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的確難以想像,那小子怎麼才能教育出一個開疆拓土的雄主。

  還能跟始皇帝相提並論。

  原本已漸起的廢儲之心此刻便又有些動搖。

  【據傳漢武帝喜愛讀詩賦,自己也頗有寫賦之意興,可惜時光久遠,漢武帝的詞賦大多消散在了時間的長河之中,唯有三篇詩賦得以流傳。

  其中,《悼李夫人賦》更是開悼亡賦之先河。

  魯迅先生對武帝的文采亦頗為肯定,稱讚道:「武帝詞華,實為獨絕。」

  因而大家便對其餘詞賦的佚失更為痛心疾首。時常有人發出感慨,若是有朝一日茂陵地宮得以重見天日,能在裡面找到漢武帝的其餘作品就好了。】

  劉徹:???

  想看他的詞賦就看詞賦。

  怎麼看不到還要挖他的地宮?

  你們後代的這些不肖子孫都這麼不講究的嗎?

  真是成何體統!

  【另外,大家千萬不要被漢武帝的這個威風凜凜的諡號迷惑了,他本人在寫賦的時候,是個實打實的婉約派。

  其《秋風賦》纏綿流麗,哀婉悲秋,若是再晚生幾百年,說不準又是另一個「賤妾何聊生。」】

  劉徹驚呆了,賤,賤妾?

  這是什麼新花樣?

  衛青卻十分認同地點了點頭。

  沒錯,一寫賦陛下都不像陛下了。

  而被無辜中傷的曹丕:……

  天幕能不能行了,他那是暗喻!

  【不過,作為樂子人,漢武帝還有第二幅面孔,他寫詔書的水準也很高,比之詞賦,更顯舒闊。

  西漢前期帝王謹遵高祖劉邦之言,詔書自寫,也算是給我們留下了些許蛛絲馬跡。

  《昭明文選》素以選文嚴苛著稱,其中一共只收錄了兩篇詔書,漢武帝的《求茂才異等詔》便是其中之一。

  此詔文辭犀利,風格奇偉。雖只短短68個字,卻仍讓人耳目一新。

  故而有人曾言,只可惜斌字不能作為諡號。不然漢武

  帝應該被稱作漢斌帝才對。】

  劉徹表示,敬謝不敏。

  威強睿德曰武。

  武字挺好的,他還算滿意。

  漢斌帝,這也太難聽了吧。

  誇他文武雙全可以,把文武都寫在一起給他當諡號,還是罷了。

  【扯遠了,但略輸文采組如此響徹歷史,確實與漢武帝也脫不開關係。

  如果不是他老做點惹人遐想的事,又何至於一天到晚被拉出來跟秦皇一起罰站?】

  始皇帝:好,原來這小子才是罪魁禍首。

  【他倆本來做事風格就像,東南西北打仗的光輝功業就更像了。

  總有人說,秦始皇自己都生不出這麼像自己的兒子。

  但也沒什麼問題嘛,畢竟虛假的秦二世——胡亥,真實的秦二世——劉邦。

  劉邦的曾孫突然返祖,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始皇帝,劉徹,劉邦乃至扶蘇:……

  這輩分,怎麼好似理不太清了呢。

  但始皇帝迅速第一個反應過來,劉邦?

  莫非這就是那漢的開朝皇帝?

  他要速速將此人尋來!

  劉邦困惑了。

  曾孫?

  這……未央宮,沒修這麼久啊?

  還有,他怎麼就成了真實的秦二世了呢?

  他一時不知道這到底是褒獎還是嘲諷。

  【且不論這些,我們豬豬還特別喜歡去政哥去過的地方打卡,你泰山封禪,那我也得去,甚至倆人的泰山封禪廣場都是連著的。

  你去東海,那我焉有不去之理?

  琅琊台兩人也都登過,甚至秦皇漢武還共登崆峒山,這叫什麼,這簡直就叫不打自招。

  我們也不想胡思亂想的,奈何正主非要我們亂想,那就怪不得後人了。】

  始皇帝:……

  漢武小兒!

  你緣何尾隨朕?劉徹表示他好冤枉。

  那始皇帝去過的地方,不是景致舒闊就是與求仙有關,他怎麼可能不去?

  又不是專門為了追尋始皇帝去的。

  好吧,當然,他也想看看始皇帝去過的地方,看看這物是人非,天下變遷,這也是人之常情吧。

  【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都喜歡大興土木。園林宮室也喜歡在秦宮的基礎上進行二創。

  建章宮起於章台舊土之上,上林苑也由秦宮舊苑擴建而來。漢武帝可謂對秦始皇的遺蹟。

  崆峒山上的秦皇漢武碑與秦皇漢武樹,將永遠銘記這對雖並無一面之緣,卻勝過人間無數的靈魂CP。】

  始皇帝好氣。

  他都給我秦宮推平重建了,你們後代人還看得挺高興啊。

  劉徹倒撫袖笑了。

  好一個勝卻人間無數。

  雖然他於秦宮遺址建宮苑的初衷是因為始皇帝看中的地界,風水堪輿都為上佳,棄之可惜。

  但後代之人如此解讀,倒也另闢蹊徑。

  歷代先君之中,唯有始皇帝之創世功勳,最得他青睞。

  【兩人雖成長環境天差地別,但二人之緣分卻不可謂不玄妙。

  他二人相隔七十多年,一個創立了大一統的中華,一個鞏固了大一統。所謂「秦皇築骨,漢武畫魂。」本就讓人津津樂道,連帶著秦漢都成了難以分割的一個詞語。

  更難能可貴的是,兩人連某些奇怪的經歷竟然也能詭異地相合,只能說,都是緣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