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此兵甲不能全除,但也絕不能常用。

  估計宋朝文人引用典故的時候可能就節選使用了吧,俗話說的好嗎,「斷章取義」,選自「不要斷章取義」。

  不對,宋朝兵甲挺備的,就是沒什麼戰鬥力就是了,跟全除竟然殊途同歸了。】

  原本準備了一肚子話想要反駁天幕,不知道天幕緣何要對他大宋的文人如此刻薄。

  又想起了數日之前那次天幕之中他宋朝之後的舉措,頓時感覺自己好像被周遭的百姓狠狠地剜了一眼。可他們分明就是按照孔孟先賢所教導的那樣做的嘛。

  他們才沒做錯!定是這些愚民為天幕所蠱惑!

  孔孟:……

  莫挨我,我沒這麼教過。

  李世民表示,天幕你給他解釋一下,什麼叫因為他話太多而導致起居郎的悲慘境遇?

  他看向身邊的起居郎,好似非常溫和地詢問。

  起居郎:……

  陛下你覺得這像是我會說真話的場景嗎?

  雖然他也沒明白什麼叫社畜,什麼又叫上班,但是就天幕前面那細緻形象的描述,已經讓他想起了之前無數次不忍回憶的場景。

  他們家陛下思路又跳脫,文采又不錯,引經據典的,能記錄下來,得虧了他的好記性啊。

  而身處在另一個宮殿門口,年紀也不大的李承乾回頭看了一眼殿內自己几案之上的書籍,撇了撇嘴。

  他阿耶果然不夠愛他。

  他也是太子啊,怎麼他就沒有阿耶親自編寫的《帝范》呢?

  【除了在農業上勸課農桑,注重農業,在選官之上,不拘一格,在從諫如流之上連魏徵那個炮仗都能忍住,在軍事之上更是堅決貫徹了自己的休息幾年打一場的頻率,最終親手將唐朝推向了盛唐時期。

  「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

  此等治世,是對貞觀之治一詞最完美的褒獎與解釋。】

  李世民隨著天幕漸漸放緩的語氣開始構想其描述之中的畫面。

  那簡直是他夢寐以求的奮鬥目標。

  夜不閉戶誒!

  試問哪個心懷天下的皇帝不希望在自己的治下能夠見到這樣的場景呢。

  雖然現在的大唐還有點窮,但問題不大。

  他終有一日,必定會實現天幕之中所講述的那個畫面。

  鬥志起來了!

  天幕結束之後就立刻召見文武百官進宮議事!

  【但二鳳陛下之所以能成為千古明君的典範,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經歷了隋末的農民大起義之後,看到了隱藏在忍無可忍之後的人民心頭的那一把足以燎原的大火,最終讓昔日不可一世的,終結了數百年分裂的隋朝為他們的憤怒而付出了亡國的代價。

  於是,自唐太宗起,「民治」這個觀點才終於正式走上了中華歷史的政治舞台。

  「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些觀點的提出與踐行,最終使唐太宗充分發揮了蘊藏在「民」身上的重大潛力,最終得以創造了一個超乎時代的文化燦爛,國力鼎盛的封建帝制國家。

  我們當然沒有理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嘲笑在此之前的那些古人之鼠目寸光,連這一點顯而易見的道理都不明白,但毫無疑問,作為此種觀念的第一個提出者和踐行者,並為後世所傳承的唐太宗,其眼光與見識是深遠的,是遠超時代的。】

  沉迷讖緯之說的眾人:???

  這,天幕是在內涵他們嗎?

  「民治」?這又是什麼東西?

  李世民卻更敏銳地深想了一層。

  自己建立了一個「超越時代」的帝國?

  這個超越時代,是為何意?

  是說其實在天幕所處的時代,早已是比他大唐最鼎盛的時候還要繁榮昌盛嗎?

  那該是個什麼樣的場景呢,李世民有些難以想像。

  是了,沒錯,至少這個天幕,就不像是他們大唐可以做到的東西。

  【總而言之,唐太宗對內文治天下,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設安西四鎮,被西域諸國尊之為「天可汗。」

  毫無疑問,即便是在太宗界,二鳳陛下也是最炸裂耀眼的那個存在。】

  李世民:……

  你們後世人的分類是有點東西的。

  好一個在太宗界是炸裂耀眼的存在。

  而朱棣心頭卻有點緊張。

  按照天幕一貫的風格,這種總結陳詞之後,大概率就要輪到下一個倒霉蛋了。

  算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看起來天幕是要詳細講述上位過程呢,那他爹揍完他會理解他的。

  反正命估計是能保住的。

  但挨多少下抽,可能就得取決於天幕的講解速度了。

  不過考慮到天幕一貫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敘述風格,情況不容樂觀啊。

  第144章 太宗上位計【十六】

  【但要說起上位的動靜,那必須得首推我們「奉天靖難」的明成祖呀。

  歷朝歷代,凡有分封,必有藩王造反。

  無論是漢朝的「七國之亂」還是乾脆直接將華夏推入五胡亂華之境地的「八王之亂」,都是華夏歷史上經久不衰的話題。

  然而,縱觀華夏封建帝制兩千年歷史,真正以藩王之身靠著手裡的那點兵造反成功的,也唯有明成祖這一個孤例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