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全是技巧,沒有感情,大概就是這段時期劉邦對於韓信畫餅的心態吧。】

  雖然如今的韓信對於君臣相得早已不抱希望,但是聽到這句全是技巧,沒有感情,還是忍不住冷笑了一聲。

  劉季也當真好笑。

  天幕說他是兵仙,還真當他是神仙,可以移形換影不成?

  天幕說的沒錯,這麼點小事,劉季既然如此在意,為何不見面之後直接相問。

  難道他還會藏著掖著不說嗎?

  【儘管劉邦對於韓信如今的功績心生忌憚,並不放心。卻也知道,韓信是他麾下唯一一個能夠跟項羽抗衡的主將,是唯一有可能將六十萬大軍指揮得井井有條的不二人選。

  看來對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理解深刻的,並不只是韓信一人而已嘛。】

  韓信心很累,憤憤然抗議道:「你不信任我給我指揮權幹嘛?」

  虧他當日還真誠地以為這是君王對他能力的信任呢。

  劉邦:……

  劉邦已經不知道究竟該從哪裡吐槽起他們這錯綜複雜的君臣關係了。

  怎麼感覺也許要從升壇拜將開始捋一捋呢。

  【垓下之戰,是勇戰派項羽對上智戰派韓信的巔峰之戰。按理來說其間鬥智鬥勇的種種應當格外精彩,為我們呈現一場暴力美學的

  歷史戰爭。

  但很可惜,這麼重要的一場戰爭,史書上,嗯,史書上沒寫。

  只有乾巴巴四個字「大敗垓下」。

  史稱垓下之戰。】

  韓信:???

  所以他到底兵仙了個什麼?是兵仙了個寂寞嗎?怎麼從開頭看到現在,能不能有一場詳細記載他真實戰爭方式的打法了啊?開局先給個結局,然後過程全靠猜是吧。

  閒著也是閒著,他怎麼突然就想修一修自己的戰爭兵法了呢?

  就以自己的昔年戰爭為例好了。

  【我們只知道,原本的十萬楚軍經此一役,戰死者有八萬之眾,從此項羽窮途末路,敗局已定。

  垓下之戰是項羽一生之中唯一一次大敗仗,而垓下之戰之後被困孤城,也應是他生平第一次。但成語大師就是成語大師,兩個成語大師湊到一起去,再少的史料都得整點成語出來。

  四面楚歌應運而生。

  霸王別姬千古傳唱。】

  四面楚歌劉邦勉強能理解。

  好像是有這麼回事,當時韓信還曾解釋過,是攻心之策來著。

  但這個霸王別姬又是什麼?

  【而且前面也說過了,雖說成王敗寇,但是姿勢是真的很重要。臨了臨了了,項羽還搞了一出東城快戰。項羽身死東城,至死不思悔改,毫無覺悟,他再一次用奇襲的小勝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天要亡我,非兵之過也。」

  而後我命由我不由旁人,項羽於烏江之側拔劍自刎。

  這種死都不改的倔強經過歷史的沉澱,那絕對能夠增添幾分韻味和魅力。

  烏江自刎從此成為英雄末路的輓歌,直接拔高了項羽這個意象的精神高度。

  文學再二創一下,什麼魯莽,什麼沒有政治思維,那都不是問題。項羽,從此成為了中華文學史上經久不衰的悲劇英雄角色。】

  劉邦:???

  再說一遍,這江山他最后姓了劉,劉!

  乃公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怎麼成王敗寇,最後他這個勝利者是流氓,那個失敗者成了千古傳唱的英雄了?

  這後世之人還講不講道理?

  【說回韓信,在項羽死後,熟悉的場面又一次發生了。劉邦單騎走韓營,三下五除二卸下了韓信的軍權,並改封楚王。這場面也許漢朝的其他將領有點陌生,但是韓信已經輕車熟路啦。

  熟練地兵權一交,回家鄉當自己的楚王去了。

  可惜,事情到這裡,兵仙韓信波瀾壯闊的戰爭生涯告一段落,但韓信的人生卻遠未結束。

  俗話說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楚漢戰爭結束之後,漢一統天下,從此,漢帝國之中最大的矛盾,首推中央和諸侯王之間的矛盾。】

  韓信:???

  他懷疑天幕在內涵他,並且拿他還不知道的漢朝其他將軍拉踩自己,但是他沒有掌握十成十的證據。

  怎麼就叫漢朝

  的其他將領有些陌生,他韓信就輕車熟路了?

  雖然確實不陌生就是了。

  始皇帝則冷哼一聲。

  看那劉邦狼狽的樣子,打江山也不像是很容易的樣子。

  諸侯王這種東西,封了之後,後患無窮。

  等找到這個韓信,他一定要開始熟練運用洗腦大法,讓他知道,他大秦雖然不再封諸侯王了,但還有很多其他的崗位可供選擇嘛。

  諸侯王有什麼好的,絕對是帝王的眼中釘,沒有之一。

  【而韓信這種天賦異稟又遠離國都大權在握的諸侯王那絕對是臥榻之側難以令人酣睡的猛虎啊。那絕對是楚國有點風吹草動,長安就得震兩震的存在。漢六年,有人上書說楚王信謀反,劉邦便夜不能寐。

  管他到底反不反,反正按謀反先搞了再說。遂劉邦用陳平計策,偽游雲夢,實欲襲信。於是毫無防備,甚至思考了一下覺得自己一點罪都沒有的韓信就這麼提著鍾離昧的人頭去拜謁劉邦了。】

  偽游雲夢,好一個偽游雲夢,實欲襲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