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剛分封郡主不久,眾人對她在南黎的經歷非常好奇,想知道她到底做了什麼,讓太子如此欣賞。

  年若知道姬星淵一直想要摒棄如今制度糟粕的東西,比如對於女性的束縛,想要提升女性的地位,充分的把人才利用起來。所以自然不吝嗇的跟她們分享在南黎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一路行來,餓死病死了不知道多少人,幾百人的大村子最後可能就剩幾十個人,有的甚至一個都沒有了。只有那個村子,竟然有幾百人,甚至每個人還都能吃個半飽,你們可知為什麼?”

  “快別賣關子,趕緊講!”夏侯道的夫人跟年若熟悉,不客氣的催促道。

  “那村裡有兩個秀才。”

  “可是那兩個秀才的功勞?”有人忍不住問道。

  “不,那兩個秀才,一個差點餓死,一個年邁體弱。”年若笑道。

  這不同尋常的劇情已經完全的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年若看著一雙雙發亮的眼睛,覺得自己很有說書的天賦。

  “那個差點餓死的秀才學問非常不錯,也正因為如此,他覺得自己將來會做官,一直看不起村子裡的人,經常說的話便是‘你們懂什麼?愚昧至極。’但他這樣說,卻也從來不肯教別人道理,村民們雖然不懂大道理,但又不傻,久而久之,便也都離這位秀才老爺遠遠的。”

  “結果災荒和兵禍到來後,村民們因為會種糧食,好歹有些米糧。秀才卻只有短期的口糧,吃完後就只能餓肚子了。”

  “最後他實在餓的頂不住,拉下臉去找村民求助,別人自然不會給他,還嘲笑他,‘秀才老爺不是什麼都懂麼?到頭來還得靠我們養活您?’”

  “這話倒也說的不假,亂世之中,再有學問,還不如會種地來的實在。”有人嘆道。

  年若笑道,“其實不然,村民也確實愚昧,如果不是另一個秀才的姑娘站出來,這些村民也會走這秀才的老路,這個村子估計也跟別的村子一樣,剩不下多少人了。這秀才的錯處是不應該看低村民,大家都人各有所長,誰離了誰都活不好的。”

  “說的是,就像百姓若沒有朝廷管束,會活的一團糟,但若沒有百姓種田行商,朝廷和世家們也照樣得餓肚子。”說話的是青州李家的一個姑娘,不愧是大儒之家出來的,一下子就把觀點拔高了。

  年若繼續道,“是這個理,村民們自己都吃不飽,也不會管別人,那秀才差點餓死,不只是秀才,有些家裡沒田地,沒勞力的,眼看著也撐不下去了。這個時候,另一個秀才的大孫女站了出來。”

  “那姑娘多大?有什麼過人之處?”有人忍不住問道,只怪年若太會講故事,吊得人心裡難受。

  “那姑娘不過十八歲。”年若笑著讚嘆,“要說有什麼過人之處,便是書讀的非常好。”

  “比另一個秀才還好?”有人問道。

  “不,單論讀書,自然是沒秀才好的,若要參加科舉的話,她肯定是名落孫山的料子。”

  年若說的有趣,眾人都不由笑了起來。

  “和另一個秀才不同,這個姑娘的爺爺和村民們關係很好,老秀才負責教導村里願意讀書的孩子們,意思意思給點束脩就行,這姑娘從小跟爺爺相依為命,也跟著讀書,學問不錯。不過災荒來臨的時候,他們家也沒有什麼糧食,雖然有好心的村民救濟,但也撐不久。”

  “這時候小姑娘就站了出來,用爺爺在村人的威望和村中一個已經走出去的商戶合作,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什麼想法?”眾人簡直好奇死了,一個十八歲的小姑娘,用了什麼辦法,能在災荒中保下一村人的命。

  “她讓商戶出銀子,以五十文一斗的價格,買下所有人的糧食。”

  “哪裡會有人那麼傻賣給她?雖然平日裡只有八文一斗,但災荒之中,糧食可是值千金啊。”有人提出異議。

  年若點頭道,“說的沒錯,但她說收購來的糧食是為了養活村里活不下去的人的,如果賣掉糧食後,家裡一點口糧也沒有的,也可以來吃,每人每天有定額,不能保證吃飽,但也絕對餓不死,而她唯一的要求,就是按照她的命令去做農活兒。”

  “老百姓們很會算帳,這樣一來,就相當於他們拿了錢,還能被人養著,至於農活兒,反正就算不聽她的,他們自己也得干,而且她保證了來年也可以吃到糧食,便是家裡藏糧最多的人也不敢保證家裡的糧食能夠吃到明年。”

  有人疑惑,“這姑娘能得什麼好處?糧食總共就那麼些,如此一來不過是分配的均勻了一些,村民們都想不到麼?”

  “所以說,村民很多時候是愚昧的,他們不懂這些道理,只知道自己能吃到糧食。”年若道,“這件事情看起來吃力不討好,但這個姑娘卻得到了糧食和工作分配的權利,這一點就足夠了。”

  “她讓商人計算了土地、糧食畝產、人丁等,然後將村民們集中起來,所有的種田好手集中去種村中的三十畝良田,其他全都摒棄;其他老弱病殘和孩子們負責所有的日常瑣事,商人則負責計算每個人每天的口糧,全村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人閒著。”

  “你們猜怎麼著?”年若沒賣關子,緊接著道,“這一年雖然只種了全村一半的土地,但收成卻快趕上往年,沒人讓他們交稅糧,接下來的一年,所有人都可以吃個半飽。”

  “我知道了!這姑娘果然有魄力!”李氏姑娘已經想明白了,“如果村民們一直自己顧自己,即便是有糧食的人家也沒辦法好好種田。”

  “是的,他們的地里糧食長得好,自然會有人打主意,要知道,人餓得狠了,什麼事都能做出來,但全村人當著命根子護著的糧食,方圓幾十里之內都沒有比他們村子人更多的村子了,其他人完全占不到便宜。”

  “就像隔壁村子有一家有八個兒子,還個個都是種田好手,可是他們種莊稼之後,總有人去搗亂,家裡的人只能時時刻刻提心弔膽的看著,村里其他人家都自顧不暇,自然也沒幫手,稍有不慎,就會有大片損失,最後還不如小姑娘帶領的村子過的好。”

  有人討論道,“小姑娘的村子裡,壯勞力可以心無旁騖的精心侍弄莊家,平時沒事的小孩子會放哨,他們種的糧食又是經過計算,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結果。”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個姑娘,這個村子就會和其他村子一樣,百姓會隨著糧食漸漸耗盡而死。

  “太厲害了。”這些真實的故事可比說書的有趣多了,“最後那個姑娘結局如何?”

  “這麼厲害的人,太子殿下當然非常賞識,”年若笑道,“我們走的時候,太子讓她先做了里長,班師回朝路過時,發現她所管的鎮子比別人都甩出去一大截去,以至於周圍的人聽說他們鎮生活好,全都遷了過來。太子就讓她去暫代縣丞之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