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濰水也因此被人們稱作是興漢之水。】

  雖然這個齊國跟他們自己的齊國可能關係有點但是不大,但不妨礙這是齊國啊。

  他們齊國的濰水,怎麼就成了興漢之水了呢,可惡。

  他們的齊軍甚至沒人在意,分明這是齊國保衛戰啊。

  【攻下齊國之後,隨著戰報一同被送呈給漢王劉邦的,是韓信的上書,說齊國奸詐反覆,如果想要徹底平定,必須要分封一個假王來代為治理。

  韓信這話說得很可能是真誠的,他也未必真的想要封齊王,畢竟你看看後來轉封楚王,他不屁顛屁顛地去了封地了嘛,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滿。

  再看看項羽戰死之時最初封地居民對項羽的不離不棄,奮戰到最後一刻的事跡,很可能在當時那個古風淳樸的年代,這樣的觀念是普遍存在的。

  齊王若不換人,齊國復叛那絕對是分分鐘的事情。】

  韓信:???

  什麼叫他屁顛屁顛地去了封地啊。

  他那叫衣錦還鄉,榮歸故里。

  誰稀罕齊王啊,他只是想做諸侯王而已,是什麼諸侯王都可以啊。

  如果他真的想要,

  他當然就直言不諱了,何必說什麼假齊王。

  【可惜,咱信哥真不愧是政治上的嬰兒啊,這話是你能自己說的嗎?

  落在劉邦耳中,毫無疑問,便成了一句要挾。若你不封我齊王之位,那齊國必叛。

  劉邦看到書信大怒,要不是左右陳平張良一人給了劉邦一腳,恐怕歷史將會改寫。

  劉邦立馬改口,表示,做什麼假的齊王,要做就做真齊王!遂封韓信為齊王。

  所以有人說,漢初三傑雖然是三個人的故事,卻擁有四個人的名字。而韓信一生悲劇的開始,似乎每一個節點之側都站著另外一位英傑。】

  韓信十分震驚,如今也顧不得身份,脫口而出道:「陛下當日既然不願封信為齊王,為何不坦率相告?」

  劉邦簡直是滿頭的黑人問號。

  當時你遙領大軍在外,好不容易因為齊國之戰他漢軍可以占據主動地位,誰知道你是不是待價而沽呢?

  「你都這麼說了,不就是想要齊王之位嗎,乃公敢坦言相告嗎?」

  韓信從沒聽說過這樣的邏輯。

  他韓信在你劉季心中就是這麼不知恩圖報的人嗎?

  「臣在上書中分明說的一清二楚,是因為齊國形勢如此,不得不為之。」

  劉邦:……

  今天也是刷新他對於淮陰侯認知的一天呢。

  如果不是天幕正好說到此事,他還不知道當時的韓信竟然或許有可能真的這麼坦誠。

  【縱觀韓信的一生,齊國假王事件,不得不說,是他一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儘管劉邦出於局勢的原因暫且隱忍下來,但從此之後,韓信對於劉邦而言,再也不可能是能以心事相托的重臣,而是需要忌憚掂量用詞的政治對手。

  顯然,搞上政治這兩個字,咱信哥只有兩個字:完敗。】

  韓信是越想越委屈,分明連理由都一摸一樣,為什麼劉季分封張耳為趙王的時候就這麼痛快。

  難道他的功績還比不上張耳嗎,怎麼封個他就這麼不情願。

  還什麼成了他一生中的轉折點,從此再也不被信任云云。

  君以國士待我,焉知我不會以國士報之?

  人和人之間還能不能有點信任了?虧你劉季還說什麼自己嚮往先前的遊俠之風,他沒見過這種樣子的遊俠。

  【但齊國之戰,是楚漢戰爭中的轉折點。從此,楚軍腹背受敵,再加之正面戰場少了一員大將,軍力空虛。楚漢戰爭形勢徹底逆轉,漢軍從戰略拉鋸階段的保守型防守轉換為進攻態勢,逐漸掌握了主動權。

  從來都只知道勇往直前的項羽終於選擇了低頭,他遣使者前往韓信軍營,意圖說服韓信,三分天下。

  來了來了,那段著名成語密集產出之處它來了。】

  韓信像是想到了什麼。

  此刻又羞又惱,恨不能天幕直接跳過那一段。

  不會吧,不會要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複述自己那段話吧。這也太令人尷尬了。

  若是讓劉季知道自己曾經竟然有過這麼天真的想法,恐怕是要連大牙都笑掉了。

  這話莫說是放在BE組,那就是放在HE組,也是多麼肉麻炸裂的存在啊。

  畢竟衛青那最多也就是一句心照不宣的「以臣之尊寵」嘛。】

  衛青:???

  說淮陰侯就說淮陰侯,沒事幹帶上他做什麼。

  他也不過是實話實說罷了,再說了,天幕有沒有本事把原本的事件完整放出來啊。

  他可是實打實地將屬下帶回長安讓陛下處置了,這難道還不夠嗎?非要說的這麼文鄒鄒又那什麼嘛,放出來多讓人不好意思啊。

  沒錯,淮陰侯本侯已經在未央宮尋覓可以容身的地縫了。

  可惜劉邦完全不能體諒韓信的面子問題,驟然聽到這話,簡直是不敢置信,還要專門再問一遍,拉出來拼命鞭屍:「什麼?這話你說的?乃公怎麼從來不知道你是這麼想乃公的呢?再說一遍嘛。」

  韓信:……

  始皇帝也沉默了。

  他不是沒見過單純的臣子,但是這麼單純的,他還是第一次見。

  人和人的參差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