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是為了給他洗清嫌疑,但倒也不必如此用力過猛。

  你好好說就是了,為何要如此反諷。

  他會讓自己看不順眼的人進茂陵?

  開什麼玩笑。

  說到這個觀念,他就又想起來自己那個被盜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茂陵,心痛。

  【哦,還有人說,霍嬗跟著漢武帝去了一趟泰山封禪回來年幼便夭折,這也一定是漢武帝在斬草除根。畢竟哪個好人家讓一個孩子騎著馬爬泰山啊。

  至於史書中說漢武帝十分喜愛霍嬗,想要等他長大封將軍的記載,那你一定是不懂什麼叫捧殺。】

  此言一出,歷朝歷代都沉默了。

  知道泰山封禪是多麼隆重的行為嗎?

  知道臣子得以跟隨君王登上泰山,那是什麼樣的殊榮嗎?

  劉徹簡直懷疑人生。

  他為了殺霍嬗,還要專門帶他去泰山先一起封個禪再殺,他是有什麼毛病嗎?

  騎馬爬泰山怎麼了?難道還真是爬泰山給爬出病來所以年幼夭折了?

  聽到天幕說自己想要等霍嬗長大封將軍,難道是說霍嬗有其父之天賦?

  不管怎麼樣,無論是去病也好,還是霍嬗也罷,都絕對不能讓悲劇再次發生。

  【隨著時代的進步,陰謀論的發展也在日趨壯大起來。這一波主打的就是一個無人生還。現在不僅流行君臣之間的陰謀論,臣子之間也難逃一劫。

  衛霍陰謀論的說法如今也甚囂塵上。

  霍去病一戰封侯,風頭無二,而漢武帝也日漸更加看重霍去病,利用同封雙司馬的行為,用霍去病來分衛青的權。這種行為讓衛氏集團十分忌憚,最終下手做掉了霍去病。】

  衛青嘗試思考,最終思考失敗。

  且不說為什麼陛下突然開始大搞分權制衡的朝政微操,便是真的要分權,為什麼要選去病來分他的權?

  是不是有哪裡不太對勁的樣子。

  去病自小長於他身邊,是他的外甥,哪裡有用自家人分自家人權力的操作啊?

  一門雙司馬,難道不是至高無上的榮耀嗎?

  算了,在天幕構思的奇怪故事裡,陛下的智商好像一直都不太高的樣子。霍去病的沉默是如此的響亮。

  真是難為後世這些人為他的早死想了這麼多千奇百怪的理由。

  他要不還是聽舅舅的吧。

  看來人確實不能早死。

  也就是隔著天幕他無能為力罷了,不然高低得讓後世人看看他百發百中的箭法,看看他們還敢不敢再造謠他舅舅!

  【承認他們三個人君臣相得有這麼困難嗎?漢武帝雖然刻薄寡恩,但在馭人和政治微操層面,那絕對是斷層出道的存在。

  而且漢武朝還是很忙碌的,大概豬豬也沒什麼空大搞分權制衡。而衛霍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總要對古代皇帝壓箱板的蠱惑人心的手段有點自信吧。

  我一向覺得,搞傳銷非常適合劉豬豬同志。】

  劉徹:???

  什麼叫蠱惑人心的手段?

  傳銷又是什麼

  東西?

  他那是正兒八經的帝王心術!怎麼就成了這種奇怪的東西。

  再說了,當一個皇帝都已經淪落到需要在群臣之間大搞分權制衡,搞平衡的時候,那這皇帝當的,也實在沒什麼意思了吧。

  不會還有人沾沾自喜,自以為自己這樣很聰明吧。

  有被後世一些有可能存在的皇帝給蠢到。

  【作為後代絕大多數皇帝夢寐以求的神將,在安全感上,衛霍二人那絕對是拿捏的死死的,直接給漢武帝拉滿了。

  衛青認為招攬賢才這種事情是國君的權力,自己作為君王的臣子,只需要干好本職工作就行了,幹嘛要這麼在乎士大夫的稱讚,去參與招士呢?

  霍去病近朱者赤,也效法衛青的操作。

  在戰國遺風還未完全消散,養士是一項十分潮流的漢武朝而言,霍去病與衛青的這種行為絕對是特立獨行的,所以才會被司馬遷單獨寫進列傳之中。】

  衛青至今有些無法理解。

  魏其侯和武安侯的故事還不夠讓人警醒嗎?招士這完全就是天子所不願見到的事情。那些同僚大臣們一邊想得天子垂青,一邊努力招士為自己營造士大夫之中的好名聲。

  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如果有賢才想要招攬,直接推薦給陛下過過眼豈不是更加穩妥的方法?

  當時河東買馬之時,他推薦給陛下的減宣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

  如果真的有大才,陛下自然會用。

  再說了,養士多貴啊!要花很多錢的!

  太不划算了。

  【再說小霍雖然年少意氣,但對於君王的忠誠與臣服,那也絕對是毋庸置疑的。他也絕對不是什麼行事頂撞之人。

  他雖然直言不諱地拒絕了漢武帝想要教授古兵法那顆蠢蠢欲動的心,但人家用詞絕對謹慎,絕沒有內涵君王軍事能力的意思哦。

  「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非要說內涵,那也是內涵的古兵法。】

  霍去病:……

  嗯,怎麼不算呢。

  說話的藝術還是很重要的。

  在對匈作戰之上,古兵法確實已經沒什麼用了嘛,他也是實話實說。

  如果能順便讓陛下之後都不再提教兵法的事情,那便是意外之喜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