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這也太厲害了。”眾人讚嘆。
有人還記得別人的結局呢,“那看不起村民的秀才呢?”
“那秀才嘛,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除了一肚子的墨水,也沒別的用處,”年若笑道,“只能為那姑娘做些文書的活計,然後教孩子們讀書,因為老秀才在,他也不敢藏私,這樣一年過後,那村子裡的人們多多少少識了字,也懂了姑娘的苦心,對她心存感激,那姑娘做里長,做縣丞,村民們可是幫了大忙的。”
“所以說,做官好不好,不能用學問來評判。”有人總結,其他人紛紛贊同,也覺得那姑娘十分值得尊敬。
“那商人呢?”李氏姑娘問道,“姑娘救了全村的人,得到了大家的尊重,村民們沒有餓死,而那個商人呢?出了銀子,全力以赴幫助姑娘,他得到了什麼?難不成他也缺糧食?”
眾人一聽,可不是,感覺這商人是最吃虧的,難道這商人家裡沒存糧?
這李氏姑娘還真是愛思考的性子,年若道,“糧食自然是一方面,畢竟坐吃山空總是不保險,不過最重要的嘛……”年若狡黠的一笑,“那位姑娘十八歲,而這個商人二十歲……”
自然是抱得美人歸了。
眾女眷聽出她的言外之意,不由大笑起來,夏侯夫人用帕子按了按眼角,“沒成想郡主如此促狹。”
年若思維敏捷,說話幽默風趣,經歷的事情比她們往日聽到的東家長西家短的八卦和戲文有趣多了,所以基本上只要是正常人,都很喜歡她。
當然,這世上從來不乏眼紅病和觀念不同之人。
比如年紀大一些的吏部尚書府的武夫人就非常不喜歡年若,對戶部尚書的劉夫人道,“故事倒是編的好,一個秀才會不如一個小姑娘?聽她胡扯呢,也就騙騙那些什麼都不懂的小姑娘小媳婦了。”又對自己成了婚的女兒道,“你可別跟她們似的學什麼新女訓,女人還是要端莊賢淑,沒得張狂的惹人厭棄,那姑娘再能幹又如何?還不是只能嫁個商戶?你看哪個世家大族會要這樣的厲害的姑娘?”
坐在一旁的左相夫人也嘆道,“如今世道變了啊,女人都沒女人樣子,一個柳先生還不夠,又出了個晉江郡主,難不成她們還想去做官不成?”
她話音剛落,鎮南侯沈夫人就匆匆進來道,“大消息,郡主,太子殿下讓您去和戶部尚書劉大人比試呢!”
第119章 比試準備
年若還沒反應過來,戶部尚書劉夫人就先出聲問道,“什麼?”
左相錢夫人也笑道,“怕是說錯了吧,郡主和劉大人能比什麼?”
沈夫人愣了一下,也笑道,“看我,光聽了一句,覺得新奇,就跑進來說了,侯爺已經下朝了,一會兒等老爺們來了就知道了。”
“也不一定,沈夫人這樣的穩妥人怎麼能聽錯呢?”一直沒說話的寧穆芷忽然開口道,“早聽說郡主在南黎時是太子殿下的左膀右臂,如今想是太子也想知道郡主和劉大人哪個更厲害吧。”
這話聽著是在恭維年若,但在劉夫人和錢夫人不喜歡的情況下,卻也給她拉了一手好仇恨。
年若看向寧穆芷,她知道這是太子妃的繼妹,也察覺出了這位姑娘對她有敵意,又有想進東宮的意圖,所以才這麼矛盾吧。
寧穆茵確實很矛盾,她知道年若和她的繼姐關係好,本著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的原則,她下意識的敵視年若,可年若如今又成了太子的妹妹,在她還沒進東宮之前,這個人她不僅不能得罪,還得討好,所以往日裡眾星拱月的待遇今天也讓給了年若。
不過,到最後仍然沒忍住,話說出口,她前面的忍耐就相當於功虧於潰,可又覺得暢快,她堂堂武安侯的嫡女,何曾受過這種委屈?索性破罐子破摔道,“剛剛郡主故事裡那個秀才的孫女都能做官,郡主肯定比她強多了吧?”
劉夫人非常不高興了,依然保持著風度道,“南黎天災加兵禍,百姓十存二三,留下的官員們還不能隨意取用,缺人也就罷了,如今回到京城,哪裡還需要勞動郡主。”讓個女人跟丈夫比試,以後自家老爺的面子還往哪裡擱?
不得不說,兩人果然是夫妻,想法非常一致。
“夫人此言差矣。”說話的是柳先生,“我給做個證,郡主做活兒一般官員可比不上,那時從朝廷調過去的人手,一半還得聽從咱們郡主派遣呢。”
既然避不開,怎麼都要得罪了,那還不如強硬一些。
柳先生經過多年的經營,在京城女眷中還是很有聲望的,而且戰亂的幾年她也確實在南黎,她這話大部分人都是相信的。
“哈哈哈,柳先生說的不錯!”沈向夏笑著進來,他已經換下官服,穿著一身稍顯隆重的衣服,對著眾位女眷拱手道,“今日下朝晚了,怠慢眾位貴客,失敬失敬!”
眾人還禮,還是有人忍不住問道,“郡主是要跟劉大人比試麼?”
“是要比試,”沈向夏給了准信兒,“今天之所以下朝晚了,就是在討論這件事情。”
“眼看著要春耕了,南黎五十一郡需要賑災,劉大人說預算不好做,怕趕不及,太子殿下便打算叫郡主幫忙。”沈向夏道,“你們不知道,但柳先生是見過的,郡主在南黎的時候,這種活兒做的多了,熟練的很。”
吏部尚書的武夫人也皺起了眉頭,“朝廷已經缺如此缺人手了?看來我們家老爺任務頗重啊。”
反正就是不相信年若能力強。
沈向夏笑笑沒說話,強不強,到時候他們就知道了,想到太子殿下選的地方,沈向夏眼底都是笑意,他們好歹跟了太子殿下三年,非常清楚這位殿下的做事風格,左相還是太大意了。
除了像劉夫人、武夫人和錢夫人這樣不願意相信年若有能力的人之外,其他人看著年若的目光已經閃閃發光了。
聽沈侯爺這語氣,這位郡主當初在北黎做的竟然是戶部尚書的工作?想像一下跟自己家裡祖父/父親/夫君/平起平坐的情形……好酷!
半個時辰後,男人們陸陸續續到達,第一個到達的自然是邵元松,他比別人下朝下得稍微晚一點,不過他沒回家換官府,直接就奔到鎮南侯府來了,身後還跟著喜公公。
喜公公主要是來傳達太子的意思:後天,要晉江郡主和戶部尚書當場做一郡之地的賑災預算,地點就在歡慶殿;第二,戶部人手不夠,郡主可以帶自己用熟的人手。
喜公公離開後,眾人情緒高漲,仿佛要比試的人是他們一樣。
“郡主真的要跟劉大人比試啊!”
“賑災預算怎麼做?我還以為直接撥銀子就行了……”
“啊,要是我們也能去看就好了。”
……
眾多的抱怨當眾,只有邵元松在抱怨,“哪裡有用熟的人手?劉大人說他缺人,一個侍郎、四個主事全都不往出讓呢。難不成你要叫綠綺和焦尾上?”
有人還記得別人的結局呢,“那看不起村民的秀才呢?”
“那秀才嘛,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除了一肚子的墨水,也沒別的用處,”年若笑道,“只能為那姑娘做些文書的活計,然後教孩子們讀書,因為老秀才在,他也不敢藏私,這樣一年過後,那村子裡的人們多多少少識了字,也懂了姑娘的苦心,對她心存感激,那姑娘做里長,做縣丞,村民們可是幫了大忙的。”
“所以說,做官好不好,不能用學問來評判。”有人總結,其他人紛紛贊同,也覺得那姑娘十分值得尊敬。
“那商人呢?”李氏姑娘問道,“姑娘救了全村的人,得到了大家的尊重,村民們沒有餓死,而那個商人呢?出了銀子,全力以赴幫助姑娘,他得到了什麼?難不成他也缺糧食?”
眾人一聽,可不是,感覺這商人是最吃虧的,難道這商人家裡沒存糧?
這李氏姑娘還真是愛思考的性子,年若道,“糧食自然是一方面,畢竟坐吃山空總是不保險,不過最重要的嘛……”年若狡黠的一笑,“那位姑娘十八歲,而這個商人二十歲……”
自然是抱得美人歸了。
眾女眷聽出她的言外之意,不由大笑起來,夏侯夫人用帕子按了按眼角,“沒成想郡主如此促狹。”
年若思維敏捷,說話幽默風趣,經歷的事情比她們往日聽到的東家長西家短的八卦和戲文有趣多了,所以基本上只要是正常人,都很喜歡她。
當然,這世上從來不乏眼紅病和觀念不同之人。
比如年紀大一些的吏部尚書府的武夫人就非常不喜歡年若,對戶部尚書的劉夫人道,“故事倒是編的好,一個秀才會不如一個小姑娘?聽她胡扯呢,也就騙騙那些什麼都不懂的小姑娘小媳婦了。”又對自己成了婚的女兒道,“你可別跟她們似的學什麼新女訓,女人還是要端莊賢淑,沒得張狂的惹人厭棄,那姑娘再能幹又如何?還不是只能嫁個商戶?你看哪個世家大族會要這樣的厲害的姑娘?”
坐在一旁的左相夫人也嘆道,“如今世道變了啊,女人都沒女人樣子,一個柳先生還不夠,又出了個晉江郡主,難不成她們還想去做官不成?”
她話音剛落,鎮南侯沈夫人就匆匆進來道,“大消息,郡主,太子殿下讓您去和戶部尚書劉大人比試呢!”
第119章 比試準備
年若還沒反應過來,戶部尚書劉夫人就先出聲問道,“什麼?”
左相錢夫人也笑道,“怕是說錯了吧,郡主和劉大人能比什麼?”
沈夫人愣了一下,也笑道,“看我,光聽了一句,覺得新奇,就跑進來說了,侯爺已經下朝了,一會兒等老爺們來了就知道了。”
“也不一定,沈夫人這樣的穩妥人怎麼能聽錯呢?”一直沒說話的寧穆芷忽然開口道,“早聽說郡主在南黎時是太子殿下的左膀右臂,如今想是太子也想知道郡主和劉大人哪個更厲害吧。”
這話聽著是在恭維年若,但在劉夫人和錢夫人不喜歡的情況下,卻也給她拉了一手好仇恨。
年若看向寧穆芷,她知道這是太子妃的繼妹,也察覺出了這位姑娘對她有敵意,又有想進東宮的意圖,所以才這麼矛盾吧。
寧穆茵確實很矛盾,她知道年若和她的繼姐關係好,本著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的原則,她下意識的敵視年若,可年若如今又成了太子的妹妹,在她還沒進東宮之前,這個人她不僅不能得罪,還得討好,所以往日裡眾星拱月的待遇今天也讓給了年若。
不過,到最後仍然沒忍住,話說出口,她前面的忍耐就相當於功虧於潰,可又覺得暢快,她堂堂武安侯的嫡女,何曾受過這種委屈?索性破罐子破摔道,“剛剛郡主故事裡那個秀才的孫女都能做官,郡主肯定比她強多了吧?”
劉夫人非常不高興了,依然保持著風度道,“南黎天災加兵禍,百姓十存二三,留下的官員們還不能隨意取用,缺人也就罷了,如今回到京城,哪裡還需要勞動郡主。”讓個女人跟丈夫比試,以後自家老爺的面子還往哪裡擱?
不得不說,兩人果然是夫妻,想法非常一致。
“夫人此言差矣。”說話的是柳先生,“我給做個證,郡主做活兒一般官員可比不上,那時從朝廷調過去的人手,一半還得聽從咱們郡主派遣呢。”
既然避不開,怎麼都要得罪了,那還不如強硬一些。
柳先生經過多年的經營,在京城女眷中還是很有聲望的,而且戰亂的幾年她也確實在南黎,她這話大部分人都是相信的。
“哈哈哈,柳先生說的不錯!”沈向夏笑著進來,他已經換下官服,穿著一身稍顯隆重的衣服,對著眾位女眷拱手道,“今日下朝晚了,怠慢眾位貴客,失敬失敬!”
眾人還禮,還是有人忍不住問道,“郡主是要跟劉大人比試麼?”
“是要比試,”沈向夏給了准信兒,“今天之所以下朝晚了,就是在討論這件事情。”
“眼看著要春耕了,南黎五十一郡需要賑災,劉大人說預算不好做,怕趕不及,太子殿下便打算叫郡主幫忙。”沈向夏道,“你們不知道,但柳先生是見過的,郡主在南黎的時候,這種活兒做的多了,熟練的很。”
吏部尚書的武夫人也皺起了眉頭,“朝廷已經缺如此缺人手了?看來我們家老爺任務頗重啊。”
反正就是不相信年若能力強。
沈向夏笑笑沒說話,強不強,到時候他們就知道了,想到太子殿下選的地方,沈向夏眼底都是笑意,他們好歹跟了太子殿下三年,非常清楚這位殿下的做事風格,左相還是太大意了。
除了像劉夫人、武夫人和錢夫人這樣不願意相信年若有能力的人之外,其他人看著年若的目光已經閃閃發光了。
聽沈侯爺這語氣,這位郡主當初在北黎做的竟然是戶部尚書的工作?想像一下跟自己家裡祖父/父親/夫君/平起平坐的情形……好酷!
半個時辰後,男人們陸陸續續到達,第一個到達的自然是邵元松,他比別人下朝下得稍微晚一點,不過他沒回家換官府,直接就奔到鎮南侯府來了,身後還跟著喜公公。
喜公公主要是來傳達太子的意思:後天,要晉江郡主和戶部尚書當場做一郡之地的賑災預算,地點就在歡慶殿;第二,戶部人手不夠,郡主可以帶自己用熟的人手。
喜公公離開後,眾人情緒高漲,仿佛要比試的人是他們一樣。
“郡主真的要跟劉大人比試啊!”
“賑災預算怎麼做?我還以為直接撥銀子就行了……”
“啊,要是我們也能去看就好了。”
……
眾多的抱怨當眾,只有邵元松在抱怨,“哪裡有用熟的人手?劉大人說他缺人,一個侍郎、四個主事全都不往出讓呢。難不成你要叫綠綺和焦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