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飲了安神的湯藥,適才已經熟睡。有阿娘陪著她,狀況好了許多,不再哭泣了。”李重耳的視線,在霍子衿一身的傷損上停留片刻,輕輕搖了搖頭:

  “安心回去養傷吧,你這傻傢伙。多虧了你,她沒受傷。”

  一旁的蓮生,心虛又慶幸地咬了咬嘴唇。

  原本想著,與霍子衿搭檔演一場英雄救美的好戲,撩動公主芳心。只道是個無傷大雅的萬全之策,都沒告訴李重耳,萬沒想到蓮生臨陣失手,完全演砸了鍋,卻又陰差陽錯弄假成真,救下了公主性命。

  李重耳聽蓮生講述前因後果之際,只驚得滿頭是汗。原來不僅是碰巧,更是個萬中無一的碰巧。若不是這兩人忽發奇想,聯手胡鬧,若不是霍子衿捨生忘死,拼了性命救護,他心愛的妹子早已同熹王李賢與常侍費堯一樣,化作一縷劍下冤魂!

  “被斬的三名刺客,其中兩人身上有紋青,應是江湖人物。……”

  霍子衿已告辭回府,韶王府的書房裡,只剩李重耳與蓮生二人。李重耳面色異常凝重,語聲都有些嘶啞:

  “……全城封鎖之後,在神虎門截住一名嫌犯,卻在即將被捕時自刎,死志甚決,未能留下活口。行刺現場遺落四柄長劍,制式相同,但是劍身的鑄造戳記都已被精心磨去,刑曹正在破解。”

  “是蓄謀已久的刺殺!刺客到底什麼來歷?”蓮生也蹙緊了雙眉:

  “遇刺這三人,又有什麼關聯?彼此並不相熟吧,除了都是貴胄,幾乎全無共通之處。上元夜在同一時間出行,只是湊巧,路線也不同,回府的回府,回宮的回宮。如此情形能一擊而中,事先不知經過了多少周密觀察,精心籌劃,派出的刺客當不止這三路,要刺殺的目標,也不止這三人……”

  喃喃自語良久,方覺室中一片靜寂。對面書案後,李重耳怔怔地望著窗外出神,竟沒有回應她的話,又過了許久,才低聲開言:

  “沒錯。精確嚴謹的布置,毫無破綻的組織。這背後,必有一個驚天陰謀。我原本也是摸不到頭腦,但適才在明霞宮裡,阿娘與我提了些舊事,倒令我有了些頭緒。”

  “你阿娘是怎樣說?”

  李重耳仍沒有回應。

  只微微昂首,仔細傾聽片刻,起身查看門窗,確認書房內外只有他與蓮生二人,才坐回案前。

  這是李重耳自己的家,素來為所欲為的王府。就連與七寶親密,都沒有如此仔細地查勘過周圍。這份異樣的謹慎,頓時教蓮生起了一身麻栗。

  “遇刺的幾位重臣,都與聖上當年繼位有關。”李重耳終於開口,一字字說得低沉又清晰:

  “熹王李賢與最近無緣無故病逝的譽王李貞,是當年擁戴聖上即位的兩個弟弟。日前遇刺的給事中王天乘、出行溺亡的昭明將軍田梓,還有此次遇刺的散騎常侍費堯,都在聖上繼位時立過大功。此外便是聖上子女:可兒,三兄,我也已經遇刺多次,有一次你還在場。”

  這一番話說得,教蓮生愕然睜大了雙眼。

  她對宮闈之事,畢竟不大熟悉。李信當年是怎麼繼位的,她一無所知,聽著這些人名,官名,全然不知所以,唯有李重耳那次雪夜遇刺的驚險場面歷歷在目。

  “你是說,有人對你阿爺繼位不滿?為什麼?行刺這些人有什麼用?”

  李重耳長嘆一聲。“別說你聽不懂,阿娘對我說這些時,連我也不懂。從未有人對我說過這些,你聽了就知道,是因為……沒人敢說。”

  他站起身來,背負雙手,在室中緩緩踱步:“不知該從何說起,我心裡也很亂……我阿爺他,他並不是太子。”

  蓮生拼命從腦海中搜索著僅有的一點訊息:“哦,想起來了,他是二皇子,老大才是太子。我小時候聽過變文,好像當年太子叛亂,你阿爺剿滅了叛黨,立下大功,所以當了皇帝。”

  “是,我從小聽說的也是這樣,書里寫的,教習講的,都是這樣。”李重耳的神情,凝重中帶著深切的憂悶:

  “都說當年先帝病重,纏綿病榻一年有餘,太子急於繼位,意欲謀害先帝,取而代之。聖上奉先帝手諭,於庚子二十二年八月十五夜,親率禁軍殺入東宮,一舉剿滅叛黨,粉碎太子陰謀。先帝駕崩後,群臣推舉聖上繼位,改元嘉興,開闢一代盛世,人人稱道聖上真命天子,有凌駕四海之氣,震撼八荒之才,君臨天下之德,安平萬世之功……”

  他停頓,仰頭,向窗外遙望良久,才慘然一笑:

  “直到今天,阿娘才說,太史令魏錚這文章,是先後修改無數次,才合了聖上心意。在魏太史之前,聖上已經斬了兩任太史令,為的就是這一章寫得不妥當。”

  “怎麼……”蓮生的脊背泛起了一層冷汗:“這一章不是史實,是史官的矯飾?”

  李重耳扭轉了頭,繼續在室中踱步,越踱越重,越踱越快:

  “先帝育有十子,聖上排行第二,長兄李譚,才是太子。”

  “李譚十歲入東宮,飽讀詩書,才能過人,又有一班文臣武官輔佐,卓然眾兄弟之上。十個皇子中,四個陸續早逝,到了庚子二十一年,太子之下,尚有弟兄五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