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頁
「我還能有什麼不寬心的,好在聖上並沒有怪罪。」張家嫂子又道。
張漱玉見嫂嫂又開始消沉,便又鼓勵她,作為張家人要有底氣。
「嫂嫂莫要如此,將來也要教哥兒直起腰板,爹爹和兄長的做法,是對社稷江山的忠義,咱們張家不去欠什麼!」
張漱玉是在背面呆過的,又見過戰場,這次候府沒了兩人,聖上絲毫不追究,還給父親和兄長剛都升官,指不定其中還有什麼關節是不便透露的。
那候府仗著根基深厚,侯夫人出身又高貴,竟是還不知低調,只顧著要給侯爺父子討公道。
且看蘇峰將軍那態度,最後討到的是什麼公道,可就不好說了。
張家嫂嫂沒有張漱玉這等見識,也只能盡心將子女養好,一心都系在兩個孩子身上。
張家大哥膝下一兒一女,兒子快滿六周歲了,女兒也有了四歲。
張家嫂嫂點點頭,答到。「我知道了,咱們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就成,只是家中院子小,哥兒和姐兒有些呆不住。」
張將軍是半道來京中的四品武官,沒有多少家資,也是有蘇峰將軍幫扶,才能便宜得了這個院子。
張漱玉想著侄子侄女也許久沒有出過門,實在可憐,又道。
「再過幾日我帶了他們去找敬王府上的世子妃玩,她那邊院子寬,嫂子可想去看看?」
「我卻是不去了,你這般,莫要擾了她才是。」張家嫂嫂道,她本就不愛出門,也不喜歡與京中的命婦們打交道,她們談論的吃喝衣服收拾,張家嫂嫂實在插不上嘴。
張漱玉卻是寬慰嫂嫂,「無妨。世子妃不是這等小心眼的人,她還寫了信,約我去散心,只是我那些嫁妝……」
張漱玉走的那日,就帶了自己要緊的契書,和一些張家添置的首飾,並自己的弓箭鞭子等物,那些個擺件用具,卻也搬不走。
張家雖然不算富裕,但一直持家的嫂嫂也有幾分骨氣,便對小姑子道。
「早前家中給你的嫁妝,多是鋪子地契,那些用物,有宮裡賞的,也有候府怕你嫁妝太薄特意給添了好看的,都不算是咱們家的東西,就不要了。」
張漱玉也點頭,她就是想著那些東西多半是別人給的,自家也沒出多少錢,再拿回來瞧著也鬧心,。
「我也是這麼想的,因得這一層,候府里的人都不大看得上我。」張漱玉說。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大家都說侯夫人賢德,體諒媳婦家的難處,還給媳婦添嫁妝撐面子。但是撐面子,究竟是候府的面子?還是張家的面子?
這就不得而知了。
張家嫂嫂知道小姑去了候府,也受了不少委屈。「早知如此,就算多花錢,也還不如自家給你添置。」
張家和候府不一樣,人口簡單,張家夫人在的時候沒怎麼為難過媳婦,她老人家走後就是姑嫂扶持著過日子。
這姑嫂的情誼,和黛玉與她嫂嫂的也差不了多少,張家男丁不管家事,張家嫂嫂見小姑被委屈,歷來都很自責。
這次小姑被休了,她一個做嫂嫂的也覺得鬆快,總好過在那候府,年年月月過下去的好!
張漱玉又安慰道:「嫂嫂莫要難過,你操持家事已是不易,若是當真自家添了,如今可不是虧大了?我們家中再添置,也是比不得候府大奶奶的家資。」
「姑娘,敬王府那邊又送了東西來。」只見丫鬟捧著匣子從二門那邊進來。
張漱玉一看,是些精緻糕點和一封帖子,拿來一看,原來是怡和公主邀她們一聚。
「她們熱情相邀,我明日就領了哥兒和姐兒出去完,嫂嫂你給他們預備兩個丫鬟,還有衣裳。」張漱玉對嫂嫂道。
「兩個丫鬟可會太多了?」嫂嫂覺著去了別家,還要帶許多人,可是太叨擾了。
「不多,哥兒和姐兒正是玩鬧的時候,每人能看住一個就不錯了。」張漱玉卻搖頭,若是自家孩子去麻煩了旁人家,那才叫叨擾。
張家嫂嫂給兩個孩子預備了衣裳,又安排了兩個丫鬟,翌日張漱玉就領著侄子和侄女出了門。
到了怡和公主府上,果然比張家大了許多,兩個孩子正好放風。
張家嫂嫂孩子教養的還不錯,沒慣出些奇奇怪怪的毛病。
等張漱玉回家之時,才上了馬車沒多久,兩個侄兒就睡著了。
走了一段,張漱玉才察覺了蹊蹺,黛玉的車竟是還跟著自己。
「王府的路已經過了,世子妃怎麼沒轉過去?」
跟車的嬤嬤答到:「世子妃說了,恐路上有人找您麻煩,她送您一程。」
聽了這話,張漱玉心中升起幾分警覺,地阿玉不會無緣無故做多餘之事,必定是察覺了什麼不妥。
果然,才走過最繁華的街道,張家的車子就被攔了。
「喲,我說這是誰家的馬車,原來是被休了的二奶奶。」
第189章 嫁禍
張漱玉聽著這聲音, 耳熟得很,掀開帘子一看,還真是沒叫她聽錯, 來人卻是廣安侯府大奶奶的乳母。
張漱玉見嫂嫂又開始消沉,便又鼓勵她,作為張家人要有底氣。
「嫂嫂莫要如此,將來也要教哥兒直起腰板,爹爹和兄長的做法,是對社稷江山的忠義,咱們張家不去欠什麼!」
張漱玉是在背面呆過的,又見過戰場,這次候府沒了兩人,聖上絲毫不追究,還給父親和兄長剛都升官,指不定其中還有什麼關節是不便透露的。
那候府仗著根基深厚,侯夫人出身又高貴,竟是還不知低調,只顧著要給侯爺父子討公道。
且看蘇峰將軍那態度,最後討到的是什麼公道,可就不好說了。
張家嫂嫂沒有張漱玉這等見識,也只能盡心將子女養好,一心都系在兩個孩子身上。
張家大哥膝下一兒一女,兒子快滿六周歲了,女兒也有了四歲。
張家嫂嫂點點頭,答到。「我知道了,咱們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就成,只是家中院子小,哥兒和姐兒有些呆不住。」
張將軍是半道來京中的四品武官,沒有多少家資,也是有蘇峰將軍幫扶,才能便宜得了這個院子。
張漱玉想著侄子侄女也許久沒有出過門,實在可憐,又道。
「再過幾日我帶了他們去找敬王府上的世子妃玩,她那邊院子寬,嫂子可想去看看?」
「我卻是不去了,你這般,莫要擾了她才是。」張家嫂嫂道,她本就不愛出門,也不喜歡與京中的命婦們打交道,她們談論的吃喝衣服收拾,張家嫂嫂實在插不上嘴。
張漱玉卻是寬慰嫂嫂,「無妨。世子妃不是這等小心眼的人,她還寫了信,約我去散心,只是我那些嫁妝……」
張漱玉走的那日,就帶了自己要緊的契書,和一些張家添置的首飾,並自己的弓箭鞭子等物,那些個擺件用具,卻也搬不走。
張家雖然不算富裕,但一直持家的嫂嫂也有幾分骨氣,便對小姑子道。
「早前家中給你的嫁妝,多是鋪子地契,那些用物,有宮裡賞的,也有候府怕你嫁妝太薄特意給添了好看的,都不算是咱們家的東西,就不要了。」
張漱玉也點頭,她就是想著那些東西多半是別人給的,自家也沒出多少錢,再拿回來瞧著也鬧心,。
「我也是這麼想的,因得這一層,候府里的人都不大看得上我。」張漱玉說。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大家都說侯夫人賢德,體諒媳婦家的難處,還給媳婦添嫁妝撐面子。但是撐面子,究竟是候府的面子?還是張家的面子?
這就不得而知了。
張家嫂嫂知道小姑去了候府,也受了不少委屈。「早知如此,就算多花錢,也還不如自家給你添置。」
張家和候府不一樣,人口簡單,張家夫人在的時候沒怎麼為難過媳婦,她老人家走後就是姑嫂扶持著過日子。
這姑嫂的情誼,和黛玉與她嫂嫂的也差不了多少,張家男丁不管家事,張家嫂嫂見小姑被委屈,歷來都很自責。
這次小姑被休了,她一個做嫂嫂的也覺得鬆快,總好過在那候府,年年月月過下去的好!
張漱玉又安慰道:「嫂嫂莫要難過,你操持家事已是不易,若是當真自家添了,如今可不是虧大了?我們家中再添置,也是比不得候府大奶奶的家資。」
「姑娘,敬王府那邊又送了東西來。」只見丫鬟捧著匣子從二門那邊進來。
張漱玉一看,是些精緻糕點和一封帖子,拿來一看,原來是怡和公主邀她們一聚。
「她們熱情相邀,我明日就領了哥兒和姐兒出去完,嫂嫂你給他們預備兩個丫鬟,還有衣裳。」張漱玉對嫂嫂道。
「兩個丫鬟可會太多了?」嫂嫂覺著去了別家,還要帶許多人,可是太叨擾了。
「不多,哥兒和姐兒正是玩鬧的時候,每人能看住一個就不錯了。」張漱玉卻搖頭,若是自家孩子去麻煩了旁人家,那才叫叨擾。
張家嫂嫂給兩個孩子預備了衣裳,又安排了兩個丫鬟,翌日張漱玉就領著侄子和侄女出了門。
到了怡和公主府上,果然比張家大了許多,兩個孩子正好放風。
張家嫂嫂孩子教養的還不錯,沒慣出些奇奇怪怪的毛病。
等張漱玉回家之時,才上了馬車沒多久,兩個侄兒就睡著了。
走了一段,張漱玉才察覺了蹊蹺,黛玉的車竟是還跟著自己。
「王府的路已經過了,世子妃怎麼沒轉過去?」
跟車的嬤嬤答到:「世子妃說了,恐路上有人找您麻煩,她送您一程。」
聽了這話,張漱玉心中升起幾分警覺,地阿玉不會無緣無故做多餘之事,必定是察覺了什麼不妥。
果然,才走過最繁華的街道,張家的車子就被攔了。
「喲,我說這是誰家的馬車,原來是被休了的二奶奶。」
第189章 嫁禍
張漱玉聽著這聲音, 耳熟得很,掀開帘子一看,還真是沒叫她聽錯, 來人卻是廣安侯府大奶奶的乳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