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個字理解出兩種完全相反的意思。】

  趙光義慌亂之下,也不知道是不是爆發的求生欲上線,使得他頓時抓到了其中的關竅,顧不得形象,趙光義膝行向前,高聲為自己辯駁:「官家,天幕這簡直是無稽之談。若真是如後世人第一種理解,愚弟犯下如此的禍事,百死莫贖,但是……

  當日身處皇宮大內,官家又如此明鑑,又怎麼能逃脫官家的慧眼呢。若是官家有所察覺,罪臣又怎麼能順利離開這皇城大內呢。

  且若真是第二種說法……」

  還特意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將後面半句隱去,一副受了天大的構陷的委屈模樣。

  趙匡胤冷冷地看著趙光義。

  倒是會為自己開解。

  趙匡胤也並不是沒有聽出這其中的

  問題。

  不過嘛……

  世上哪會有如此巧合的事情!

  趙匡胤可不是傻子。

  頭一晚跟你暢飲,當夜就暴斃了,說跟你沒有任何關係,誰信吶。

  他甚至覺得自己很可能比後人第一種想法所設想的還要憋屈。

  他不會壓根就沒來得及想通這是誰動的手,就直接橫死了吧?

  這世間還有比他還憋屈的開國之君嗎?

  【作為歷史上的未解之謎,其討論點又怎麼會只有這麼點呢。

  對於書中所說的「柱斧」到底是什麼,大家也是興致勃勃。

  許多人看見這個「斧」就直接展開了想像的翅膀,本著砍柴的斧頭就去了。

  說趙光義一定是掄起斧頭照著趙匡胤就劈了過去。

  要真是如此,那就不叫燭影斧聲了,乾脆叫血濺三尺吧。

  要這點含金量就成了未解之謎,是不是有點太小瞧咱大華夏了?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趙匡胤:……

  他興許當時是有些微醺,又興許沒有如今年輕力壯。

  但他不是已經死了好嗎?

  趙光義要真是這麼一斧頭給他掄過來,這還不讓他感受一下自己沙場磨練出來的武人體魄?

  再說了……

  你們後世人對他們大宋的皇宮究竟是有什麼誤解。

  為什麼會認為他議事飲酒的宮殿裡面會有斧頭啊!

  反正已經登基了,沒有性命之憂的趙光義只能說,感受到了自己從心底里發出的靈魂疑問。

  他看起來有這麼愚蠢又莽撞嗎?

  他要真能用斧頭給他哥掄死,這皇帝真能輪得到他來當?

  他是在開封有點勢力,但也不是這麼個有勢力法啊!

  就便是如今他已然當了萬人之上的皇帝,難道輿情如何他又可以完全不用顧忌的嗎?

  便是如今,他也不會掄起斧頭將政敵給砍了!

  他才不是這種行事風格的皇帝!

  【實際上,在中國古代,柱斧有兩個意思,一個自然就是武士所用的那種,另外一個,則是文房用品,又稱玉斧。按照案件的發生背景來說,如果真有燭影斧聲,這個斧,應當大概率也是此種玉斧。不太可能成為殺人的兇器。

  而且,按照史書記載,趙匡胤死的時候,趙光義已經離開了,這個斧頭的創傷應該不至於延遲這麼久才發作吧。

  如果真的是趙光義動的手,那更大的可能還是在酒中動了手腳,畢竟在宋人的筆記小說里,他們家太宗經常作為下毒方而出現,宋代版的絕命毒師無疑了,這是來自自己的臣民對趙光義陰狠小人,背地動手的最高認可呢。

  不過,我個人對於宋朝的化學水平能否造出讓趙匡胤毫無察覺的毒藥而感到懷疑。】

  聽到前半段,趙匡胤還以為當真是下毒,但還沒來得及發作,又被天幕給否決了。

  所以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啊,就不能給個準話嗎?

  哦,對了,是未解之謎來著呢。

  趙匡胤面無表情。

  不管是怎麼死的了,反正這口鍋,他是給趙光義扣定了。

  而且,留這麼一個也許是搞死自己一家的罪魁禍首在身邊,趙匡胤:……

  那他是真的不用睡了。

  【因此,趙匡胤是有可能是自然死亡的。雖然死得挺早又很突然。

  但考慮一下,這可是宋朝的皇帝。

  那是一方面精神上有可能有躁狂憂鬱症的遺傳病,一方面身體上也有各種奇怪的遺傳病的趙宋皇帝啊!

  畢竟趙宋王朝15個皇帝,除了那什麼有問題的完顏構之外,趙家皇帝沒一個活過六十歲的。

  趙匡胤在其中,並不算突兀,頂多就是死得有點過於突然。】

  趙光義聽到此處,滿以為這就是天幕為這個故事定的性,認為所謂「燭影斧聲」是不太靠譜的,那麼自己的嫌疑定然已經被洗清了,於是大著膽子抬起了頭,開始為自己喊冤。

  「官家,臣弟是真的冤枉啊!」

  趙匡胤如今原本就看他極不順眼。

  就算自己真的不是他親手殺的,難道自己的兒子的死還能跟他無關?

  再說了,他怎麼聽怎麼覺得自己的死絕對跟這小子脫不開干係。

  但到底目前手裡沒有證據,不過嘛。

  沒有證據,也不能阻礙他陰陽怪氣。

  「怎麼,知道了朕英年暴亡,你竟只想著自己的清白,這個無君無兄的小人!」

  趙光義:……

  啊,這個角度,他竟從未想過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