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酸吶。

  明明他才是離秦最近的那一代。

  他甚至還見過始皇帝呢,這些史書上沒寫嗎?

  如此戲劇的相遇就不配提一提嗎?

  再者說,他的長陵可是建立在秦咸陽宮的廢墟之側,雖然原本只是因為他漢家太窮了,希望能用上點咸陽宮沒燒完的材料,省點錢。

  但就不配提一提嗎?

  難道居高臨下而觀前朝就不惹人遐想嗎?

  他那個不知道幾代孫的小子倒反而這麼氣派了。原來乃公也實在是個存在感不高的開國皇帝吶。

  【最早秦皇漢武被拉到一起,就跟唐宗宋祖一般,屬於是為了句子格式強行組合。

  此組合源於《文心雕龍》:秦皇漢武,恨不同時。

  但跟宋韻腳命運不同的是,秦皇漢武卻成了實打實的國民組合。】

  宋朝皇帝:???

  宋韻腳?

  宋祖?

  宋朝可只有一個皇帝廟號為祖啊……

  趙匡胤:……

  說的不會是他吧。作為開國皇帝,他肯定至少會是個宋某祖的。

  他也算是轟轟烈烈戎馬一生,到頭來就成了個韻腳?

  但唐宗說得多半是唐太宗。

  思及秦皇漢武與唐太宗之功績。

  再想想那魂牽夢縈的燕雲十六州。

  又想到先前天幕嘲諷一般的大慫。

  他趙匡胤,他趙匡胤確實比不了。

  不行,燕雲十六州必須收復!

  他不要當韻腳!他也要做那史冊彪炳的光輝一筆。

  【甚至連唐太宗李世民與宋太宗也親自下場,分別寫出了「之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與「秦皇漢武終邪見,大道神仙在杳微。」的句子。

  可見秦皇漢武確實是上至帝王之尊,下到普通百姓,都喜聞樂見拿出來描寫一番的存在。】

  始皇帝表示,你們在把我們倆放在一起的時候,能不能想想。

  是他漢朝滅了我秦朝之天下。

  我倆放在一起,你難道覺得朕會快活嗎?

  始皇帝快不快活不好說,但劉徹被這天幕逗的很開懷。

  「原來連後世之帝王也認可我二人之功業,值了。」

  衛青張了張嘴,後來還是沒能成功出聲。

  算了,他們陛下一貫如此,他該適應的。

  怕是原本還要等到那什麼文心雕龍才開始配對,如今怕不是明日便會傳遍他大漢的各個角落。

  【更有甚者,有詩寫道:「秦皇漢武皆痴絕,祇鴛鴦不羨仙。」

  我讀書少,沒見識,每天都在被這些先人刷新自己的三觀和認識。這詩是我配看的嗎?是真實能存在的麼?】

  這下莫說始皇朝的人了。

  漢武朝的百官:???

  漢武帝原本張揚的笑容戛然而止。

  這,這什麼?

  首先,他必須搞明白一件事。

  那就是,始皇帝到底長什麼樣!

  若真是史書中記載中那樣,那真的還是先告辭為妙。

  但若是七國最美秦王,那便倒可以勉強算是一段佳話了。

  【當然了,秦皇漢武作為一個文化符號深入我們現代人的記憶還得歸功於那一句:「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秦皇漢武:誰略輸文采了?

  唐宗宋祖:朕沒有稍遜風騷!

  好吧,比起後面的那個什麼什麼成吉思汗。

  好歹他們還只是略輸。

  【因此我們親切地將秦皇漢武組合為略輸文采組。】

  看著明顯被這個評價傷害到了的陛下,衛青也十分震撼。

  他們陛下這沒事幹就喜歡寫寫詩做做賦的個性。

  後代人竟然還說他略輸文采?

  難道後世人各個都學富五車嗎?

  【自然了,所謂略輸文采,那也得看看是跟誰比,像我等普通人,卻也自然無法與受過良好教育的封建帝王相比。

  但無論如何,這個響亮的名卻可永存。】

  劉徹:從此之後,全天下的人都覺得他略輸文采了。

  不行,可不能如此。

  「司馬相如何在?」

  司馬相如趕緊出列。

  「從即日起,你每日同朕論賦半個時辰。」

  衛青絕望地閉了閉眼。

  不是吧。

  難道之後又要迎接一個傷春悲秋的陛下嗎?

  好痛苦。

  希望經年之後,陛下可以改掉那個喜歡讓他做閱讀理解的愛好。

  第24章 秦皇十二

  【秦始皇的文采如何史書上並沒有記載。但考慮到秦始皇從小的生活環境,感覺他或許真的沒有那麼多時間鑽研文學藝術。

  但漢武帝作為漢朝第一個自小安穩長於未央宮的榮華中的皇子,又生逢中國史上第一個治世,有大把的時間學習文學,其實個人的文學素養並不低。】

  劉徹聽聞天幕如此說,總算是鬆了口氣。

  還算這天幕識貨。

  始皇帝卻嗤之以鼻。

  這人倒是命好。難怪之前聽天幕誇獎此人運道好,看來卻是不錯。

  但觀他二人之生平,似並無相似之處,總不好因為他二人都喜歡打匈奴,就偏要將他們二人捆綁在一起。

  真是何其無語。

  而劉邦卻顯然抓住了重點,暗自嘀咕道:「第一位自小長在未央宮的皇子?莫非真是劉盈那小子的兒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