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頁
“這是表達懷念之情的句子,意思是‘只待天上的明月升起來了,便與千里之外的你一樣,一起觀賞著月亮寄託這遙遠的思念。’”
“我當然知道這句詩是這個意思,我是問太傅寫這句詩什麼意思!”
“……我不知。”
“咦,這詩……”顧卿撓了撓臉,覺得自己好像忘了什麼事,又死活想不起來了。
良久後。
“哎呀,我說看著怎麼這麼熟!”顧卿一拍掌,“這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是一個意思嘛!”
顧卿越想越覺得奇妙,忍不住絮叨起來。
“這齊家人還真有趣。齊邵的叔叔齊耀一見李蒙手書的那個屏風就嚷嚷著讓李蒙入夢一見。這齊邵寫個詩,又和蘇軾幾乎是知音了。”顧卿摸了摸下巴,“難道這就叫‘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嗎?”
“要是他能去蘇軾的世界就好了,一定能成為知交好友……”
“奶奶你在嘀咕什麼呢……”
“沒什麼,我說這齊邵要是去另外一個世界,說不定能碰到‘水調歌頭’的作者。”
“什麼水調歌頭?”
水調歌?小曲兒嗎?
“啊,你當我自言自語,不必管我。”顧卿看著這幅畫,嘆了口氣。“這畫畫的這麼好,你們還是別燒了。萬一真燒出個大活人來,我可承受不起。”
“我也是這麼想的。平平,收起來吧,回京以後叫畫師把它裱起來。這麼好看,燒了可惜呢。”
“好吧。”
顧卿看著這畫被楚承平小心翼翼的捲起放在畫筒里,心裡也無限唏噓。
當年一大笑就兩個小酒窩的學生會會長君,如今已經過的這麼大隻,都比她大了。而且那一對酒窩也沒見過幾次了。
怕是覺得酒窩有礙於他的威嚴,就不怎麼放肆的笑了吧。
這種所有人都在長大而她反倒倒退了的感覺,還真是奇妙。
不過也有助於調整她穿越回去時候的“老太婆”心態就是了。
管他呢,反正等回去的時候,就是又閉眼睡了一覺而已。
少帝在彭城待了五天。對於待的每一處幾乎都不會超過兩天的京中隊伍來說,這五天實在有些太長。
不過一想到後來接連幾天下的雨,大家也就不以為然了。
隊伍里有欽天監的官員隨同,也許不如當年的張玄那般神妙,但預算出幾天的天氣總還是可以的吧。
而齊邵,此時正因為王方刺探回來的結果而和幾位大臣一起商議。
“這樣做太冒險了!”兵部侍郎孫英第一個不同意。“就算項城王的那些人馬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荊南,但也隨時有可能回返。若是陛下親臨荊南,有個閃失……”
“若是不是陛下親臨呢?”齊邵看了看孫英,“若是派一個替身,以陛下的名義去?”
孫英和幾個大臣面面相覷。
他們都是李茂的心腹,自然知道李湄和陛下為了安全互換了身份。
若是李湄在明,少帝在暗,倒是可以一試。
“我不同意。”李銳皺著眉,不願意妹妹以身涉嫌。“項城王老jian巨猾,行事又詭異莫測,誰都難保他不會狗急跳牆。”
“此時是最好的機會,可以拔除項城王和二皇子那邊的餘孽,又能重振聲威。”齊邵的聲音無比堅定。“荊州本就是楚氏興旺之地,陛下天威一至,必定紛紛倒戈。”
“我……”
“李將軍,你若不放心,可以隨軍出征。”齊邵知道他在擔心什麼。李家人護短這點有時候真的讓人頭疼。
“可陛下那邊……”
“陛下會留在彭城,但江南那邊,三千驍騎營和江南世族的私兵會上演一齣戲,誘騙尹朝餘孽冒頭。我們需要提供的,不過是這邊的儀仗罷了。”
李銳思考了一會兒,終是相信自己這位摯友,也相信自己身後的幾萬羯人騎兵,更是相信自己有能力讓妹妹全身而退。
所以他點了點頭。
“我李家兄妹,如今便供你驅馳了!”
“不是供我……”因歲月而更加成熟的齊邵,微微笑了笑。
“是為了陛下,為了大楚的穩定。”
“什麼?要讓親親帶著兩萬軍隊離隊去荊南?”楚承平瞪大眼睛,“我不允!親親只答應了做替身,沒人說還要打仗啊!”
顧卿坐在小鼓凳上,拼命點頭。
就算是個擺設,也太危險了。
“陛下,臣也會一同前往,不會讓家妹有所閃失的。”李銳自信地看著少帝,儘量不讓他產生憂慮。
“我們從未分開過!若是……若是她和你們去了荊南,誰來替我出現在人前?”楚承平搖著頭,堅決不同意。
“明面上,陛下會在輿車裡,從道都方向往錢塘進發……”李銳說著齊邵的安排。“但實際上,您要留在彭城,等著和從荊南回來的羯人和李湄重新匯合,再繼續下江南。”
顧卿在一旁聽著都頭暈。
平平向顧卿的方向望了過來,用眼神徵求顧卿的意見。
一旁的李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她早就想把殺了平平父兄的項城王一伙人揍成豬頭了,如今有了機會,恨不得立刻帶著千軍萬馬衝到荊南的江陵去。
對了,平平還有一個哥哥,能救回來最好。
顧卿個人覺得這個計劃很靠譜,至少晉國公、齊邵都認為這麼做風險最小,收益最大。
和楚承平一樣,因為涉險的人是李湄,所以顧卿還是猶豫了半天。
荊南不像邊關,陳有重兵,總共加一起也沒多少府兵,天軍一至,想來就會立刻歸附。只是項城王這麼自信的帶著三皇子跑到江陵去,肯定是有什麼原因,萬一江陵到處都是陷阱,李湄陷進去就太坑了。
但最終,顧卿看見了李銳和李湄的眼神。
那是想要一戰的眼神。
和邱老太君記憶里李老國公一樣的眼神。
她如今已經不是邱老太君了。即使是邱老太君,也不能強硬的罔顧子孫的想法,用“為你好”來掐滅他們的夢想。
李銳的夢想,想來應該是能夠收復疆土,馳騁沙場吧?
李湄……李湄是為了楚承平?
富貴險中求,李銳需要一場戰爭來奠定自己的功名。她知道自家孫子,他這武衛將軍不是真刀真槍拼來的,肯定心中早就有所牴觸。如今若是能夠“名正言順”,他必定是要去試上一試的。
李湄……
哎,這吉祥物當的。
顧卿看著楚承平和親親期盼的眼神,最終還是緩緩點了點頭。
看見神仙奶奶的反應,李湄露出了驚喜的笑容。
李銳帶著三千禁衛軍和以及軍隊在幾個夜裡化整為零,以探查前方道路的名義離開了彭城。他只帶了騎兵,帶著換乘的空馬和幾天的乾糧豆料,便領著這支奇兵往相鄰的荊南而去。
李湄也跟在隊伍里,她獨自騎著一匹軍馬,帶著在校場練武的那身盔甲,馬邊插著一副弓箭。
這副弓箭,只有她和兄長能夠開得,乃是李銳的寶貝,被她要了來護身。
上萬兵馬向著荊南而去,為了奠定結局,所倚仗的就是快。比和項城王合作的那支反賊的反應更快。
李銳有過多次疾行的經驗,羯人在馬上已經成了習慣,李湄這一年多都在校場被大哥和其他將領教導,在馬上也是尋常,這一行人在路上亮出了“黃旗”,以極快的速度從大道趕到了荊南。
荊南西南邊的州府首先做出反應。李銳讓幾名禁衛軍拿著皇帝的手諭進城,又在城外拉開儀仗,簇擁著“皇帝”到了城下,便有荊南的百官前來跪迎,絲毫不敢懈怠半分。
李湄冒充平平實在太多次了,怕是稱之為“演皇帝專業戶”也不為過。她好言安慰了荊南的百官,並不怪罪他們過去觀望的態度,李銳又將齊邵寫的“王師即將迎回三皇子的,前往荊南討伐亂臣賊子”的檄文讀了一遍,讓百官分發荊南各州府傳布檄文,便帶著騎兵繼續往江陵而去。
一路上,有意謀得功勳的地方官員紛紛開城相迎,讓道於軍,又有提供糧糙、派出府兵追隨的不計取數。
大楚並未失道,荊南又是楚氏興旺發達之地,說是“龍淵”也不為過,往往是小皇帝的旗幟一到,無數世族和豪強紛紛“從龍”,等李銳擁著莫名其妙起來的大軍到了江陵城下時,這些人馬都足以直接攻城,不必勸降了。
李銳雖然不懼戰鬥,但並不是好殺好名之人,更何況他身邊還帶著妹妹,能避免打仗自然是好的。
就連所有的羯人勇士都被這位“天可汗”的威望嚇到,只憑兩萬人無需攻城略地直接一路長驅直入荊南腹地,更是聚集起無數人馬紛紛向江陵靠攏,一起協助“討伐”逆賊,這在這些遊牧民族的勇士們看來,簡直就是奇蹟。
雖然齊邵和晉國公早就預言過這種情形,但這般容易,讓李銳都吃了一驚。
只有李湄完全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的。
神仙奶奶點了頭,那這一路一定是順風順水,因為有神仙保佑嘛。
若是齊邵在這裡,知道李湄的想法,一定會覺得好笑。
朝廷從來都不覺得項城王和三皇子這邊是什麼問題,一直沒有人征討荊南,一是最急切的是擁立新帝上位,二是誰也不願意背上“逼死三皇子”的名聲。
誰知道項城王會不會一不做二不休把三皇子殺了賠命?
李銳的王師陳兵江陵城下,項城王便知道大勢已去。
他所倚仗的,無非是三皇子楚承烈的“正統之名”,以及支持二皇子的一些兵馬,還有自己花費巨資募集來的兵丁。
尹天翊的那幫人早就已經陸陸續續的離開了,原本幫著他穩定江陵局勢的那支人馬,也在十天前就離開了江陵。
他們只是盟友,何況對方形勢比人強,他也控制不住別人的去留。
項城王挾著三皇子,帶著最後的人手從東門內的地道逃竄出城,但這麼一群人出現在江南鄉間,自然有許多人發現。可憐的項城王猶如喪家之犬,沿路有不少百姓前往王師通報他們的行蹤,還有膽大的一路跟著就為了報訊能得到封賞。
“我當然知道這句詩是這個意思,我是問太傅寫這句詩什麼意思!”
“……我不知。”
“咦,這詩……”顧卿撓了撓臉,覺得自己好像忘了什麼事,又死活想不起來了。
良久後。
“哎呀,我說看著怎麼這麼熟!”顧卿一拍掌,“這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是一個意思嘛!”
顧卿越想越覺得奇妙,忍不住絮叨起來。
“這齊家人還真有趣。齊邵的叔叔齊耀一見李蒙手書的那個屏風就嚷嚷著讓李蒙入夢一見。這齊邵寫個詩,又和蘇軾幾乎是知音了。”顧卿摸了摸下巴,“難道這就叫‘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嗎?”
“要是他能去蘇軾的世界就好了,一定能成為知交好友……”
“奶奶你在嘀咕什麼呢……”
“沒什麼,我說這齊邵要是去另外一個世界,說不定能碰到‘水調歌頭’的作者。”
“什麼水調歌頭?”
水調歌?小曲兒嗎?
“啊,你當我自言自語,不必管我。”顧卿看著這幅畫,嘆了口氣。“這畫畫的這麼好,你們還是別燒了。萬一真燒出個大活人來,我可承受不起。”
“我也是這麼想的。平平,收起來吧,回京以後叫畫師把它裱起來。這麼好看,燒了可惜呢。”
“好吧。”
顧卿看著這畫被楚承平小心翼翼的捲起放在畫筒里,心裡也無限唏噓。
當年一大笑就兩個小酒窩的學生會會長君,如今已經過的這麼大隻,都比她大了。而且那一對酒窩也沒見過幾次了。
怕是覺得酒窩有礙於他的威嚴,就不怎麼放肆的笑了吧。
這種所有人都在長大而她反倒倒退了的感覺,還真是奇妙。
不過也有助於調整她穿越回去時候的“老太婆”心態就是了。
管他呢,反正等回去的時候,就是又閉眼睡了一覺而已。
少帝在彭城待了五天。對於待的每一處幾乎都不會超過兩天的京中隊伍來說,這五天實在有些太長。
不過一想到後來接連幾天下的雨,大家也就不以為然了。
隊伍里有欽天監的官員隨同,也許不如當年的張玄那般神妙,但預算出幾天的天氣總還是可以的吧。
而齊邵,此時正因為王方刺探回來的結果而和幾位大臣一起商議。
“這樣做太冒險了!”兵部侍郎孫英第一個不同意。“就算項城王的那些人馬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荊南,但也隨時有可能回返。若是陛下親臨荊南,有個閃失……”
“若是不是陛下親臨呢?”齊邵看了看孫英,“若是派一個替身,以陛下的名義去?”
孫英和幾個大臣面面相覷。
他們都是李茂的心腹,自然知道李湄和陛下為了安全互換了身份。
若是李湄在明,少帝在暗,倒是可以一試。
“我不同意。”李銳皺著眉,不願意妹妹以身涉嫌。“項城王老jian巨猾,行事又詭異莫測,誰都難保他不會狗急跳牆。”
“此時是最好的機會,可以拔除項城王和二皇子那邊的餘孽,又能重振聲威。”齊邵的聲音無比堅定。“荊州本就是楚氏興旺之地,陛下天威一至,必定紛紛倒戈。”
“我……”
“李將軍,你若不放心,可以隨軍出征。”齊邵知道他在擔心什麼。李家人護短這點有時候真的讓人頭疼。
“可陛下那邊……”
“陛下會留在彭城,但江南那邊,三千驍騎營和江南世族的私兵會上演一齣戲,誘騙尹朝餘孽冒頭。我們需要提供的,不過是這邊的儀仗罷了。”
李銳思考了一會兒,終是相信自己這位摯友,也相信自己身後的幾萬羯人騎兵,更是相信自己有能力讓妹妹全身而退。
所以他點了點頭。
“我李家兄妹,如今便供你驅馳了!”
“不是供我……”因歲月而更加成熟的齊邵,微微笑了笑。
“是為了陛下,為了大楚的穩定。”
“什麼?要讓親親帶著兩萬軍隊離隊去荊南?”楚承平瞪大眼睛,“我不允!親親只答應了做替身,沒人說還要打仗啊!”
顧卿坐在小鼓凳上,拼命點頭。
就算是個擺設,也太危險了。
“陛下,臣也會一同前往,不會讓家妹有所閃失的。”李銳自信地看著少帝,儘量不讓他產生憂慮。
“我們從未分開過!若是……若是她和你們去了荊南,誰來替我出現在人前?”楚承平搖著頭,堅決不同意。
“明面上,陛下會在輿車裡,從道都方向往錢塘進發……”李銳說著齊邵的安排。“但實際上,您要留在彭城,等著和從荊南回來的羯人和李湄重新匯合,再繼續下江南。”
顧卿在一旁聽著都頭暈。
平平向顧卿的方向望了過來,用眼神徵求顧卿的意見。
一旁的李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她早就想把殺了平平父兄的項城王一伙人揍成豬頭了,如今有了機會,恨不得立刻帶著千軍萬馬衝到荊南的江陵去。
對了,平平還有一個哥哥,能救回來最好。
顧卿個人覺得這個計劃很靠譜,至少晉國公、齊邵都認為這麼做風險最小,收益最大。
和楚承平一樣,因為涉險的人是李湄,所以顧卿還是猶豫了半天。
荊南不像邊關,陳有重兵,總共加一起也沒多少府兵,天軍一至,想來就會立刻歸附。只是項城王這麼自信的帶著三皇子跑到江陵去,肯定是有什麼原因,萬一江陵到處都是陷阱,李湄陷進去就太坑了。
但最終,顧卿看見了李銳和李湄的眼神。
那是想要一戰的眼神。
和邱老太君記憶里李老國公一樣的眼神。
她如今已經不是邱老太君了。即使是邱老太君,也不能強硬的罔顧子孫的想法,用“為你好”來掐滅他們的夢想。
李銳的夢想,想來應該是能夠收復疆土,馳騁沙場吧?
李湄……李湄是為了楚承平?
富貴險中求,李銳需要一場戰爭來奠定自己的功名。她知道自家孫子,他這武衛將軍不是真刀真槍拼來的,肯定心中早就有所牴觸。如今若是能夠“名正言順”,他必定是要去試上一試的。
李湄……
哎,這吉祥物當的。
顧卿看著楚承平和親親期盼的眼神,最終還是緩緩點了點頭。
看見神仙奶奶的反應,李湄露出了驚喜的笑容。
李銳帶著三千禁衛軍和以及軍隊在幾個夜裡化整為零,以探查前方道路的名義離開了彭城。他只帶了騎兵,帶著換乘的空馬和幾天的乾糧豆料,便領著這支奇兵往相鄰的荊南而去。
李湄也跟在隊伍里,她獨自騎著一匹軍馬,帶著在校場練武的那身盔甲,馬邊插著一副弓箭。
這副弓箭,只有她和兄長能夠開得,乃是李銳的寶貝,被她要了來護身。
上萬兵馬向著荊南而去,為了奠定結局,所倚仗的就是快。比和項城王合作的那支反賊的反應更快。
李銳有過多次疾行的經驗,羯人在馬上已經成了習慣,李湄這一年多都在校場被大哥和其他將領教導,在馬上也是尋常,這一行人在路上亮出了“黃旗”,以極快的速度從大道趕到了荊南。
荊南西南邊的州府首先做出反應。李銳讓幾名禁衛軍拿著皇帝的手諭進城,又在城外拉開儀仗,簇擁著“皇帝”到了城下,便有荊南的百官前來跪迎,絲毫不敢懈怠半分。
李湄冒充平平實在太多次了,怕是稱之為“演皇帝專業戶”也不為過。她好言安慰了荊南的百官,並不怪罪他們過去觀望的態度,李銳又將齊邵寫的“王師即將迎回三皇子的,前往荊南討伐亂臣賊子”的檄文讀了一遍,讓百官分發荊南各州府傳布檄文,便帶著騎兵繼續往江陵而去。
一路上,有意謀得功勳的地方官員紛紛開城相迎,讓道於軍,又有提供糧糙、派出府兵追隨的不計取數。
大楚並未失道,荊南又是楚氏興旺發達之地,說是“龍淵”也不為過,往往是小皇帝的旗幟一到,無數世族和豪強紛紛“從龍”,等李銳擁著莫名其妙起來的大軍到了江陵城下時,這些人馬都足以直接攻城,不必勸降了。
李銳雖然不懼戰鬥,但並不是好殺好名之人,更何況他身邊還帶著妹妹,能避免打仗自然是好的。
就連所有的羯人勇士都被這位“天可汗”的威望嚇到,只憑兩萬人無需攻城略地直接一路長驅直入荊南腹地,更是聚集起無數人馬紛紛向江陵靠攏,一起協助“討伐”逆賊,這在這些遊牧民族的勇士們看來,簡直就是奇蹟。
雖然齊邵和晉國公早就預言過這種情形,但這般容易,讓李銳都吃了一驚。
只有李湄完全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的。
神仙奶奶點了頭,那這一路一定是順風順水,因為有神仙保佑嘛。
若是齊邵在這裡,知道李湄的想法,一定會覺得好笑。
朝廷從來都不覺得項城王和三皇子這邊是什麼問題,一直沒有人征討荊南,一是最急切的是擁立新帝上位,二是誰也不願意背上“逼死三皇子”的名聲。
誰知道項城王會不會一不做二不休把三皇子殺了賠命?
李銳的王師陳兵江陵城下,項城王便知道大勢已去。
他所倚仗的,無非是三皇子楚承烈的“正統之名”,以及支持二皇子的一些兵馬,還有自己花費巨資募集來的兵丁。
尹天翊的那幫人早就已經陸陸續續的離開了,原本幫著他穩定江陵局勢的那支人馬,也在十天前就離開了江陵。
他們只是盟友,何況對方形勢比人強,他也控制不住別人的去留。
項城王挾著三皇子,帶著最後的人手從東門內的地道逃竄出城,但這麼一群人出現在江南鄉間,自然有許多人發現。可憐的項城王猶如喪家之犬,沿路有不少百姓前往王師通報他們的行蹤,還有膽大的一路跟著就為了報訊能得到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