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分明都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穩固,不願因自己的緣故讓長孫家成為下一個呂、霍而已。

  但聽到後面,長孫皇后忍不住掩唇而笑。

  沒錯,天幕此言甚是貼切。

  二郎有些時候生氣起來可確實像個炸毛的小鳳凰。

  李世民聽到自己的皇后千古頌之,表示,算了,他大度,就不跟天幕一般見識了。

  【提起《女則》,許多人便想起了那些刻板教條的女德教育。

  而實際上,雖然雖然長孫皇后本人是《女則》的作者,但長孫皇后所寫的《女則》早已失傳,那些內容不過是牽強附會而已。

  畢竟長孫皇后自己可不是一個拘謹刻板的女子。

  她於上林苑遊玩,作下《春遊曲》,還與唐太宗分享此曲,唐太宗見而誦之,嘖嘖稱奇。】

  刻板、拘謹?

  李世民仔細看了看身側的觀音婢,差點以為自己聽錯了。

  這種詞彙是怎麼跟他的皇后扯上邊的?

  還有《女則》?

  觀音婢什麼時候寫了《女則》?他怎麼不知道?

  【唐太宗本人是唐朝皇帝里的一股清流,在那個佛道盛行的朝代,唐太宗本人不信佛也不信道,可卻願意為了妻子求神拜佛。

  起因是妻子不願因自己而大赦天下,但我們二鳳小可愛是誰,是此路不通繞路也要走的人,因而另闢蹊徑,竟然為了給長孫皇后祈福,大修天下392所廢棄寺廟,希望佛祖可以保佑妻子逢凶化吉。

  可以說,太宗朝的每一次大興佛寺,要麼跟長孫皇后有關,要麼就跟長孫皇后所生子女有關。

  這何嘗不是一種違背原則的深沉呢。】

  李世民敏銳地從其中察覺了一絲不妙。

  他為什麼還會經常因為孩子們大興佛寺啊?

  豈不是說明孩子的身體也不怎麼樣嗎?

  李世民本人感到有點心慌。

  而且雖然天幕沒有直說,但若自己竟然大修392座寺廟,豈不正說明了觀音婢那時危在旦夕?

  果然——

  【可惜,天妒姻緣,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逝,年僅三十六歲。

  雖然惋惜,但長孫皇后之早亡是可以預見的。

  畢竟長孫皇后身體一直比較弱,患有氣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哮喘,在當時的醫療背景之下,是很難治癒的,便是在如今,也頗為棘手。結果還一連生了七個孩子,七個啊!

  再加之貞觀九年的連續打擊,長孫皇后沒能撐住,英年而亡,並非意外。】

  貞,貞觀幾年?

  李世民突然覺得自己好像不會計數了,手心一片冰涼。

  是,觀音婢確實患有氣疾,但一直用藥控制,倒也還算康泰,怎麼會去世的這般早。

  還有,貞觀九年發生什麼事了呀,怎麼也不給他說說清楚?

  長孫皇后便坐在他身側,此刻默默無聲地握住了他的手。

  卻也有些深思。

  聽天幕之中女子的口吻,似乎對於生七個孩子感到格外不可思議。

  但這難道不是很尋常的事嗎?

  雖然的確,頻繁的生產確實讓她的身體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但這種事要怎麼控制嘛。

  【髮妻已逝,可唐太宗對妻子的思念與髮妻離世的哀痛卻毫無衰減。他為妻子上

  諡號曰「文德」。由此,長孫皇后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復諡皇后。

  而文者,是唐代最美好的諡號,文為無以尚也。

  可就算是一個文字,也難以說盡妻子的美好,必須還得再加個德,才能堪堪與妻子相配。

  可能在太宗陛下心裡,自己的妻子就是這麼完美吧。

  不過幸好我們二鳳陛下的審美還是在線的,沒有再加個十幾個字。】

  李世民本人已經蔫了。

  就算天幕再誇他也提不起勁來了。

  雙諡有什麼用呢,反正妻子也回不來了。

  不行,不能如此,他要想想辦法。

  聽天幕的意思是說生孩子太多了也不行?

  那要不少生一點?

  反正也已經有了可以繼承大統的兒子了嘛。

  還有,誰沒事幹諡號十幾個字啊?

  多難聽。

  【但美好的諡號又如何,也難以平復唐太宗本人喪偶的悲傷,他在給魏徵的回覆上詔中表示,自己自從喪偶以來,心思恍惚,寢食難安。

  為了追思皇后,他特意修建層觀,遙望昭陵。甚至砍去了阻礙自己視線的樹。

  不過又因為魏徵的內涵,不得不將層觀拆除。】

  啊啊啊,魏徵那個氣人的傢伙,他要給他寫手書罵人。

  下一秒,李世民有點蔫。

  可是他罵不過魏徵啊。

  想他口才無雙,卻偏偏說不過魏徵,可恨,可氣。

  李世民忍不住流起了眼淚。

  嗚嗚,他不就是想懷念一下亡妻嗎,難道他還不夠可憐嗎?

  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沉默又熟練地給人遞上了一塊擦淚的手絹。

  【唐朝慣例,要等皇帝駕崩之後,皇后才可配享太廟。可規矩嘛,不就是用來打破的嘛。

  文德皇后先行配享太廟,且唐太宗本人還十分僭越地將祭奠長孫皇后的專用廟樂定為只有皇帝本人才能使用的《光大之舞》。

  更驚世駭俗的是,因為長孫皇后去世之時,晉王和晉陽公主年幼,唐太宗竟然親自撫養晉王與晉陽公主,此乃亘古未有之舉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