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緊皺著眉頭將手中的摺子傳給焦急等待的眾位官員。

  大殿中時不時便要響起驚嘆之聲。

  「臣,懇請陛下立即召奇豐縣縣令方長鳴同吳華青入京覲見!!!」高成林見情勢差不多了,迫不及待地再次跪下請求。

  若是平時,他定然不會這般焦躁,只不過事關師父能不能回京,高成林怎麼能夠穩得住?

  「不可!萬萬不可!」沈大將軍急忙說道,「吳華青到底是罪臣,怎麼能召入京中!更何況建州奇豐縣縣令是怎麼同流放到瓊州的罪臣來往的?其心可誅啊,望陛下明察,陛下!」

  「吳氏一族又不皆為罪籍,為何不能與同在嶺南的方縣令結交?再說了吳氏可是出了嶺南這流放地了?怎麼就其心可誅了?」

  「難道在沈大將軍看來,找到陛下夢中所見的良種,此種利國利民的大功勞,不足以讓其歸京嗎?!」高成林不卑不亢地回道。

  沈大將軍竟是一時語塞,這良種如果是真的,此等大功,別說讓吳華青入京就是名留青史也是應當!

  「陛下,此事茲事體大,怎可輕易處置,不如派一欽差到建州,若是此事為真,再宣召他們入宮也不遲。」

  唐丞相目光一轉,小皇帝已經是鐵了心要召吳華青回京。

  先派欽差前往,若是良種為真,這推廣良種的功勞他是必定要從吳家手中分出來的。

  若是良種為假……

  當年他們顧忌著清流的臉面沒有對吳華青斬草除根,如今吳華青冒認良種,蒙蔽陛下,罪該萬死啊!

  俞尚書一聽,哪裡不知唐丞相心中在打什麼算盤?

  他也立即起身行禮道:「既如此臣願意親自前往,解陛下之憂。」

  不論小皇帝是不是夢中得遇良種,是不是大齊太/祖保佑,這份功勞必定只能屬於他們俞家!!!

  聽到他如此說,沈大將軍和唐丞相的面色皆是一變。

  兩人都沒想到俞尚書心如此狠,敢於舍下京城如此的多的事,前去嶺南。

  不愧是俞尚書,心狠手辣不輸以往。

  「從京城到建州,快馬加鞭二十日,讓方長鳴和吳華青護送良種入京不是更快些嗎?他若是欺君便也能當即處置了。朕等得及欽差一來一回,天下人等不及。」白明理面無表情地說。

  果然啊,能走到這一步,這三人還真不是什麼敬畏皇權和神權的人,第一時間想的都是怎麼將利益最大化。

  高成林也立即說道:「正是如此,如今學子議論紛紛,陛下盛名蒙塵,儘快將良種帶到京城才是正經!怎的?難道為了你們的心思,要讓陛下的聖明繼續蒙塵嗎?!沈大將軍,邊疆數萬子弟,良種早一日入京,糧草早一日充足,作為大將軍你不會不知吧?難道沈大將軍心中根本不在意兵士死活。」

  此時高成林已經完全沒了平日沉默清正的模樣。

  嘴裡吐出的罪名一個比一個重,只恨不得將這些個道貌岸然的禽獸一個個都踩進泥里。

  沈大將軍原本就是皇室家奴,是軍功讓他們走到今日,如今邊境還算安穩,除了鎮北王還常年駐紮在北疆,連他這個大將軍都久居京城,本來就鞭長莫及,若是被扣上個輕視兵士的罪名,可不得了。

  「臣絕無此意!」沈大將軍跳起壓著怒氣行禮說道。

  白明理沉聲說道:「既然如此,那就立即召奇豐縣縣令方長鳴同吳華青入京覲見,朕不想再重複一遍。」

  今日這件事必須定下來,不管唐丞相等人再怎麼巧舌如簧,此事也不能拖下去。

  白明理可不想因為自己讓方長鳴出意外。

  就在唐丞相還想說什麼時,一直沉默不語的鎮北王世子季連惠突然起身說道:「臣附議。」

  看到他起身,連白明理都是一愣。

  這位鎮北王世子,是季家四代單傳的寶貝疙瘩,年紀只比小皇帝大上五歲,但性格沉穩,因父輩掌兵權,在京城中季連惠從來都是深居簡出,平日在朝堂上也如同泥胎木偶,能不說話便不說話,只為自保。

  書中,鎮北王在嶺南王成為皇帝後,已經掌握兵權,常青如故。

  季連惠又重複了一遍,躬身行禮:「臣,附議!」他雖未上過戰場,但也只邊疆苦寒,鎮北王府上的雜役都是從戰場上退下來的傷兵,高成林方才的話,他不知有沒有說動沈大將軍,但卻說到了他的心坎上,父親在此應當也會做相同的選擇。

  季連惠這一聲似乎打開了什麼開關。

  先是鎮北王府舊人寧遠將軍葉勇起身笑著朗聲道:「臣附議!!」

  隨即皇室宗正沈至誠立馬應和:「臣附議!」

  太常少卿閔思潔:「臣附議!」

  御史中丞杜凌:「臣附議!」

  大理寺少卿婁子昂:「臣附議!」

  中書舍人盧合欽:「臣附議!」

  ……

  白明理已經準備好了一肚子話,預備要打一場硬仗,如今卻是不必了,看來這朝堂上還有不服唐丞相等人把持朝政,黨爭都牽扯上糧種的人,此起彼伏的附議聲,竟有十多人,此時出頭便是正面跟唐丞相等人撕破臉,良種尚未有實物,前途未卜,他們竟在斟酌過後還是站了出來。

  雖然一切都有他的安排,此時此刻白明理心中竟也有些奇異的波動。

  白明理對著神情恍惚的賈鄉說道,「賈公公,筆墨,朕要親自擬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