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頁
「倒也不晚,方才世子不是還說, 東宮之中的飯菜用了會積食,現在又來說我。也不知東宮那一位送了你什麼, 倒是叫你吃不下飯?」
李平接過碗, 想到今日在東宮那一段周旋, 那是又頭疼又有點委屈,語氣里有幾分沖黛玉的撒嬌道:「還能是什麼,做不過就是那些東西,過幾日皇后娘娘必定會傳了你進宮,我先告訴了你,也叫你心中好有個預備。」
黛玉自己也盛了飯,聽世子說要進宮, 早在她預料之內,若是世子要封王, 隨後便是給她請王妃的誥命。
皇后娘娘作為一國之母,將黛玉這個准王妃叫進去訓斥一頓, 也是當皇后的職責。
黛玉點頭道:「我倒是無所謂,只願娘娘不要連著我母親一道傳了去,免得她又早早要起了大妝。」
賈敏這幾日著了涼,才好了些,黛玉可不願母親又受著進宮的折騰。
「若是皇后娘娘不傳岳母,多半是會傳召怡和,總也不會叫你落單。」除卻賈敏,敬王世子倒是還想起一人,比黛玉的母親身份還適合。
果然沒叫人料錯,皇后娘娘沒有連著賈敏一起傳召進宮,因為黛玉已是嫁了皇家人,算是皇家的媳婦,而不是林府的姑娘。若是真要個作陪,反是和黛玉年齡不相上下,平日裡又玩得來的怡和公主最適合。
皇后娘娘也只是例行公事,走走場面,大家你來我往,黛玉應付過幾次這樣的場面,也漸漸適應了。
辭別皇后娘娘,謝過皇后娘娘的賞賜,怡和公主預備去探望淑妃娘娘。
「今日倒是勞煩公主也進宮一趟作陪。」當真皇后宮女的面,黛玉不免也要與怡和公主客套幾句。
「哪裡,我也正好進了宮看望母妃,她也念著你,若不然你也去瞧瞧。」怡和公主也客氣道。
二人離了皇后的宮殿,又往淑妃娘娘那邊去,見過淑妃娘娘,等離宮之後,怡和公主與黛玉一個馬車,兩人才自然說起話來。
「近來你可見過張家姐姐,也不知她可好。」怡和公主問黛玉。
廣安侯府那事鬧得可不小,張漱玉可是成了京中聲明在外的悍婦!
黛玉搖頭;「她自從候府出來之後就回了張家,張家一直閉門謝客,我並未見過。」
黛玉還往張家送過幾回東西,張漱玉近來應是沒有出門的打算。
怡和公主這幾日將張家的境遇看在眼中,冷笑:「那些個吃了虧的大臣,現都把帳算在張家身上,大人們不敢說話,夫人們卻是半點不饒人,背後指不定把張家罵成什麼。」
黛玉也道:「那是自然,聖上要好幾家出了男丁去北邊當兵,還得太子殿下挑,這次可是不能隨意找了人充數。」
公主越想越覺著心中憤怒,他們罵張家,可不是因為不敢罵聖上,只能將氣往那個張家撒,當下張家只有女眷留京,便可勁欺負!
「這些夫人可是將兒子當做命根子,若不是那些大臣喊打喊殺,又怎麼會惹怒了父皇。如今說父皇狠心不仁,也不瞧瞧自己前一刻可是要至張家於死地。」
黛玉又道:「我瞧著自從兵部尚書家沒了,京中那些大臣卻是安分了不少。」
怡和公主這才想到,駙馬提過,林大人也是常常被御史上摺子,又問黛玉林家如何。
「林大人近日可還有被同僚攻訐?」
黛玉卻是不在意,隨意折了路邊的一片葉子,拿在手中把玩,笑道。
「自然是有的,左不過都說我太喜歡回娘家了,不守婦德。」
其實林家被找點茬也是好事,黛玉都懷疑這些個摺子是不是父親安排的,若是她林家當真清清白白,半點虧不吃,京中有些人,又該眼紅了。
怡和公主聽了只覺得荒謬,御史也官起人家女兒回不回娘家了?「這些御史當真是閒了,管得真寬!」
怡和公主正想著如何罵人,就聽外面一聲通報。
「殿下,公主府到了。」
這有人作陪說話,連路程都短了不少,公主府比敬王府離皇城近,還未說盡興的怡和公主只得下了車,約黛玉改日再聚。
……
就說張家這邊,自張漱玉被候府一封休書遣回娘家已是過了兩月有余,聖上嘉獎了張家父子英勇殺敵,護衛邊疆,又下了旨意,憐惜廣安侯父子忠烈戰死沙場,要其二兒子襲爵。
當下廣安候家的二公子安誠正自北地扶父親和兄長的靈柩回鄉,大約要十月底才能到京中。
而被聖上重新啟用的蘇將軍,因舊傷復發,請旨卸任回京,聖人准予了蘇峰的請求,要蘇峰同聖上派去議和的使者一道返京。
此外,聖上還給張家父子官銜皆升一品,要父子二人繼續在邊境主事。
張漱玉看著自家緊閉的大門,露出愁容:「嫂嫂,是我無能,倒是叫嫂嫂和侄兒受這等委屈。」
「與你何關,倒是咱們府上連累了你。」張家嫂嫂在廊下做針線,勉強笑道。
張漱玉才不在意候府那門親事,反是寬慰嫂子:「嫂嫂且寬心,你以為如今沒了長兄,二房襲爵,候夫人能看著我當將來候爺的夫人,早走早好,那日若不是我會幾招拳腳能震懾她們,指不定就被打殘了。」
李平接過碗, 想到今日在東宮那一段周旋, 那是又頭疼又有點委屈,語氣里有幾分沖黛玉的撒嬌道:「還能是什麼,做不過就是那些東西,過幾日皇后娘娘必定會傳了你進宮,我先告訴了你,也叫你心中好有個預備。」
黛玉自己也盛了飯,聽世子說要進宮, 早在她預料之內,若是世子要封王, 隨後便是給她請王妃的誥命。
皇后娘娘作為一國之母,將黛玉這個准王妃叫進去訓斥一頓, 也是當皇后的職責。
黛玉點頭道:「我倒是無所謂,只願娘娘不要連著我母親一道傳了去,免得她又早早要起了大妝。」
賈敏這幾日著了涼,才好了些,黛玉可不願母親又受著進宮的折騰。
「若是皇后娘娘不傳岳母,多半是會傳召怡和,總也不會叫你落單。」除卻賈敏,敬王世子倒是還想起一人,比黛玉的母親身份還適合。
果然沒叫人料錯,皇后娘娘沒有連著賈敏一起傳召進宮,因為黛玉已是嫁了皇家人,算是皇家的媳婦,而不是林府的姑娘。若是真要個作陪,反是和黛玉年齡不相上下,平日裡又玩得來的怡和公主最適合。
皇后娘娘也只是例行公事,走走場面,大家你來我往,黛玉應付過幾次這樣的場面,也漸漸適應了。
辭別皇后娘娘,謝過皇后娘娘的賞賜,怡和公主預備去探望淑妃娘娘。
「今日倒是勞煩公主也進宮一趟作陪。」當真皇后宮女的面,黛玉不免也要與怡和公主客套幾句。
「哪裡,我也正好進了宮看望母妃,她也念著你,若不然你也去瞧瞧。」怡和公主也客氣道。
二人離了皇后的宮殿,又往淑妃娘娘那邊去,見過淑妃娘娘,等離宮之後,怡和公主與黛玉一個馬車,兩人才自然說起話來。
「近來你可見過張家姐姐,也不知她可好。」怡和公主問黛玉。
廣安侯府那事鬧得可不小,張漱玉可是成了京中聲明在外的悍婦!
黛玉搖頭;「她自從候府出來之後就回了張家,張家一直閉門謝客,我並未見過。」
黛玉還往張家送過幾回東西,張漱玉近來應是沒有出門的打算。
怡和公主這幾日將張家的境遇看在眼中,冷笑:「那些個吃了虧的大臣,現都把帳算在張家身上,大人們不敢說話,夫人們卻是半點不饒人,背後指不定把張家罵成什麼。」
黛玉也道:「那是自然,聖上要好幾家出了男丁去北邊當兵,還得太子殿下挑,這次可是不能隨意找了人充數。」
公主越想越覺著心中憤怒,他們罵張家,可不是因為不敢罵聖上,只能將氣往那個張家撒,當下張家只有女眷留京,便可勁欺負!
「這些夫人可是將兒子當做命根子,若不是那些大臣喊打喊殺,又怎麼會惹怒了父皇。如今說父皇狠心不仁,也不瞧瞧自己前一刻可是要至張家於死地。」
黛玉又道:「我瞧著自從兵部尚書家沒了,京中那些大臣卻是安分了不少。」
怡和公主這才想到,駙馬提過,林大人也是常常被御史上摺子,又問黛玉林家如何。
「林大人近日可還有被同僚攻訐?」
黛玉卻是不在意,隨意折了路邊的一片葉子,拿在手中把玩,笑道。
「自然是有的,左不過都說我太喜歡回娘家了,不守婦德。」
其實林家被找點茬也是好事,黛玉都懷疑這些個摺子是不是父親安排的,若是她林家當真清清白白,半點虧不吃,京中有些人,又該眼紅了。
怡和公主聽了只覺得荒謬,御史也官起人家女兒回不回娘家了?「這些御史當真是閒了,管得真寬!」
怡和公主正想著如何罵人,就聽外面一聲通報。
「殿下,公主府到了。」
這有人作陪說話,連路程都短了不少,公主府比敬王府離皇城近,還未說盡興的怡和公主只得下了車,約黛玉改日再聚。
……
就說張家這邊,自張漱玉被候府一封休書遣回娘家已是過了兩月有余,聖上嘉獎了張家父子英勇殺敵,護衛邊疆,又下了旨意,憐惜廣安侯父子忠烈戰死沙場,要其二兒子襲爵。
當下廣安候家的二公子安誠正自北地扶父親和兄長的靈柩回鄉,大約要十月底才能到京中。
而被聖上重新啟用的蘇將軍,因舊傷復發,請旨卸任回京,聖人准予了蘇峰的請求,要蘇峰同聖上派去議和的使者一道返京。
此外,聖上還給張家父子官銜皆升一品,要父子二人繼續在邊境主事。
張漱玉看著自家緊閉的大門,露出愁容:「嫂嫂,是我無能,倒是叫嫂嫂和侄兒受這等委屈。」
「與你何關,倒是咱們府上連累了你。」張家嫂嫂在廊下做針線,勉強笑道。
張漱玉才不在意候府那門親事,反是寬慰嫂子:「嫂嫂且寬心,你以為如今沒了長兄,二房襲爵,候夫人能看著我當將來候爺的夫人,早走早好,那日若不是我會幾招拳腳能震懾她們,指不定就被打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