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54章 太宗上位計【二六】

  【唐太宗李世民與明成祖朱棣,那都是赫赫有名的帝王中的戰神級別的優秀將領,唐與明也正是由於分別擁有了這兩位皇帝,非但話題度拉滿,還為後世創作提供了諸多靈感,分別為各自王朝貢獻了很大一部分的謠言KPI,沒辦法,太過出名也是一種苦惱呢。

  他們二人都以一種雄姿英發的姿勢在戰場上無往不利。

  讓太宗這個廟號在史冊上熠熠生輝。

  太宗,一個讓人一看就覺得好像很厲害,高低得是個制度的真正奠基人之類的,含金量應該很高的廟號,他們的功勞不可磨滅。

  哪怕是清朝的太宗,那也是個四面開拓,奠定了清朝最終勝利的一位帝王。

  果不其然,知名度比較高的這些王朝里,只有大慫永遠是不一樣的風采。

  哪怕在太宗的問題上,也從來不含糊,一如既往地像發了大水一樣。

  雖然兩次北伐北伐遼國失利,被打得滿地找牙,最終奠定了有宋一朝崇文抑武的新時代新氣象。

  但魔幻宋朝嘛,非但他自己頗為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是內外兼修的聖君就罷了,宋朝文人也是一通狂吹,人家的諡號可是響噹噹的,人家可是「神功聖德文武皇帝」呢。

  懂了,原來他兒子封禪的狂妄與自信跟他爹是一脈相承的啊。

  難怪連管理員都忍不住吐槽他言過其實,實則是無能之輩呢。】

  已經猜到自己大概率就是這個宋太宗的趙光義分外憤怒。

  什麼人竟然敢評價他是個無能之輩?

  作為居億兆之上的帝王,他位高權重,如何無能了?

  自他登基以來,夙興夜寐,雖然身居高位,卻一直憂心國家大事,社稷民生,

  對內,他修政紀,救萬民之愁疾;對外,他勤戎略,定三邊之狂孽。

  北漢不就正是在他英明神武的帶領之下方才成功地攻克,他大宋能夠一統中原,那都是他克定遠方的武功啊!

  諡號叫神功聖德文武皇帝又如何?

  如今普天之下,九穀咸登,塞北江南,紅粟流衍。

  這豈不正說明了他是有天命在身的帝王嗎?

  他才不會相信這天幕胡言亂語的攀咬。

  李世民只想大呼救命。

  原本以為雉奴給自己安的那什麼什麼諡號就已經夠炸裂的了,沒想到這宋朝的太宗的諡號也如此令人頭大。

  那這麼說來,自己好歹還是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坐實了兒子給自己貼金上的諡號,看起來沒有那麼違和。

  不然也太尷尬了吧。

  朱棣則終於放鬆地呼出了一口氣。

  好在天幕沒放出來那宋太宗被追諡後的全部諡號,可不能讓那些沒讀過書的百姓誤會啊。

  什麼至仁應運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萬一只聽到後面幾個字,別誤會成了是他大明的廣孝皇帝了,那可就太尷尬了。

  他大明才看不上這

  樣的皇帝呢!

  若是真的發生了,只能說,人家是留學生,他是求學生。

  理解不是每個皇帝都擅長開疆拓土,軍事才能更是可遇不可求的東西。

  但……

  他文治也就那樣吧。

  只能說多循太|祖之政,順便畫蛇添足,反正北宋什麼奇奇怪怪的問題的根源追溯上去,高低都跟宋太宗有著深刻的關係,什麼重文輕武的文官政治的奠定啦,什麼三冗現象啦。

  唯一最值得誇獎一下的,竟然是他改道為路,為加強皇權而設置走馬承受一事,從此,掐滅了宋朝從內部爆發藩鎮割據分裂的可能。】

  這跟車技又有什麼關係?

  李世民當真是感到十分好奇。

  為何不是騎射俱佳,所以能夠逃過一劫呢?

  作為昔日的天策上將,李世民實在是沒能分析出這其間的因果關係。

  希望天幕詳細講講,他愛聽。

  劉徹也十分震驚。

  開疆拓土這種事情需要皇帝親自上的嗎?

  你沒有自己能征善戰的將軍們嗎?

  自己對於自己的軍事能力沒點數嗎?

  御駕親征大勝而歸,那叫佳話,若是大敗而歸,那就只能叫笑話了。

  多來點後世的笑話,他沒別的愛好,就是愛聽其他皇帝的笑話。

  而趙光義自聽到高梁河三個字之後,面色便鐵青鐵青的。

  這還真是哪壺不開就提哪壺啊。

  身邊宦官眼觀鼻鼻觀心,就當自己什麼也沒有聽到,希望自己可以做一根人形立柱。

  【唯一能跟太宗這個廟號搭上邊的,竟然還是其上位的百轉千回。

  只能說,宋太宗,一個拉低了太宗廟號下限的男人。

  但,即便是這唯一一個可以算是共同點的非正常即位方式,宋太宗都能是其中最特立獨行的那一個。

  別的太宗即位雖然姿勢和路徑都不太對勁,但好歹都能稱得上一句光明正大,怎麼,人家都是憑本事拿的,競爭上崗嘛,有什麼問題啦。只有宋太宗,可以說是陰謀迭出,疑案重重。

  宋初三大疑案就有兩個跟他的上位有關。

  但如此戲劇性的三大疑案,除卻為我們貢獻了一個不太常用的成語之外,話題度竟然低的離譜,只能說,看出來了,確實沒什麼人格魅力在呢。】

  陰謀迭出,疑案重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