正說明你能力不夠嘛。

  【另一方面,不知道是不是得益於其早年牧豬的經歷,公孫弘對於如何拿捏豬豬,如何把握哄豬的精髓是很有一手的。

  在漢武帝召集群臣商議問題之時,他從來不擅做決定,而是將自己的想法與建議總結為PlanABC供漢武帝做挑選,這種舉動顯然比較符合漢武帝本人的喜好。

  再加上公孫弘比較會利用工具人汲黯,遇事不決弄不清上意怎麼辦,讓汲黯率先衝鋒,如果漢武帝沒有意見,那就立馬跟進,如果漢武帝不太滿意,那就趕緊裝死容後再議。】

  汲黯被天幕所言戳中了塵封許久的記憶,忍不住破口大罵。

  公孫弘那個背信棄義之人,分明面聖之前說好了與我一同反對某項政策,結果看到陛下面色不虞竟然反過頭來選擇了支持!

  當真可恨至極!

  公孫弘也實在是有些忍俊不禁。

  陛下外儒內法,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汲黯大夫嘛,那一邊反儒一邊反法的鬥士模樣,確實很適合衝鋒陷陣。

  劉徹:……

  這麼大咧咧的說出來,對汲公多冒昧啊。

  這種事情不都是你知我知,大家都裝不知道嗎?

  還有!

  他就知道之前天幕沒安好心!

  這不在這裡等著他了嗎?

  【元朔年間,也即數年之後,公孫弘便被拜為丞相。

  毫無疑問,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這意味著在經歷了文、景二帝的不懈努力之後,漢朝逐步由漢初軍功集團走向了文官集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