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這個原因也未免有些太奇怪了吧。

  他原本以為是因為自己沒有及時授予尉繚官職的原因,因而打算趕緊為其封官。看來竟不是如此。

  可他就是擔心尉繚覺得自己這個秦王過於高高在上,出於禮賢下士的心態,才決意要用平等之禮對待尉繚,竟反倒讓他覺得自己狼子野心嗎?

  好奇怪的邏輯。

  而其他大臣則氣得不行。

  看看自家王上,分明就是繼承了他母親的好樣貌嘛,為何如此說他們家王上,顯得他們王上一點都不威武。

  這都是什麼污衊的描述,說這話的尉繚心不會痛嗎?

  這是見過他們家王上的人能夠摸著良心複述的他家王上的長相嗎?

  這描述只能說跟他們王上毫無相似之處了。

  無端被提及的魏國表示,提秦國就提秦國,大可不必捎帶上他們魏國。

  他們一點都不想知道,自己到底給秦國輸送了多少人才,也不想知道自己被在秦國的魏國人揍了多少頓。

  他們的大王,不用啊。

  他們又有何辦法。

  【於是,他逃,他追,他插翅難飛。尉繚的逃跑大計未半而中道崩殂,還沒出咸陽就被發現了。】

  尉繚:……

  秦王政表示,這尉繚也甚是有意思,真當他咸陽城是什麼不設兵防的仙境麼。

  【尉繚嘛,趕緊賠上大大的笑臉,表示,他壓根就沒想走,只是對咸陽的風土人情特別感興趣。霸道秦王政大手一揮,表示,你愛說啥就是啥,反正不走就行,遂許之以國尉一職。】

  秦王政勉強接受了這個說法。

  行吧,尉繚大才,能留在秦國,便萬事好說。

  是他能幹出來的事。

  國尉,是個好官職,就許他此官位。

  第22章 秦皇其十

  【秦始皇治下,人才濟濟,將才迭出,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縱然有六世之積攢,自秦惠文王開始,每一任秦王都以暴揍一遍六國為己任,待到秦始皇時,距離統一也只一步之遙了。但若無將帥之才,一統天下,也不是易事。】

  得知自己還要被揍好幾遍的六國人:???

  歷代秦國先君忍不住清了清喉嚨。

  雖則被這天幕戳破了自己的心事,但諸位秦君們絲毫不以為忤。

  也變相地證明了他們揍的很成功嘛,繼續揍,狠狠揍。

  突然就心也不虛了,腿也不麻了,揍六國的動力頓時拉滿了。

  【秦始皇幼年被拋棄在趙國,顛沛流離,歸秦後未幾載,則莊襄王病逝,因而秦始皇從小便缺乏父愛。恰在這個時候,他帶著自己如父如兄般的溫暖向秦王政走來了。】

  歷代秦君皆驚!

  什麼!

  他大秦的後代子孫,竟被大臣老牛吃嫩草了?

  秦莊襄王震撼地看向身側站立著的王太子,剛想出聲,便忍不住疊聲咳嗽起來。

  可尚是王太子的公子政已經驚呆了。

  他,他也沒覺得自己有多渴望父親的關懷啊。

  這裡面是不是有點什麼誤會?

  但秦莊襄王緩過一口氣,趕緊朝著兒子走過去,顫著手握住兒子稚嫩的雙手,「太子啊,是為父對不起你,今後為父定將好生待你。」

  公子政實在是盛情難卻。

  他絕望地看向天幕,到底是誰啊,這麼想跟他玩父子情深,他倒沒打算再從哪裡找個爹。

  【他,便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王翦自秦昭襄王時便已入宮效命,是白起之後的秦國又一員大將。他與兒子王賁上陣父子兵,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方才盼得暴秦的虎狼之君自斷臂膀,將那殺神白起殺了,本以為秦從此便該走下坡路,自覺自己鬆了一口氣的六國之君眼前一黑。

  怎麼會又出一個戰無不勝的大將?

  還四大名將之一?

  到底還有沒有天理了?

  真是何其不公。

  而秦廷內外已然一片譁然。

  王翦看著眼前尚不足十歲的王太子,感覺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

  他兒子都比太子大了不少啊。

  怎會如此?

  蒙驁則忍不住撞了撞顯然已經僵硬成一塊巨石的王翦。

  「小子,你夠厲害的。我還只能是孫子跟太子關係親厚,你竟然親身上陣?」

  上首的莊襄王終於捨得鬆開兒子的手,看向王翦的目光十分深沉。

  「王翦。」

  王翦雖然人麻了,但王上有令,仍舊下意識地出列行禮道:「末將在。」

  「寡人十分感激將軍為秦立下的赫赫戰功,也感激於將軍對我太子的關切。只是……」

  王翦頭也不敢抬一下。

  「只是太子年歲尚輕,還望將軍多多擔待。」

  王翦:……

  王上這話說的好聽,但其言下之意他又怎會聽不明白呢。

  我兒子還小,若有什麼問題,肯定都是他這個禽獸害的。

  王翦委屈,王翦他沒有啊!

  而秦昭襄王卻顯然喜聞樂見,他此刻正處聯軍威壓之時,數年之功毀於一旦,前線節節敗退。

  原本聽聞後世很快便能一統六國心底稍安,此刻更是聽到有白起之後有一名將,自然開懷,「去,速召王翦。」

  【王翦一直是秦王麾下鋒芒畢露又忠心耿耿的猛將,更是對年輕的秦王政百般關懷。秦王政自然感受到了這般如山的溫暖,將其視為自己如師如父的長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