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那個著名的比喻臣子對君王的忠誠的那個成語——犬馬之心。其出處正是霍去病寫給漢武帝請封三王的上表。

  所以,終霍去病與衛青的一生,他們對於漢武帝的態度永遠謙卑忠誠。

  君臣相得,我認為並不是一個意外。】

  聽了天幕這麼多胡言亂語的陰謀論,終於聽到點讓人覺得順耳的話。

  劉徹覺得自己可太不容易了。

  劉邦則跟韓信指指點點,「你看看,有什麼忠誠的話,你寫點給我看看吶!」

  韓信冷眼看了劉邦一眼。

  劉季還覺得自己挺有道理?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千百年過去了,昔日鮮活的生命如今都已成為抔抔黃土。而漢武朝彪炳千秋的功業也成為了一段掩埋在書卷之中的塵封久遠的歷史。

  唯有青冢在千年的風沙侵蝕之下,仍舊千秋挺立。

  衛霍二人之冢,安然陪葬於武帝茂陵之側,是那段璀璨歷史無聲的腳註。】!

  第101章 東漢篇一

  【在霍去病與衛青這兩位軍神級別的人物相繼去世之後,漢武朝的對外戰績一瀉千里。匈奴也得以喘息,還小小贏了幾l場戰爭,俘虜了些許漢朝的將領。

  但正如學者點評的那樣,漢武朝仍舊以最原始最殘酷的方式打垮了昔日不可一世的草原帝國,在經過漢武帝的深重打擊之後,匈奴再也沒能成功爬起來。

  河西,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在失去河西之後,匈奴人愈往西北遷徙,愈深深感受到張掖與酒泉等地的重要性,於是趁著漢朝改換國策的時間自己也抓緊休養生息,準備一舉奪回河西。

  昭帝元鳳三年,時任匈奴單于伸出了試探性的爪子,很可惜,得到了漢軍猛烈地反攻,自此之後,匈奴不敢入張掖。

  張掖,從此之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張大漢之掖肘」。】

  劉徹簡直要被匈奴單于給逗笑了。

  先不管幾l十年之後的戰爭失敗,反正他大漢是最後的贏家。

  就說這匈奴人,手中握著河西這樣的寶地,一開始竟然沒有意識到河西的重要性?

  他打從張騫帶來西域諸國的確切位置之後,便立馬盯上了這塊看起來狹長的土地。

  而且這可是匈奴人國境之內最重要的農田地區,只要奪下河西,匈奴便再無穩定的糧食來源。

  他取名字,可從來都很生動形象的。

  【再加之自漢匈戰爭開打以來,漢朝便開始馬不停蹄地溝通西域,而在匈奴北遷之後,漢朝的影響力開始漸漸滲透進了西域諸國。

  聯烏孫,征樓蘭,伐車師,從此,匈奴在西域的影響力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冉冉升起的華夏漢朝。

  在漢朝的巔峰時期,僅僅憑藉漢使手中的符節,便可調動西域數以萬計的軍隊。

  鄭吉發西域兵滅車師,陳湯更是直接帶著西域兵打進北匈奴的領地,斬殺郅支單于。這是漢朝歷史上第一個被斬殺的匈奴單于,雖然只是二分之一個大單于,但好歹也算是個大單于吧。

  最為著名的,還得是陳湯那句振聾發聵的語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從此,漢朝永遠以一種強悍無前的剛強融入了華夏的文化之中,成為了華夏骨血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劉徹等人已經跟不上節奏了。

  等會兒等會兒。

  什麼叫做二分之一個大單于啊?

  好像是聽到了什麼北匈奴,難道還有南匈奴?

  看來匈奴是真的落魄了啊。竟然連數萬西域兵都打不過了。

  好嘛,真是看匈奴的熱鬧不嫌事大。

  【雪上加霜的是天公不做美。自霍去病與衛青大破匈奴之後,匈奴的天災頻頻,根據史書推測,在軍臣單于死後的六十年之中,連著戰爭加上天災,匈奴人損失恐怕堪稱慘烈。

  但有一說一,氣候面前人人平等。漢武時期原本就是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氣候變遷時期,因此見於漢

  可以說,漢朝也絕對是以一種頑強的意志力扛著天災在打匈奴,只是成王敗寇,最終的勝利者,是華夏民族。

  而凝聚力不夠強的匈奴,最終因為天災與戰爭的失利,最終走向了轟轟烈烈的五單于動亂時期。】

  多……多少次?

  四十三次?

  劉徹完全被轟轟烈烈的五單于動亂給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並且努力想靠自己的努力給五單于動亂提供機會,因而還未注意到這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次數。

  但是漢武朝的官員們簡直是眼前一黑。

  能上史書的,絕對是大災害啊。

  這簡直是一年一回的節奏。

  不必多提,自然是他們的任務。

  已經被未來即將要擁有的工作量壓垮了。

  那確實,天幕說的對,他們漢武朝還真是十分忙碌啊。

  前面打仗,後面籌軍餉,還得勻人去解決天災的善後事宜。

  【終於,在公元前52年,呼韓邪單于降漢,並於次年入長安朝見大漢天子。漢宣帝於甘泉宮會見呼韓邪單于,終西漢一朝,南匈奴始終稱臣於漢朝。

  而北匈奴也因為擔心南匈奴有了漢朝的庇護會反攻自己,一方面不敢輕舉妄動,另一方面,也開始遣子入長安,以獲取漢朝的允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