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頁
這便是好夫君,要當個好夫君,也太容易了。
早前張漱玉未曾嫁入侯府之時,二人還能去騎馬,自從張漱玉成了奶奶,卻又要她端莊大方,賢良淑德。
為何不直接找個賢良淑德的?
難不成這侯府夫人就是想叫京中女眷都看看,她們廣安侯府,有多會調教人?
張漱玉回到家中之時,已是平復了心緒。
世人總說以夫為天,不過是叫女子離不得男子罷了,她如今成了所謂的棄婦,倒是覺得天空清朗了不少,並不覺得悽慘悲涼。
張家嫂嫂近來一直忙著收拾物件,只願這次去了北面,就不要再回京城這等是非之地了。
……
廣安侯府的二爺回了家門,頭一件事就是去找還在祠堂里念經的母親。
今日他從敬王手中拿到的腰牌,可不是王府一般的牌子,瞧著與一般的無異,只在雕花有極小的差別。
是主子手裡的東西。
安家二爺馬上就意識到了,這或許根本就不是栽贓嫁禍,而是有意為之。
想到母親為了至人玉死地,竟然連北面的細作都願意勾結。
安誠一時間難以接受。
跪在母親跟前,雙手將這腰牌呈上。「母親,您怎麼能、您怎麼能作出這種事……」
廣安侯夫人見了這腰牌,拿起來一看,先是一驚,隨後有恢復了平靜。
她也未曾想過要瞞著兒子,還想叫兒子將來遇到了了好機會,且將張家置於死地方能後快!
侯夫人理直氣壯道,「如何不能,她們張家得了皇上的嘉獎,踩在你父親和兄長的屍骨之上,升官發財,豈能有這種好事?」
張家非但不救人也就罷了,利用侯爺 父子的死得了勝,還能恬不知恥的請功。
更有那張家女,不服管教,險些大鬧廣安侯府的祠堂。
「母親,今後萬萬不可……」
見母親如此偏執,廣安侯府的二爺連忙磕了幾個頭,懇求她說道:「若不是蘇老將軍和張家力挽狂瀾,上報聖上之時留了情面,我們侯府,怕是已被滿門抄斬。」
「你說什麼胡話,莫要受了那些人誆騙,你父親和兄長,分明是為國捐軀!你若再敢胡說,我就請了家法!」
侯府夫人根本不信,甚至對兒子這般跟著外人站在一處的行徑十分不滿。
「母親……」 安家二爺午無法,只得將詳情細細說來。
廣安侯父子不僅僅是貪功冒進,而是違背軍令!蘇峰老將軍早看出是敵人的誘兵之計,下了死令不得出兵。
可安家父子在北面待得久了,覺得蘇峰人老膽怯,謹慎過頭,必定是為了防他父子二人立功,便違令出兵追擊。
張將軍念著兩家有親,本來差點也抗命出兵營救,還是其子果斷,直接綁了父親。若不然張家也要折在此間。
萬幸最後力挽狂瀾得勝,若是此役慘敗,擾亂戰局的廣安侯,必定要被重責!屆時沒命的,可就不單是廣安侯父子二人了。
蘇峰老將軍在向聖上揍報之時, 隱去了廣安侯父子抗命出兵貽誤戰機這一段。倒是像一時貪功中伏,聖上見戰事得勝,廣安侯先如何命已歸西。
聖上仁慈,又不知全貌,是以這才沒有追責,雖未曾對廣安侯父子有所嘉獎,但也沒有怪罪。
依著廣安侯在軍中的做派,就是蘇老將軍將人即刻斬首,聖上也不能說什麼。
畢竟,軍令如山,違者立斬!
「他們胡說,你父親和兄長,對聖上忠心耿耿 ,怎會作出這種事!我要去找陛下,為你父親和兄長討回公道!」
侯夫人不是不知戰場上違抗軍令是重罪,早前說父子二人貪功,已是叫她心中憋悶,現如今還加上了抗命的罪責!
她實在難以接受!
好在當兒子的還不昏聵,連忙拉住了她。
「母親,您難道以為,聖上在軍中,除了蘇將軍,就沒有其他耳目了嗎?若是惹惱了聖上,他當真怪罪下來!侯府上下,又當如何!」
第193章 換錢
「你胡說!你胡說……我的老爺!我的兒啊!」
侯府夫人自然是一時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但事實卻也容不得她否認。
在全府上下這麼多條人命面前,她終究是沒有真的去找聖上。
接二連三的打擊,叫她越發疲憊蒼老, 好在家中還有一子,大哭了一場之後, 仿佛又一如既往的能繼續過下去了。
張漱玉回來後的過了幾日, 廣安侯府二爺果然不再上門了, 張家門口也清靜了許多。
張家嫂子,已是將東西都收攏的差不多了,只留了過年時要緊的東西, 待過了年就打算慢慢往北邊去,她帶著兩個孩子, 路也走不急,只能悠悠走著, 到北邊的時候, 也要三四個月, 天氣回暖,也不那麼冷了。
於是張家嫂嫂又旁敲側擊的問小姑張漱玉道。
「你當真不與我們一起去北邊,前兒我不好勸你,就是因為侯府那邊二爺未曾回來,如今諸事都妥當了。父親又升了官,得了聖恩,縱使再嫁, 也能為你尋個好人家的。」
早前這事沒有個了斷,如是張家忙著經營被休棄女兒的婚事, 難免會叫人輕看,張漱玉心情不是很好, 做嫂嫂的也不敢提,但如今瞧著兩人的模樣,卻已將事情處置的分明。
早前張漱玉未曾嫁入侯府之時,二人還能去騎馬,自從張漱玉成了奶奶,卻又要她端莊大方,賢良淑德。
為何不直接找個賢良淑德的?
難不成這侯府夫人就是想叫京中女眷都看看,她們廣安侯府,有多會調教人?
張漱玉回到家中之時,已是平復了心緒。
世人總說以夫為天,不過是叫女子離不得男子罷了,她如今成了所謂的棄婦,倒是覺得天空清朗了不少,並不覺得悽慘悲涼。
張家嫂嫂近來一直忙著收拾物件,只願這次去了北面,就不要再回京城這等是非之地了。
……
廣安侯府的二爺回了家門,頭一件事就是去找還在祠堂里念經的母親。
今日他從敬王手中拿到的腰牌,可不是王府一般的牌子,瞧著與一般的無異,只在雕花有極小的差別。
是主子手裡的東西。
安家二爺馬上就意識到了,這或許根本就不是栽贓嫁禍,而是有意為之。
想到母親為了至人玉死地,竟然連北面的細作都願意勾結。
安誠一時間難以接受。
跪在母親跟前,雙手將這腰牌呈上。「母親,您怎麼能、您怎麼能作出這種事……」
廣安侯夫人見了這腰牌,拿起來一看,先是一驚,隨後有恢復了平靜。
她也未曾想過要瞞著兒子,還想叫兒子將來遇到了了好機會,且將張家置於死地方能後快!
侯夫人理直氣壯道,「如何不能,她們張家得了皇上的嘉獎,踩在你父親和兄長的屍骨之上,升官發財,豈能有這種好事?」
張家非但不救人也就罷了,利用侯爺 父子的死得了勝,還能恬不知恥的請功。
更有那張家女,不服管教,險些大鬧廣安侯府的祠堂。
「母親,今後萬萬不可……」
見母親如此偏執,廣安侯府的二爺連忙磕了幾個頭,懇求她說道:「若不是蘇老將軍和張家力挽狂瀾,上報聖上之時留了情面,我們侯府,怕是已被滿門抄斬。」
「你說什麼胡話,莫要受了那些人誆騙,你父親和兄長,分明是為國捐軀!你若再敢胡說,我就請了家法!」
侯府夫人根本不信,甚至對兒子這般跟著外人站在一處的行徑十分不滿。
「母親……」 安家二爺午無法,只得將詳情細細說來。
廣安侯父子不僅僅是貪功冒進,而是違背軍令!蘇峰老將軍早看出是敵人的誘兵之計,下了死令不得出兵。
可安家父子在北面待得久了,覺得蘇峰人老膽怯,謹慎過頭,必定是為了防他父子二人立功,便違令出兵追擊。
張將軍念著兩家有親,本來差點也抗命出兵營救,還是其子果斷,直接綁了父親。若不然張家也要折在此間。
萬幸最後力挽狂瀾得勝,若是此役慘敗,擾亂戰局的廣安侯,必定要被重責!屆時沒命的,可就不單是廣安侯父子二人了。
蘇峰老將軍在向聖上揍報之時, 隱去了廣安侯父子抗命出兵貽誤戰機這一段。倒是像一時貪功中伏,聖上見戰事得勝,廣安侯先如何命已歸西。
聖上仁慈,又不知全貌,是以這才沒有追責,雖未曾對廣安侯父子有所嘉獎,但也沒有怪罪。
依著廣安侯在軍中的做派,就是蘇老將軍將人即刻斬首,聖上也不能說什麼。
畢竟,軍令如山,違者立斬!
「他們胡說,你父親和兄長,對聖上忠心耿耿 ,怎會作出這種事!我要去找陛下,為你父親和兄長討回公道!」
侯夫人不是不知戰場上違抗軍令是重罪,早前說父子二人貪功,已是叫她心中憋悶,現如今還加上了抗命的罪責!
她實在難以接受!
好在當兒子的還不昏聵,連忙拉住了她。
「母親,您難道以為,聖上在軍中,除了蘇將軍,就沒有其他耳目了嗎?若是惹惱了聖上,他當真怪罪下來!侯府上下,又當如何!」
第193章 換錢
「你胡說!你胡說……我的老爺!我的兒啊!」
侯府夫人自然是一時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但事實卻也容不得她否認。
在全府上下這麼多條人命面前,她終究是沒有真的去找聖上。
接二連三的打擊,叫她越發疲憊蒼老, 好在家中還有一子,大哭了一場之後, 仿佛又一如既往的能繼續過下去了。
張漱玉回來後的過了幾日, 廣安侯府二爺果然不再上門了, 張家門口也清靜了許多。
張家嫂子,已是將東西都收攏的差不多了,只留了過年時要緊的東西, 待過了年就打算慢慢往北邊去,她帶著兩個孩子, 路也走不急,只能悠悠走著, 到北邊的時候, 也要三四個月, 天氣回暖,也不那麼冷了。
於是張家嫂嫂又旁敲側擊的問小姑張漱玉道。
「你當真不與我們一起去北邊,前兒我不好勸你,就是因為侯府那邊二爺未曾回來,如今諸事都妥當了。父親又升了官,得了聖恩,縱使再嫁, 也能為你尋個好人家的。」
早前這事沒有個了斷,如是張家忙著經營被休棄女兒的婚事, 難免會叫人輕看,張漱玉心情不是很好, 做嫂嫂的也不敢提,但如今瞧著兩人的模樣,卻已將事情處置的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