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沒有點常識?

  竟然還是他大明的官員?

  砍了都給他砍了!

  難道不知道有一種茶,叫做六安瓜片嗎?

  【當然了,也有人說,這個瓜片,應該指的不是切好的西瓜,可能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所謂摔瓜片為號,可能指的是摔了沏有六安瓜片茶的茶杯。

  但是這哪裡有西瓜具有傳奇色彩啊。

  不聽不聽,一定是摔西瓜片為號!】

  天幕背後的這個什麼叫柚子的後人,朕勸你今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最好睜一隻眼。

  這一副雖然知道真相可能不是這樣,但堅決不聽的態度真的很讓人拳頭髮癢的!

  【總而言之,擒殺張昺、謝貴後當日,朱棣便派燕王府府護衛指揮張玉、朱能率兵攻奪北平九門,當夜便控制了北平城。

  清君側,誅奸臣,尊祖訓,為國靖難。

  話是這麼說,見過清君側將自家皇帝年號一起清掉的嗎?

  那Judy就讓你們見識一下,他表示什麼建文沒聽說過,今年不是洪武三十二年嗎?

  什麼奉天靖難啊,明明就是奉爹靖難嘛。奉天上的爹,沒毛病。】

  被上天的爹——朱元璋本人詭異地沉默了片刻。

  【因為北方諸將多為昔日朱棣的舊部,因此靖難初期,朱棣在北方的推進還是十分迅速的。拔居庸關,破懷來,取密雲,克遵化,降永平,不到二十天,朱棣便聚眾至數萬人,並且掃清了北平以北,朱棣已無後顧之憂。

  哦,你問為什麼二十天了,朱棣還在這麼快樂地掃蕩北邊啊。

  那當然是這頭搞得風風火火的同時,那一頭占據著大好形勢的南京朝廷正忙著干一些程序上的事務咯。

  等朱棣反書到達朝廷後,建文政府先探討了一下戰爭定性問題,而後才開始不慌不忙地走起了祭告太廟,削其宗室屬籍的流程,然後才開始敲定伐燕大計,布告天下。】

  雖然不是每個皇帝都幹過削藩這種事,但是……

  沒吃過豬肉還能沒見過豬跑嗎?

  總之好像不應該是這個狀態吧。

  劉啟更是大為震撼。

  什麼?你一年之內都削了五個王了,如今上趕著的機會不趕緊趁著這機會一舉拿下,搞什麼亂七八糟的事呢?

  實用主義者的劉家皇帝不太明白這個時候祭告太廟的原因。

  別說漢朝的皇帝不理解,那朱元璋他也理解不了啊。

  你大明第二個皇帝,太廟裡是不是就他一個啊?

  那你祭告個啥啊祭告。

  怎麼的,殺咱的兒子還得專門來說一聲不成?

  【其實這個自朱棣靖難之時便開始慢慢顯現,貫穿了朱棣一生的問題便是身邊除了他自己之外,並沒有一個可以堪稱是大將風範的高級將領。

  但問題不大。

  托他爹的福,經過洪武大逃殺之後,朝廷也沒有什麼大將還在喘氣了。

  能算得上大將的,竟然只有一個擅長防守的老將耿炳文了。

  說老將是真的老將啊,此刻,耿炳文已經年過七旬了。】

  好傢夥,年過七旬!

  收聽天幕的眾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朱元璋:……

  別人不知道原因他還本人還能不知道原因嗎?

  聽天幕之語,他這個孫子看起來實在不像是個能震懾群臣的樣,他肯定是怕人拿捏不住那些桀驁的將領,乾脆一起帶走了!

  而耿炳文之忠心耿耿,是他為數不多能夠放下心的將領,又擅長防守,剛好可以防著北邊。

  誰知道還會有這麼一番風雲在啊。

  永樂朝朱棣很有些心累地看了一眼天幕,又看了一眼。

  天幕不必一直提醒他手下並無大將。

  說多了都是淚啊!

  第148章 太宗上位計【二十】

  【朱棣對於耿炳文的作戰風格自然十分了解,因此果斷採取了奇襲的策略。

  他乾脆趁著南軍八月十五中秋夜宴飲之時奇襲南軍先頭部隊,而後轉而於滹沱河北岸大敗南軍的主力部隊。不得不說,南軍這福利措施做得還挺到位的哈。

  八月十三才到戰場,八月十五還照常放假呢。

  耿炳文戰敗,無奈之下,只好率十餘萬殘部退守真定,但耿炳文不愧是以防守著稱的宿將,因此自其決定堅守真定之後,燕軍攻城,三日不克,只得班師回北平。

  如果就這樣僵持下去,燕軍到底勢弱,情況不容樂觀。

  但……

  要不怎麼說朱允炆的操作下飯呢。

  聽說了耿炳文戰敗的消息,那個亘古不變的疑問再一次上演。

  將軍老矣,尚能飯否?

  於是聽從黃子澄的建議臨陣換帥,換上了「大明戰神」李景隆。】

  臨陣換帥,這可是兵家大忌啊。

  擅於征戰的朱棣和朱元璋都忍不住在心裡對朱允炆的操作嫌棄了一番。

  朱棣更是忍不住在心裡嘀咕。

  難怪自己最後能造反成功。

  李九江那小子,驕傲自負,眼高手低,卻偏偏最是紈絝,素不知兵,為人又頗為剛愎桀驁,讓他來當統帥,那不是給自己送人頭來的嗎?

  這妥妥的下一個趙括的節奏嘛。

  按這個道理來講,天幕改編廉頗的典故,倒當真很是貼切呢。

  身在府中原本只是出來湊個熱鬧的李文忠一時之間沉默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