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頁
李旦喜歡事先布局,謀定而後動,先鋪開大網,再把所有潛在的威脅全部消滅在萌芽階段, 前期鋒芒內斂,不露聲色,最後亮出獠牙時,勢不可擋,氣勢如虹。
今天李旦想殺二張兄弟易如反掌,怎麼殺,什麼時候殺都不會影響大局, 他真正的計劃是藉機將依附二張的勢力和女皇的心腹全部一網打盡,說不定連武家人也要一併除掉。除了蔡淨塵,宮變的事武家人蒙在鼓裡。
其實武承嗣最近的表現還不錯……不過裴英娘沒打算為武承嗣求情,武家人仗著女皇作威作福,妄想竊取李氏江山,李旦的太子之位差點被廢,如果真讓武家人得逞,整個李氏宗族都將不復存在,李旦和她,李顯一家,還有李令月,全都無路可逃。
同胞兄弟還能留幾分溫情,異姓之間的皇權之爭則只有你死我活,對他們仁慈,無異於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李將軍等著裴英娘的示下。
她挑挑眉,搖搖頭,沒說什麼,轉身往內殿的方向走去。
早知道李旦下手這麼幹脆,她剛才就不用故意假裝被激怒麻痹張易之了。
長生院內闃寂無聲,女皇纏綿病榻,宮婢、內侍們不敢高聲談笑。長廊兩旁栽種松柏古木,樹身粗壯,春光傾灑而下,樹影婆娑。
上官瓔珞頭戴紗帽,著圓領男袍,站在長廊盡頭。
裴英娘牽著阿鴻的手,徐徐穿行於朦朧的花光樹影中,光斑柔和,罩在她烏黑濃密的髮絲上,凝脂般的肌膚白若細瓷,她不慌不忙走向內殿,唇邊一抹淡淡的微笑,春光爛漫,她就如陽春三月下盛開的杏花,葳蕤鮮麗,散發出明亮耀眼的光芒。
上官瓔珞看著裴英娘慢慢走近,眼前的景象忽然變得模糊起來,多年前,她懷抱書卷,站在東閣的台磯上,年幼的永安公主一步步走過來,雙螺髻,碧絲絛,笑眉笑眼,俏麗甜淨。
韶光荏苒,轉眼間公主長大出閣,成為相王妃,然後是太子妃,以後還會是皇后。
身份幾經轉變,但她仍舊還是那個偶爾迷糊,偶爾精明,偶爾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小娘子。
不管境遇怎麼變,她始終堅持用她自己獨有的方式對待周遭的一切,宮廷政變於她來說或許只是一場家庭紛爭,她是個好人,但該硬起心腸的時候,也能坦然面對宮闈之中的爾虞我詐,這一點從未改變。
掩下心底cháo涌一般的慨嘆,上官瓔珞躬身道:“殿下,請隨我來。”
內殿比院子更安靜,一重重羅帳密密匝匝圍著,腳步聲在空闊的屋子裡迴蕩,輕風拂過,空氣里粉塵漂浮遊動,死一般的寂靜。
錦帳之後,女皇合目安睡。
宮婢們挪來坐席几案等物,裴英娘跪坐在病榻前,把阿鴻放到屏風後面的匡床上,讓半夏和忍冬哄他玩。
女皇似有所覺,慢慢睜開眼睛,這兩年病痛纏身,她明顯蒼老了不少,再保養得宜,終究抵不過歲月侵蝕,唯有眼神依舊警醒,帶著多年來位居高位的凜然氣勢,讓人不敢直視,“是你。”
裴英娘微笑道:“母親醒了,張侍郎方才說母親已經服過長生藥了,可要傳奉御過來再診一次脈案?”
女皇掃一眼房中侍立的宮婢,眉頭輕皺,這些人前幾天還只是在院外管灑掃、燒水之類粗使活計的,沒有資格入內殿侍奉,其中有幾個她甚至從未見過。
李顯沒有那個膽子,裴英娘又主動進宮,不必說,動手的人必然是李旦。
他倒是長進了。
病重前她周密布置,暗中防備他,沒想到還是讓他得手了。
李旦既然能神不知鬼不覺替換掉近身侍候她的宮婢,院外的守衛肯定也早就換成他的人。
現在就看北衙統領魏三郎和她的幾位心腹能不能及時帶兵沖入紫微宮救駕,李旦雖然是太子,手裡無權,光憑東宮幾千人馬,即使一時能占據上風,也不過是困獸之鬥罷了。
只是一個眨眼的工夫,女皇心中轉了無數個念頭,她不動聲色,示意羊仙姿扶她坐起來,目光森然,“傳五郎。”
五郎即張易之。
裴英娘面不改色,含笑道:“母親稍等,張侍郎剛剛接到家中急信,出宮去了,就算馬上趕回來,一來一回,也得兩個時辰。”
女皇靠著床欄,羊仙姿手執梳篦,幫她挽起滿頭銀絲。
奉御很快趕到,為女皇診脈,宮婢們手捧銅鏡、托盤、漆盒、銅盆,陸陸續續走進內殿,服侍女皇梳洗。
寂靜中,遠處驟然傳來一串轟隆隆的炸響,繼而驚呼四起,其間夾雜著倉惶的尖叫和恍如猛獸嘶吼的沉重吼聲。
喊殺聲四起,無數聲音匯集在一處,響徹雲霄,整座紫微宮似乎都在震顫。
長生院內卻靜得出奇,宮婢們仍舊有條不紊地侍候女皇。半夏和忍冬找來一隻鹿皮蹴鞠,教皇太孫鴻奴踢球,內侍們圍著他加油鼓勁。
女皇側耳細聽院外的喧譁聲,脊背發涼。
她很久沒有感受到這種心驚肉跳,幾乎窒息一樣的感覺。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她老了,沒有那麼多的精力,衰老的身體無法承擔她的雄心壯志,而李旦年輕氣盛,風華正茂,像一輪冉冉升起的紅日,萬眾矚目。
登基時她盛裝華服,在眾人的仰望畏懼中一步步走上祭天的高台,那時的她身體硬朗,思路清晰,滿朝文武在她眼裡,不過螻蟻。
現在她依然捨不得放開手中的權力,但是她明白,自己沒有選擇,江山遲早要還給李氏。李旦是她的兒子,不會殺她,非要垂死掙扎,只能鬧一個魚死網破,兩敗俱傷。
還不如順應時勢,給自己留一份體面。
當然,前提是李旦真的能控制住局勢。她畢竟是皇帝,不到最後一刻,她還有制勝的希望。
女皇嘆息一聲,喝口茶,問一臉平靜,仿佛真的只是進宮侍疾的裴英娘,“五郎和六郎呢?”
外邊的動靜實在太大了,不需要再遮掩。裴英娘直接道:“母親,張家兄弟心懷不軌,意欲謀反,趁您病重時竊取兵符,阿兄及時發現他們的陰謀,領兵除亂,您無需擔心,阿兄準備充足,此刻應該已將張家兄弟就地正法。”
女皇沉默一瞬,手指輕撫細瓷茶盞,永安瓷問世以後,那些粗劣的瓷器全被淘汰了,後浪推前浪,總有更新更好的東西代替老的舊的,這是亘古不變的準則。
她還沒有痴狂到妄想一輩子長生不死,皇帝也是凡人,人終究逃不了一死。差別在於一般人死得悄無聲息,而她這一生把持朝堂幾十年,最後甚至成為女帝,想得到的她都得到了,死後她還能接著安享子孫後代的祭祀,女人做不到的,她做到了,男人做不到的,她也做到了。
女皇放下茶盞,“十七娘,老實回答朕,你怕麼?”
裴英娘笑了笑,“不怕,他們不會闖進長生院。”
女皇眉眼微彎,“北衙的人很快就能趕過來,你覺得旦兒能堅持多久?”
裴英娘輕聲說:“母親,您了解阿兄,他既然讓我進宮來陪伴你,必定勝券在握,北衙禁軍早就來了……他們正在為阿兄誅殺那些負隅頑抗的人。”
今天李旦想殺二張兄弟易如反掌,怎麼殺,什麼時候殺都不會影響大局, 他真正的計劃是藉機將依附二張的勢力和女皇的心腹全部一網打盡,說不定連武家人也要一併除掉。除了蔡淨塵,宮變的事武家人蒙在鼓裡。
其實武承嗣最近的表現還不錯……不過裴英娘沒打算為武承嗣求情,武家人仗著女皇作威作福,妄想竊取李氏江山,李旦的太子之位差點被廢,如果真讓武家人得逞,整個李氏宗族都將不復存在,李旦和她,李顯一家,還有李令月,全都無路可逃。
同胞兄弟還能留幾分溫情,異姓之間的皇權之爭則只有你死我活,對他們仁慈,無異於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李將軍等著裴英娘的示下。
她挑挑眉,搖搖頭,沒說什麼,轉身往內殿的方向走去。
早知道李旦下手這麼幹脆,她剛才就不用故意假裝被激怒麻痹張易之了。
長生院內闃寂無聲,女皇纏綿病榻,宮婢、內侍們不敢高聲談笑。長廊兩旁栽種松柏古木,樹身粗壯,春光傾灑而下,樹影婆娑。
上官瓔珞頭戴紗帽,著圓領男袍,站在長廊盡頭。
裴英娘牽著阿鴻的手,徐徐穿行於朦朧的花光樹影中,光斑柔和,罩在她烏黑濃密的髮絲上,凝脂般的肌膚白若細瓷,她不慌不忙走向內殿,唇邊一抹淡淡的微笑,春光爛漫,她就如陽春三月下盛開的杏花,葳蕤鮮麗,散發出明亮耀眼的光芒。
上官瓔珞看著裴英娘慢慢走近,眼前的景象忽然變得模糊起來,多年前,她懷抱書卷,站在東閣的台磯上,年幼的永安公主一步步走過來,雙螺髻,碧絲絛,笑眉笑眼,俏麗甜淨。
韶光荏苒,轉眼間公主長大出閣,成為相王妃,然後是太子妃,以後還會是皇后。
身份幾經轉變,但她仍舊還是那個偶爾迷糊,偶爾精明,偶爾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小娘子。
不管境遇怎麼變,她始終堅持用她自己獨有的方式對待周遭的一切,宮廷政變於她來說或許只是一場家庭紛爭,她是個好人,但該硬起心腸的時候,也能坦然面對宮闈之中的爾虞我詐,這一點從未改變。
掩下心底cháo涌一般的慨嘆,上官瓔珞躬身道:“殿下,請隨我來。”
內殿比院子更安靜,一重重羅帳密密匝匝圍著,腳步聲在空闊的屋子裡迴蕩,輕風拂過,空氣里粉塵漂浮遊動,死一般的寂靜。
錦帳之後,女皇合目安睡。
宮婢們挪來坐席几案等物,裴英娘跪坐在病榻前,把阿鴻放到屏風後面的匡床上,讓半夏和忍冬哄他玩。
女皇似有所覺,慢慢睜開眼睛,這兩年病痛纏身,她明顯蒼老了不少,再保養得宜,終究抵不過歲月侵蝕,唯有眼神依舊警醒,帶著多年來位居高位的凜然氣勢,讓人不敢直視,“是你。”
裴英娘微笑道:“母親醒了,張侍郎方才說母親已經服過長生藥了,可要傳奉御過來再診一次脈案?”
女皇掃一眼房中侍立的宮婢,眉頭輕皺,這些人前幾天還只是在院外管灑掃、燒水之類粗使活計的,沒有資格入內殿侍奉,其中有幾個她甚至從未見過。
李顯沒有那個膽子,裴英娘又主動進宮,不必說,動手的人必然是李旦。
他倒是長進了。
病重前她周密布置,暗中防備他,沒想到還是讓他得手了。
李旦既然能神不知鬼不覺替換掉近身侍候她的宮婢,院外的守衛肯定也早就換成他的人。
現在就看北衙統領魏三郎和她的幾位心腹能不能及時帶兵沖入紫微宮救駕,李旦雖然是太子,手裡無權,光憑東宮幾千人馬,即使一時能占據上風,也不過是困獸之鬥罷了。
只是一個眨眼的工夫,女皇心中轉了無數個念頭,她不動聲色,示意羊仙姿扶她坐起來,目光森然,“傳五郎。”
五郎即張易之。
裴英娘面不改色,含笑道:“母親稍等,張侍郎剛剛接到家中急信,出宮去了,就算馬上趕回來,一來一回,也得兩個時辰。”
女皇靠著床欄,羊仙姿手執梳篦,幫她挽起滿頭銀絲。
奉御很快趕到,為女皇診脈,宮婢們手捧銅鏡、托盤、漆盒、銅盆,陸陸續續走進內殿,服侍女皇梳洗。
寂靜中,遠處驟然傳來一串轟隆隆的炸響,繼而驚呼四起,其間夾雜著倉惶的尖叫和恍如猛獸嘶吼的沉重吼聲。
喊殺聲四起,無數聲音匯集在一處,響徹雲霄,整座紫微宮似乎都在震顫。
長生院內卻靜得出奇,宮婢們仍舊有條不紊地侍候女皇。半夏和忍冬找來一隻鹿皮蹴鞠,教皇太孫鴻奴踢球,內侍們圍著他加油鼓勁。
女皇側耳細聽院外的喧譁聲,脊背發涼。
她很久沒有感受到這種心驚肉跳,幾乎窒息一樣的感覺。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她老了,沒有那麼多的精力,衰老的身體無法承擔她的雄心壯志,而李旦年輕氣盛,風華正茂,像一輪冉冉升起的紅日,萬眾矚目。
登基時她盛裝華服,在眾人的仰望畏懼中一步步走上祭天的高台,那時的她身體硬朗,思路清晰,滿朝文武在她眼裡,不過螻蟻。
現在她依然捨不得放開手中的權力,但是她明白,自己沒有選擇,江山遲早要還給李氏。李旦是她的兒子,不會殺她,非要垂死掙扎,只能鬧一個魚死網破,兩敗俱傷。
還不如順應時勢,給自己留一份體面。
當然,前提是李旦真的能控制住局勢。她畢竟是皇帝,不到最後一刻,她還有制勝的希望。
女皇嘆息一聲,喝口茶,問一臉平靜,仿佛真的只是進宮侍疾的裴英娘,“五郎和六郎呢?”
外邊的動靜實在太大了,不需要再遮掩。裴英娘直接道:“母親,張家兄弟心懷不軌,意欲謀反,趁您病重時竊取兵符,阿兄及時發現他們的陰謀,領兵除亂,您無需擔心,阿兄準備充足,此刻應該已將張家兄弟就地正法。”
女皇沉默一瞬,手指輕撫細瓷茶盞,永安瓷問世以後,那些粗劣的瓷器全被淘汰了,後浪推前浪,總有更新更好的東西代替老的舊的,這是亘古不變的準則。
她還沒有痴狂到妄想一輩子長生不死,皇帝也是凡人,人終究逃不了一死。差別在於一般人死得悄無聲息,而她這一生把持朝堂幾十年,最後甚至成為女帝,想得到的她都得到了,死後她還能接著安享子孫後代的祭祀,女人做不到的,她做到了,男人做不到的,她也做到了。
女皇放下茶盞,“十七娘,老實回答朕,你怕麼?”
裴英娘笑了笑,“不怕,他們不會闖進長生院。”
女皇眉眼微彎,“北衙的人很快就能趕過來,你覺得旦兒能堅持多久?”
裴英娘輕聲說:“母親,您了解阿兄,他既然讓我進宮來陪伴你,必定勝券在握,北衙禁軍早就來了……他們正在為阿兄誅殺那些負隅頑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