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能大漢的後勤部隊這輩子也忘不掉這一天吧。

  分明將軍走的時候只帶了精銳騎兵,結果回來的是一大片一眼望不到頭的牛羊群。

  搞不好都找不到他們將軍在哪裡。】

  雖然早就知道衛青有將帥之才,年輕的劉徹還是忍不住拽過看起來還稍顯青澀的建章侍中。

  「全甲兵而還,還得牛羊百萬餘頭,不愧是朕親眼看中的大將軍。」

  衛青還沒有練就將來面不改色的功力,此刻背對著數道既羨慕又酸澀的視線,差點想找個東西把自己罩起來。

  有沒有一種可能,他現在還不是大將軍。

  而稍晚一點時空,雖然沒有熱情過了頭的君王,但衛青聞言一時間哽住了。

  什麼在哪裡,當然是在跟屬下一起趕羊了。

  畢竟沒帶多少軍隊出去,只好跟俘虜的匈奴人一起上陣將牛羊趕回來,爭取一頭也不給匈奴人留下呀。

  牛羊多值錢吶。

  一個成熟的將領在切斷匈奴人賴以生存的口糧和經濟來源的同時當然要努力給陛下省錢啊。

  當日接收牛羊的將領此刻也在長安。

  這是污衊!

  他當然第一眼就看到他們衛將軍了。

  就在最前面,當時還非常高興地跟他們一起數羊來著。

  沒見過世面的前代漢朝君臣一時愣了一愣。

  多,多少頭?

  百萬餘頭?

  這是把漢朝幾十年送給匈奴的財寶牛羊一起討要回來了是嗎?

  好啊,果然還是打勝了最好。

  始皇帝若有所思。

  是了,匈奴最賴以生存的,不正是那肥美草原上蓄養的牛羊嗎?

  即日起,他就要傳令給蒙恬。

  若匈奴再有來犯,打回去,並且努力多搞點牛羊回來。

  要求不高,數十萬頭也行啊。

  他大秦又不是養不起牛羊!

  【於是漢遂取河南地,築朔方城。重新修繕故秦時蒙恬所為邊塞,沿著河進行加固。這時候,距離蒙恬在時,已過了八十餘年,中原王朝才終於從秦末的陰影之中最終走出。

  從此漢王朝擁有了抗擊匈奴的前方防禦基地,也終於解除了匈奴對漢都長安長驅直

  入的威脅。

  可以說,河南之戰,是攻守易形的起點。河套地區,這個昔日匈奴從漢背後可輕而易舉直刺心臟的利刃,終於變成了漢朝切斷其經濟命脈的武器。

  河南之戰對於漢朝而言,意義深遠。

  衛青因功獲封長平侯。】

  時至今日,劉徹都清晰地記得當日戰報傳來時自己的激動。

  河南之地對於他大漢而言是何等重要,不言而喻。

  可以說,取下河南,才是他真正意義上戰略部署的第一步而已。

  【可以看出,奪得河南之地對於漢武帝而言,是其戰略上重大的一個勝利,所以在詔書之中高興得手舞足蹈,忍不住吟詩做賦,不過可能是高興過了頭,給引用串行了吧,問題不大。

  「出車彭彭,城彼朔方。」正是漢武帝引用在詔書之中的句子。

  於是漢置朔方郡與五原郡,並遷徙國內十萬餘民前往朔方實邊。】

  劉徹:……

  嗯,一定是,一定是因為他光想著給打算新築造的城池命名為朔方,所以一時間記岔了。

  也可能是覺得「天子命我,城彼朔方」不夠霸氣。

  反正不是他不會背書!

  陛下,你努力找補的樣子實在是很有一些倉促和狼狽呢。

  但是,那可是河南地啊!

  劉徹心潮澎湃,恨不能現在離肯馬上就搞下朔方城來。

  就天幕這麼隨口一提,他連後續的實邊措施都已經想了個七七八八了,可惜,還沒有這麼一個郡可以給他施展的空間。

  【其實遷民實邊之事,秦始皇時期就已經在做了,很可惜,沒做出什麼成績來秦朝就滅亡了。直至漢武帝時期,大規模的軍事屯田在西北邊陲得以推廣開來。

  軍事屯田制度一方面緩解了國內豪強奪地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得以減輕前線供給糧草的壓力,甚至因為遷民實邊,最終可以讓這塊土地徹底屬於漢王朝。

  從此之後,打下地來遷民實邊成為歷朝歷代的行事模板。】

  始皇帝覺得自己好像有點被薅禿了。

  這些東西分明他都已經想到了。

  但成功的案例卻只能由那個什麼漢武帝來享用。

  想到他是那個奪了他大秦江山的漢朝皇帝後代,就更讓人生氣了。

  天幕還慣會火上澆油。

  可不做不出成績來嗎。

  他大秦統一十四年就亡國了,恐怕作物還沒來得及成熟幾茬吧。

  【當然,我們漢武帝可是詭計多端的豬豬呢。在同化外族的問題上,你是可以相信在咱豬豬的手段的。漢武帝有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功績,那就是不管衛霍打下多少地來,他都能多多益善,給變成漢朝的實控地區。沒辦法,誰叫漢化得這麼成功,我們直接自古以來了,誰還記得這原本不是漢朝的領土呢?

  甚至還搞出了屬國制度。現在回過頭看看,這不簡直就是西漢版的一國兩制嗎?

  在之前匈奴遊牧的地方建立屬國,屬國直屬於中央管理,統一按照漢胡比例編隊派屬國騎和屬國胡騎前往鎮守。只要你承認「一個大漢」的原則,那麼就在漢本國領土內實行農耕制度,你愛在屬國放牧,也可以實行遊牧制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