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高宗李治感到自己被內涵了。

  怎麼,他看起來就像這么小心眼的人嗎?

  父皇的偏愛眾所周知,他怎麼就不能有點自信了?

  雖然的確,若此事為真他肯定也會有點介懷就是了。

  【有了弟媳,為了對仗起見,

  兄嫂自然也不能放過。

  不過,這個人並不是唐太宗的親嫂子,而是他的堂嫂子玳姬。

  玳姬呢,真是個傾國傾城的美女,據說廬江王李瑗因為她的美貌,殺了他原本的丈夫將其納入後院,而命運總是相似的,唐太宗又再次效仿了他的堂兄。】

  李世民:……

  這都是什麼跟什麼?

  他的那些后妃大多都是些之前被分配進秦王府的舊人。

  他還不至於看到美色就走不動路。

  他對有夫之妻沒有興趣!

  【不過玳姬與巢王妃畢竟沒有個正式的名分,不能滿足大家對劇情的渴望,於是我們便將視線投向唐太宗陛下的後宮。

  經過仔細的翻找,還是能翻出幾個可以聊一聊的。

  尤其是那位隋煬帝之女楊妃。

  這是什麼?

  國讎家恨,殺父奪國之仇誒!

  這不安排個真愛說不過去吧。

  於是,各位姓名各異的楊妃爭相成為了唐太宗心頭唯一的摯愛。】

  如果不是天幕提起,李世民都快忘了自己宮中那個沉默寡言的楊妃。

  可是,隋煬帝也不是他殺的啊。

  正經論起來,他還救過前隋皇帝的命呢。

  楊妃在隋宮之中是個沒什麼存在感的女子,雖為公主,卻無封號,恐怕連煬帝本人都不記得自己還有這麼個女兒了吧。

  他對楊妃寵愛寥寥,一年到頭見不到幾面,怎麼就心頭唯一的摯愛了?

  你們後世之人對於唯一和摯愛的定義是不是有點太過於離譜了?

  【因為愛楊妃,所以唐太宗不惜讓中宮皇后作為樹敵的靶子,其實是為了保護楊妃。

  而楊妃呢,則因為家仇國恨難以彌合,一直以來都鬱鬱寡歡。

  可唐太宗卻仍舊一腔真心,甚至還想要改立楊妃的兒子為太子呢。】

  前面的邏輯李世民已經不想吐槽了。

  聽到後半句,他直接悚然起身。如何可能!

  在天幕出現之前,他甚至從未想過將皇位交給除卻承乾之外的第二個人。

  但即便是聽到天幕說承乾造反改立太子,他心裡也一清二楚,他是絕不會將皇位交到其他人生的兒子手中的。

  畢竟若是如此,那待他百年,又如何保證能護住他與觀音婢所生的孩兒呢。

  大不了給兒子搞個靠譜好用的太子班底就是了。

  【為了證實這一觀點,大家引經據典,我們才不是在造謠。

  你看,唐太宗曾經誇獎過李恪像自己呢。

  你看,唐太宗分明還向長孫無忌諮詢意見,問他能不能改立李恪為太子呢,要不是因為長孫無忌反對,新太子的人選必定是李恪無疑了。

  這是為什麼,一定是因為太宗陛下對楊妃的愛深沉又濃烈。】

  此言一出,太宗朝的人沉默了。

  長孫無忌更是無言以對。

  他怎麼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有過這麼大的權力了?

  誰家廢立太子只跟前國舅商量的啊,當然是要重臣都在側仔細商討人選。

  再者說了,他們家陛下真要立李恪,又怎麼能是他長孫無忌一個人就能阻攔的?

  他還沒有這麼大的臉。

  【哦,如果說自己新太子都立了半年了才想起來自己還有個遠在千里之外的楊妃之子其實按理來說也應在新太子考慮範圍之內,提了一下也算是真愛和重視的話,那二鳳陛下可能都沒有不喜歡的兒子了。】

  李世民:……

  雖然天幕這聽起來像是在給他辯解,只是這個語氣怎麼聽怎麼奇怪。

  他明明就是沒有很討厭的兒子啊。

  只除了對嫡子有幾分格外的重視罷了。

  分明他都很關心每一位兒子的成長的,之前還寫過教導兒子的書信呢。

  【畢竟仔細看看二鳳陛下兒子們的待遇,楊妃生的兩個兒子,穩占倒數兩名的位置。

  一個被削戶600,一個被削戶400,要知道,唐朝皇子的實封總共也就800戶啊,這放眼整個唐朝也是炸裂的存在。

  對了,那個被太宗坦率直言,連禽獸鐵石都不如的皇子李諳,便是楊妃次子。

  所以說,以兒子待遇來論證楊妃是真愛,的確有點勉強。】

  還沒有來得及前往封地的李恪沉默了。

  而後宮內向來默默無聞的楊妃也忍不住垂淚。

  她自己的境遇如何自己當然再清楚不過,只是聽到自己的兒子竟然如此不招陛下待見,還是忍不住心有戚戚然。

  也不知道究竟是誰給她造的謠啊。

  只怕日子只會更不好過。

  【當時唐太宗讓李恪早早之藩,冠冕堂皇對李恪說,父子之間門怎麼不想常常相見呢,但家國事殊,為了國家大事,你就忍耐一下吧。

  轉過頭就捨不得讓與太子一母同胞的李泰之藩,甚至還想讓人直接住到武德殿居住。

  咱就是說,二鳳陛下,偏心的不要太明顯。】

  李世民:……

  嗯,他偏心的有這麼明顯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