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絕不可能。

  莫非……

  後世已再無帝王?

  否則無法解釋天幕為何可以如此輕飄飄地點評他們,並無差別地對所有皇帝開炮,顯然是沒有任何的掣肘。

  可沒有帝王,那又是怎樣的時代呢?

  他們想像不出來。

  此外,什麼叫在考古的時候得到一具完整的骨架便已不算易事了?

  化為泥?

  開玩笑,他們可是真龍天子,怎麼可能化為一灘爛泥呢。

  【不過在那個高舉「砸爛一切舊文化」的時代,在一個群情激昂的時代,萬曆皇帝作為舊文化的領頭代表,會落得如此下場,並不算意外。

  只能說,萬曆皇帝自己上趕著卷進了時代的狂潮之中。】

  朱翊鈞:???

  什麼叫他上趕著卷進你們的時代狂潮?

  是你們執意要闖進他的地宮,焚燒他的屍骨,還扔了他的棺木,毀了他的龍袍。

  他什麼也未曾剩下。

  沒想到自己榮華一生,至高無上,死後會遭如此羞辱。

  他氣急敗壞,怒喝道:「朕要重新修陵。」

  定陵,太晦氣了。

  這次一定要一點痕跡都不留下!

  【定陵之事轟轟烈烈,大家各地積極響應,將目光放向了自己轄區所在的漢陵、唐陵,甚至清陵,也想要加入這樣的大軍。

  可考古學家已然看到了定陵這樣慘痛的教訓,趕緊上報制止此等風氣。

  從此中國考古學界多了一條獨特的規定「不主動發掘帝陵」。

  其他皇帝之陵寢得以保全。

  讓我們一起高呼一聲:「感謝萬曆。感恩定陵,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

  已經知道這個萬曆是什麼下場的各位皇帝聽說後代人將目光放向了什麼漢陵、唐陵,虎軀一震。

  他們可不想化作山間的一縷清風啊。

  聽到後半句,總算是放下心來。

  天幕說得對啊。

  雖然這萬曆是個敗家子,還有可能是導致王朝沒落的罪魁禍首,但這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就此宣布,就算是敗家皇帝,他也是敗家皇帝里最讓大家有好感的一個!

  可真是救了他們一命呢。

  朱翊鈞:……

  所以倒霉受傷的,只有他一個是嗎?

  難道這世間還真有報應不成?

  他搖了搖頭,將自己突如其來冒上心頭的想法拋諸腦後。

  他可是天子,區區一個臣子,也妄圖報應到他的頭上嗎?

  這世間暴君多了去了,他自忖自己也不算是最差的那一批,為何他的定陵如此倒霉,他的屍骨如此冤枉。

  【只能說,還好挖掘的是定陵。想想當時定下的對象如果真是明長陵或者更有甚者,萬一當時牽頭的是個唐史專家呢?

  無論是挖昭陵還是乾陵,都是我無法想像的可怕後果。

  如果一定要付出試錯成本才能推動制度發展的話,那只能說,還好是定陵,這是一個我們勉強能夠交得起的學費。】

  朱翊鈞:???

  你們禮貌嗎?

  什麼叫還好是定陵?

  他的定陵不比任何一個帝陵差好不好!

  簡直要被這大逆不道的天幕氣死了。

  他要毀了這天幕!

  這下全天下都知道當政的不是什麼好皇帝,結果還讓人掘墳辱屍了。

  他顏面何存?

  可惜朱翊鈞註定只能是無能狂怒。

  天幕是投屏,沒有實體。

  朱棣深以為然。沒錯沒錯,畢竟當時他們的目標真的是長陵啊,差點他和自己心愛的皇后的屍骨就要遭受這樣的待遇,這可真是飛來橫禍。

  這子孫雖不頂用,但也勉強能接受吧。

  你祖宗我原諒你亡國的一半責任了。

  【但我們雖然不發掘帝陵本陵的地宮,對周圍還是可以好好勘測一番的嘛,也能收穫不少呢。

  譬如,在據說還要持續上百年的秦始皇陵的周遭陪葬坑的發掘過程中,考古學者發現了刻有「麗山園」銘文的銅鐘以及「麗山」字樣的陶器,我們可以確定,秦始皇陵借山名為陵墓之名,是真的叫麗山。

  我們也慢慢可以推知整個秦始皇陵的大體構造。】

  始皇帝很困惑。

  他的陵墓建都沒建這麼多年,你們怎麼發掘個陪葬坑要發掘上百年啊?

  這都是什麼效率。

  算了,他很安心。

  那至少上百年內你們應該是沒空覬覦他的地宮了。

  【自秦漢沿襲下來的陵旁建寢殿的制度也為我們考古提供了很多的工作量,如今對歷代陵園的調查和考古已經成為了目前帝陵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

  比如說,我們大漢金豬同志不僅給自己的茂陵建了寢殿,他甚至還沒忘建一堆娛樂場所,什麼白鶴館啦,什麼驅馳走馬之館等等,我們都已找到它們曾經的位置,證實了這一點。

  五十三年,確實足夠漢武帝干很多事嘛。】

  劉徹:……

  你們自己都說了,他們事死如事生。

  他給自己建點休閒娛樂之所很奇怪嗎?

  難道靈魂就不需要娛樂設施了嗎?他不信。

  其他人不建是他們傻,太死板。

  總之他本人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有也不承認。

  【總而言之,自從定陵之後,我國的田野考古只有兩個姿勢,一個是搶救性發掘,另一個則是保護性發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