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被點名的皇帝雖然覺得有哪裡不對勁,畢竟天幕怎麼說著說著,一點都不激動,甚至語氣最後還有點發飄呢。

  但看看名字,叫劉淵,再看看諡號,叫漢光文帝,是他劉姓的後代沒錯啊,是個好聽的諡號也沒錯啊。

  再聽聽他的詔令內容,那叫一個用詞嚴謹,誇得是讓人身心舒暢。

  真是他們的好子孫吶。

  有志氣,光復大漢,看你的了。

  【劉淵他真的,我哭死,他甚至還認了劉禪為先人,追封他為孝懷皇帝。

  如果你不是匈奴的後嗣,就更好了。

  尤其是,劉淵好像還是冒頓單于的直系後人。

  好的知道了,「我漢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攘的是夷,關我劉淵什麼事呢。】

  劉邦.劉恆.劉徹與劉詢:……

  一口血差點噴出來。

  你一個匈奴單于正經後人,為什麼要認他大漢的天子當祖先啊?

  誰來救救他們!

  剛剛覺得自豪的是誰?反正不是他!

  他沒有這樣的子孫後代。

  但是劉徹接受程度稍微良好那麼一點點。

  雖然覺得很離譜,但你這句話,他還是笑納了吧。

  劉備覺得哪裡不太對勁。

  等一下,什麼叫「甚至」還認了劉禪做先人啊?

  第107章 唐朝篇一李靖引入

  【中華漫漫歷史長河,對一個朝代至高無上的評價,那就是「遠邁漢唐」。當然,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而已。

  漢朝用其四百年之國祚,鞏固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的大一統思想,從此大一統的觀念刻入了華夏靈魂之中。三國時代三分天下,可沒有哪一個君王只想裂土自保,每一個君主都期待能夠一統天下,成就不世的霸業。

  可惜,忙到頭來一無所有,司馬家橫空出世,直接摘了三家的桃子。

  而這個生於不義的司馬家族卻並沒有珍惜這顆來之頗易的桃子,統一天下十一年之後,便爆發八王之亂,各諸侯王為了奪取皇位甚至跟域外蠻夷聯手,最終釀成了五胡亂華的局面,晉朝衣冠南渡到了昔日東吳的地界,史稱東晉,而後又是漫長的南北朝對峙時代。】

  被「忙到最後一無所有」的三國眾人:……

  謝邀,人在三國,剛看天幕,已經被氣暈了。

  看著天幕放出來的晉朝到南北朝版圖變遷,無言以對。

  所以他們如此努力打打殺殺了一輩子,結果竟然誰也沒打下這個江山來,這合理嗎?

  還有,這個什麼司馬家,你們怎麼拿了江山卻不珍惜呢,合著不是自己親自打下來的疆域所以完全不心疼是不是啊!

  好一個「生於不義」。

  孫權更是原地升天。

  他如此努力地治理東吳,不是為了給你們那什麼所謂的衣冠南渡掃平困難的!

  【這是中華史書上第一個如此黑暗又血腥慘烈的亂世,亂世之中,政權如雨打浮萍,你方唱罷我登場,昔日輝煌的秦漢一統的局面似乎已經成為了遠去的歷史。

  但所謂天佑中華,莫過於在如此絕望的時代,中國歷史峰迴路轉,隋唐的出現又重鑄了新山河,並最終讓大一統的局面延續至今。

  而繼恢恢強漢之後,撐起華夏新氣象的,自然是泱泱盛唐。】

  沒錯,他大唐就是最厲害的!

  唐朝前期長安城的百姓忍不住得瑟炫耀起來。

  你說那什麼漢朝,能用上最時興的國外香料嗎?

  而且他們可是盛唐誒!

  而天寶之後時代的唐朝人則一臉麻木。

  轉折來的太快太大,實在難以讓人反應過來,他盛唐是泱泱了,就是這時間是不是太短了一點,他們還沒過夠啊!

  【漢唐之所以密不可分,有些時候,也是有些原因在身上的,譬如,兩個朝代都十分信奉的滅國式外交,在這一點上,唐朝比之漢朝,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畢竟在唐朝的史書之上,你沒成功滅掉幾個國家,你都不配出現在唐朝名將傳中,畢竟名額有限,篇幅有限嘛。

  有人曾笑言,如果玄奘法師再晚一點出門,也許就不用千辛萬苦偷渡出境了,畢竟腳程有可能都跟不上唐朝版圖的擴張速度。一路給你送到印度去,咱「一人滅一國」威震天竺的王玄策可不是個擺件。

  那可不行,如果去時不艱難,又怎麼能給吳承恩以靈感寫就那部著名的《西遊記》呢,如果沒有這部神作,那我的童年又該多麼寂寞呀。】

  劉徹:!!!

  一人滅一國?

  這是不是有點太彪悍了?

  很饞,他也想要這樣的臣子。

  玄奘:……

  這個,憑藉貧僧淺薄的認知,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就這種國土擴張的速度,實在很難讓人信服吧。

  天幕自然不會知曉,他返程之時的震撼。

  去時還好端端的西域諸國,回來之時,已是唐人遍布,滿耳鄉音。

  再一問,好嘛,原來早已成為他大唐之國土了。

  只是,這個《西遊記》又是何物?吳承恩又是何人?為何會對後世之人的童年影響深遠?

  與他關係密切,難道說,後人如此弘揚佛法,從年幼開始便要領悟這些東西?若是如此,他自然會格外欣慰。

  但是聽這天幕之人的言談,實在不像是一個……嗯,勘悟佛法之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