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於夯築陵墓的泥土,古人們也是玩出花來了。什麼密封性極強的黏稠的可以保護地宮的白膏泥啦,什麼堅固的五花夯土啦,古人可謂是在陵墓選土之上煞費苦心。

  甚至經常為

  了陵墓營建遠隔千里,將適宜的土拉來。

  但正是如此,反而又滋生了盜墓賊的另一項最新發明——洛陽鏟。

  通過長而細的洛陽鏟,盜墓者可以探明這下面是否有與眾不同的陵墓用土,反而助長了盜墓賊盜墓的信心。畢竟若看到五花土,則證明其下必有墓葬。

  而若挖到白膏泥,則更是妥妥的大墓啊。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城不欺我哉。】

  這些後世之人怎麼這麼精吶!

  他們明明是為了陵墓的堅固和穩定所做的努力竟然反而是為了盜墓賊做了嫁衣裳?

  怎會如此!

  【除了將陵墓造的堅固一些,爭取小盜必敗,大盜看命之外,越來越狡猾的古人們也開始打起了心理戰。為了保護自己真正的陵墓,有些豪族便開始為自己興建許多疑冢,爭取讓盜墓賊迷失方向。

  可惜,疑冢再多,也多不過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一批又一批的盜墓賊,總有盜到真正墓葬的那一天。】

  是了,這個是疑冢,換一個繼續就是了。

  總不可能每個像是大墓的都是疑冢吧。

  【但疑冢之事陰差陽錯也並非完全沒有用。

  譬如馬王堆漢墓之所以得以保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盜墓賊打洞打了許久仍舊一無所獲,以為這是個疑冢,在距離白膏泥土層一丈遠之處停住了腳步。

  馬王堆漢墓得以幸運地存活至發掘之時。】

  疑冢是有用的!

  就是不知道保護得是誰的墓。

  但能攪亂一點視線是一點啊!

  諸位有錢之人覺得自己又行了。

  但帝王們明顯冷靜了很多。

  謝邀,帝陵幹不了這種事。

  帝王下葬舉世皆知,想要瞞天過海,實在需要億點點技術含量,這方法他們尚未想到。

  【可能有此等命運的陵墓到底是極為稀少的,埋得越早,被發現可能越大,這是毫無疑問的,還得想點別的法子。魏國征南將軍張詹更玩得好一手「此地無銀三百兩」。

  他別出心裁地想出了一招——哭窮。

  張詹明確在墓碑上刻著: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瓦器不藏,嗟矣後人,幸勿我傷。

  為了做戲做全套,他甚至特意命人將自己的陵墓修建成破破爛爛的樣子。

  這看起來效果的確是顯著的,自他去世之後兩百餘年,墓葬未被盜掘。】

  還能這樣!

  果然還是得薄葬啊。

  他們也要效仿!

  某些摩拳擦掌的皇帝們卻被自己的臣子趕緊制止了。

  帝陵修得破破爛爛如何能揚我朝之聲威?

  再說了,陛下看看你自己的做派吧,你就是再愚民,人也不至於蠢到相信帝王陵墓里什麼也沒有好不好。

  別想了。

  李世民自己本也打算有樣學樣,至少刻一句話意思意思的。

  但想到張詹墳墓的下場,又想到了自己昭陵的可悲,深深嘆了口氣。

  都怪張詹!

  要不然說不定他昭陵也不會被盜呢!

  【可元嘉六年,大飢。實在走投無路的百姓終於將目光放到了張詹墓之上,本著有一點是一點的想法,最終進入了張詹墓。

  誰能想到,張詹這人他不講武德,嘴裡沒一句實話,他們竟然還天真地信了這人的話。

  張詹墓中金銀銅器光輝燦爛,甚至連墓中的釘子都是金子做的。

  自此之後,盜墓之百姓信了一句話:眼見為實。】

  主打的就是一個真誠的漢代諸位帝王:……

  你說你這不是害人嘛!

  看看他們,多實在。

  劉徹甚至覺得寫他茂陵的史書在誇大其詞。

  他才不相信真的給堆出來了呢。

  不管,他也要學會陵墓之事低調。

  能少一次是一次,在身後之事上,做人還是不能太誠實啊。

  【但張詹此舉,可謂是讓後世之人倒了大霉了。從此薄葬之論再無任何信譽可言。

  於是那些真正選擇薄葬之墓,也悉數被盜掘一空,甚至因為東西太少讓盜墓賊白費力氣,還對屍骨進行羞辱泄憤。】

  早已厭倦了歷代厚葬之風,打算自己一切從簡的士人:……

  提問,他們到底還要不要為了不讓盜墓賊惱羞成怒,帶點東西下去呢?

  張詹!我等同你勢不兩立!

  【因而,縱然想盡一切辦法,然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終還是沒能抵禦不惜用性命盜墓的盜賊的掠奪,一座座墓葬被盜掘一空。

  總之在這場漫長的拉鋸戰中,機動性更強的盜墓一派取得了絕對的勝利。】

  做慣了勝利者的帝王們悉數沉默了。

  沒想到生前風光一世,死後卻成了絕對的失敗者。

  世上怎會有如此大起大落的人生啊。

  【不過,你以為離得近就能安然無恙嗎?實際上,本朝人才是最該警惕的啊。

  西漢帝陵的最大敵人是西漢末年的赤眉軍,東漢帝陵的最大敵人是東漢末年的董卓,唐帝陵的最大敵人是唐末軍閥溫韜,而清帝陵的敵人呢,則是清末的軍閥孫殿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