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他當時最終為什麼還是克制住了自己心裡最後那一絲要不乾脆魚死網破的念頭呢?

  畢竟天幕也說了,姿勢很重要嘛。

  不對啊,他又不想自立,也沒想反漢啊。

  他就是想安穩當個天子手下的諸侯王而已。

  要是反了,這性質是不是有點不太對勁啊?

  【於是韓信於陳縣被擒,這也是多多益善典故背景之中劉邦跟韓信開玩笑表示既然將軍能力如此,為何被我所擒發生的實際背景。

  但我個人認為,劉邦貶韓信為淮陰侯將其軟禁於長安之後,至少在那數年的時光之中,不是沒有想過給韓信一條善終之路的。

  而韓信雖然大受打擊,懶得上朝搭理人,日夜怨望,居常鞅鞅。但是最終還是與現實和解了。所以君臣二人還能在宴席之上開點這種不大不小的玩笑,韓信對於這種玩笑的回應是一句稍微有點圓滑的恭維,表示劉邦善於將將,所以將自己擒獲。

  所以都困守長安了,按照韓信的心性,跟陳豨搞什麼謀反之事,個人感覺概率不大,說句不好聽的,韓信能有這政治覺悟,那早就善終了。】

  韓信:???

  說誰沒政治覺悟呢?

  雖然他確實沒想謀反吧,但是怎麼能內涵他毫無政治頭腦呢?

  劉邦一聽這後話,就知道這其中肯定有問題。

  他看了看惱羞成怒的韓信,思忖道,天幕說的,話糙理不糙啊,怎麼這麼有道理呢。

  【實際上,韓信在政治上最大的問題在於,他過於驕傲,又將事情想的太過簡單。在長安人精堆里呆了這麼多年,他愣是一個派別也沒選。

  既不是沛縣出身,也不靠近功臣集團,又不能算是諸侯王派系的了,結果還不鳥呂后集團給的橄欖枝,關鍵他還功勞蓋世,年輕力壯。

  忌憚功高蓋主名將的,可從來不止皇帝一人而已

  。

  哪有這樣的道理嘛。

  韓信不理解,韓信他大為震撼。

  怎麼還能因為他能力特別出眾區別對待呀。

  他軍事厲害,所以想活命還得多付出一些努力?世上怎麼還有這麼離譜的故事。

  長安還分這麼多集團的嗎?雖然他有點感覺,但不深。

  另外,呂后集團什麼時候給他遞橄欖枝了?為什麼他毫無印象。

  你說的漢初跟他生活的漢初,是一個漢初嗎?

  韓信迷茫。

  【劉邦也不是沒有伸出試探性的小梯子,可惜,政治嬰兒韓信他瞎啊,沒看著。劉邦晚年平叛之時,曾經想帶韓信一起去,可惜韓信早已心灰意冷,懶得鳥漢帝國的一切事物。

  他最終選擇了拒絕。

  已入暮年的劉邦最終斷定,他無法徹底收服韓信,韓信絕不會效忠他之後的漢代君王。所以默認了呂后集團對韓信痛下的殺手。

  且喜且憐之。

  太史公用短短五個字,寫盡了劉邦對於自己這位大將軍一生複雜翻湧的情緒。】

  韓信炸了,甚至都忘了合理的稱呼。

  「劉季!你默認讓人殺了我就算了,你還高興?」

  劉邦憤憤然:「我不還憐惜了嗎?你聽人說話只聽一半啊!而且萬一乃公死了你叛國了該怎麼辦?那到時候我大漢不就跟秦朝一樣二世而亡了嗎?」

  韓信:???

  「你死了我為什麼要叛國啊?」

  劉邦在韓信的眼裡,看到了一片清澈的茫然,一時哽住了。

  他小心試探,妄圖冷靜分析一番:「假設,假設乃公讓你同我一同出去剿匪平叛,你會去嗎?」

  韓信理所當然地拒絕道:「你都不信任我不給我軍權,還把我王位給褫奪了,誰高興出遠門勞心勞力啊。」

  劉邦:……

  少年,你是因為這麼樸素的原因才不去的,乃公很是無語哽咽。

  諸侯王的位置就這麼重要嗎?是淮陰侯不好聽嗎?

  封侯拜將不也是最高禮遇嗎?你就不能湊活一下嗎?

  【為這場漢初大戲收場的,是高祖的且喜且憐之。

  而為這場大戲拉開帷幕的,是蕭何那句:「雖疾,強入賀。」韓信聽了知己的話,自然毫無懷疑和防備,逕自進入宮闈,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命運結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名副其實。

  漢初這一地的亂麻終於告一段落。】

  韓信的腦子一片漿糊。

  怎麼還有丞相的戲份?

  韓信委屈,韓信要說:「你們怎麼能都合起伙來騙我一個呢?」

  蕭何、劉邦無言以對。

  【歸根到底,漢初組悲劇的根源,或許是戰

  國思維和大一統思維的碰撞吧。作為標準的戰國士人思想的韓信仍舊在做裂土封王,周朝分封那一個美夢。

  可惜,時代變了。劉邦想建立的,是下一個秦帝國。

  如果韓信早生數十年,定能馳騁於列國之間,遊刃有餘。

  如果韓信晚生數十年,則大一統思想深入人心,想來韓信也能做一方悍將,為大漢開疆拓土。

  可惜,韓信註定生不逢時。】

  始皇帝雖然不想承認,但是他通過剛剛天幕給出的信息大致推算了一番。

  嗯,這個劉邦不知道在位幾年,但是至少有個六七年,再加上楚漢之爭的五年,也就是十多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