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頁
但這件事,還真的值得拿到朝中去商量了。
第167章 孤城宴,韓項會
大比過後, 各地來人意猶未盡,議論著在臨淄的種種見聞,依依不捨的回到他們的來處。
呼衍蘭沒敢再貪嘴, 但是也記住了幾種喜愛的小吃, 要回去教給街頭賣早點的婦人, 給她多一門手藝, 也滿足自己將來的口腹之慾。她在家鄉吃吃喝喝,總不會腹瀉了吧。
伯黑在妻子的鼓掌歡呼聲中超水平發揮,連續投壺三百七十二下奪得首名, 興奮得當場抱起妻子轉了兩圈。就是晚上胳膊酸得吃飯都抬不起,被妻子一口口餵得受寵若驚。
內附還沒成功的東胡倒是被允許參加了這場盛會, 東胡騎手、匈奴騎手、燕趙騎手在騎術的幾項賽事中各有斬獲, 彼此還不服氣對方,罵罵咧咧的說對方是運氣,都等不及下次再比,約著到城外賽馬去了。
就是一群人帶著心愛的駿馬找了半天也沒找著合適的地方,臨淄城外就是擴的新城, 建好的新城外圍是還在建的大工地, 再往外呢, 不是農田就是山林,馬根本跑不開。
這下除了約戰下回, 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嘩嘩成了名人, 沒有人害怕他的高壯和黑膚了, 隊長告訴他, 因為連太子都接見過他, 所以已經沒人會非得逼他回南洋去。他可以自己選擇待在哪裡。
他本來想建議嘩嘩去淮陰,因為奪冠的功勞, 縣令會給這個幹活也很出色的大個子安排很好的活計——不怕他讀書少,這黑蠻的力氣,拉犁都能頂半頭牛了。
但是嘩嘩卻請求讓他留在臨淄。隊長迷惑地答應了,還是勸他:「我知道臨淄好,但你在臨淄什麼人也不認識,話也不是說學得特別好,認的字更不多,能做什麼呢?還是跟我們回淮陰吧。」
「我交了一個朋友,叫紫藤野,他會在臨淄讀書,我有事可以找他。」嘩嘩已經想好了,知道隊長是關心他,非常認真的解釋,「臨淄的工地永遠都在缺人,我去看過,什麼都不會的人,也能做力氣活計件拿錢,我可以掙很多。我想在臨淄上學,也想在臨淄看玄洲和黑金半島的消息。隊長,我想讓我的族人得到教化的機會。」
不然,他覺得他們遲早會成為那些地中海諸國的奴隸。
不,都不要遲早,就是現在,現在就有臨近那些國家的區域,黑蠻們已經做了很久的奴隸了。
這是忠義所在的正事,隊長也不好再勸什麼,只能叮囑了他許多,自己跟著大隊返回了東海郡。
而就在繁華散去後的第二年,一直沒有動靜的楚國終於遣使歸降,不包括那些新知之地,傳統意義上的九州天下,終於在秦始皇之後再次歸為一統。
但,韓信卻又要出征了。
項梁代表項氏,隨楚王一起稱臣。然而他卻說自己管不住項羽,項國雖降,項羽卻在西域為王,一改過去以控制為主的統治方式,掀起了征戰的腥風血雨。
項梁一問三不知,仿佛項羽當真不是他派出去給項氏另尋一條後路似的。韓信不知道項氏到底打什麼主意,也擔心生變,還是決意親自率軍前往西域。
大不了,再與項羽決戰一回就是了。他好些年沒有敵手可供一戰,還真有點期待了。
鐵路還遠遠沒有修到關中,更不要說遙遠的西域。即使決定出兵,也要先接收關中,清點府庫、任用官吏、整編楚軍……饒是韓信並沒有等到一切齊備才出發,待他歇馬打探時,項羽已經在西域殺得人頭滾滾,西域百姓聞之色變膽寒,有金髮白膚的西域貴胄子弟出逃至韓信軍中哭訴項氏殘暴無行的罪狀,請求天兵為其作主。
這倒不奇怪,沒有項梁的壓制,就項羽跟英布那作派,韓信都覺得這已經是他們收著手的結果了。
好言寬慰了那些西域人,打發他們退下安置,韓信目視麾下文臣發問:「眾卿如何看?」
一時說什麼的都有,張澤若也隨軍而來,聽著眾人不管如何猜測,多數還是覺得不必糾結,只管推過去就是,趁勢將西域拿下,她心中也認為不錯,但總還有些疑慮。
見韓信向她看過來,她便道:「臣意亦如此。只是臣心中尚有疑慮,項羽當真與項梁不曾有約嗎?若項羽此舉乃項梁授意,他濫殺至此,又是所為何來?」
韓信微微一驚。不錯,項羽殺性重,身邊沒人約束時,對於屠城殺降毫無心理障礙。但屠城且先不說,殺降之事,往往也是因為難以管束降兵,或是糧食不足才會如此。可方才聽西域人所言,項羽這回大開殺戒,卻著實有些不講道理了。
他才不相信項羽獨自在西域征戰,與項梁一點關系也沒有,這分明就是項梁給項氏找的另一條路。所以,項梁肯定吩咐過什麼,哪怕項羽已經不怎麼聽叔父的話了,在這樣的大事上,也不至於徹底不理會項梁。
所以,他到底圖什麼呢?
「此去西域,路遠難征,不如再等候數日打探消息。」張澤若提議。
她暗暗還有一個想法,西域民風不同,行路又難,齊國其實很難將其納入統治之內,只能讓諸國自治,最多派些官吏管理罷了,一如周天子分封諸侯事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第167章 孤城宴,韓項會
大比過後, 各地來人意猶未盡,議論著在臨淄的種種見聞,依依不捨的回到他們的來處。
呼衍蘭沒敢再貪嘴, 但是也記住了幾種喜愛的小吃, 要回去教給街頭賣早點的婦人, 給她多一門手藝, 也滿足自己將來的口腹之慾。她在家鄉吃吃喝喝,總不會腹瀉了吧。
伯黑在妻子的鼓掌歡呼聲中超水平發揮,連續投壺三百七十二下奪得首名, 興奮得當場抱起妻子轉了兩圈。就是晚上胳膊酸得吃飯都抬不起,被妻子一口口餵得受寵若驚。
內附還沒成功的東胡倒是被允許參加了這場盛會, 東胡騎手、匈奴騎手、燕趙騎手在騎術的幾項賽事中各有斬獲, 彼此還不服氣對方,罵罵咧咧的說對方是運氣,都等不及下次再比,約著到城外賽馬去了。
就是一群人帶著心愛的駿馬找了半天也沒找著合適的地方,臨淄城外就是擴的新城, 建好的新城外圍是還在建的大工地, 再往外呢, 不是農田就是山林,馬根本跑不開。
這下除了約戰下回, 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嘩嘩成了名人, 沒有人害怕他的高壯和黑膚了, 隊長告訴他, 因為連太子都接見過他, 所以已經沒人會非得逼他回南洋去。他可以自己選擇待在哪裡。
他本來想建議嘩嘩去淮陰,因為奪冠的功勞, 縣令會給這個幹活也很出色的大個子安排很好的活計——不怕他讀書少,這黑蠻的力氣,拉犁都能頂半頭牛了。
但是嘩嘩卻請求讓他留在臨淄。隊長迷惑地答應了,還是勸他:「我知道臨淄好,但你在臨淄什麼人也不認識,話也不是說學得特別好,認的字更不多,能做什麼呢?還是跟我們回淮陰吧。」
「我交了一個朋友,叫紫藤野,他會在臨淄讀書,我有事可以找他。」嘩嘩已經想好了,知道隊長是關心他,非常認真的解釋,「臨淄的工地永遠都在缺人,我去看過,什麼都不會的人,也能做力氣活計件拿錢,我可以掙很多。我想在臨淄上學,也想在臨淄看玄洲和黑金半島的消息。隊長,我想讓我的族人得到教化的機會。」
不然,他覺得他們遲早會成為那些地中海諸國的奴隸。
不,都不要遲早,就是現在,現在就有臨近那些國家的區域,黑蠻們已經做了很久的奴隸了。
這是忠義所在的正事,隊長也不好再勸什麼,只能叮囑了他許多,自己跟著大隊返回了東海郡。
而就在繁華散去後的第二年,一直沒有動靜的楚國終於遣使歸降,不包括那些新知之地,傳統意義上的九州天下,終於在秦始皇之後再次歸為一統。
但,韓信卻又要出征了。
項梁代表項氏,隨楚王一起稱臣。然而他卻說自己管不住項羽,項國雖降,項羽卻在西域為王,一改過去以控制為主的統治方式,掀起了征戰的腥風血雨。
項梁一問三不知,仿佛項羽當真不是他派出去給項氏另尋一條後路似的。韓信不知道項氏到底打什麼主意,也擔心生變,還是決意親自率軍前往西域。
大不了,再與項羽決戰一回就是了。他好些年沒有敵手可供一戰,還真有點期待了。
鐵路還遠遠沒有修到關中,更不要說遙遠的西域。即使決定出兵,也要先接收關中,清點府庫、任用官吏、整編楚軍……饒是韓信並沒有等到一切齊備才出發,待他歇馬打探時,項羽已經在西域殺得人頭滾滾,西域百姓聞之色變膽寒,有金髮白膚的西域貴胄子弟出逃至韓信軍中哭訴項氏殘暴無行的罪狀,請求天兵為其作主。
這倒不奇怪,沒有項梁的壓制,就項羽跟英布那作派,韓信都覺得這已經是他們收著手的結果了。
好言寬慰了那些西域人,打發他們退下安置,韓信目視麾下文臣發問:「眾卿如何看?」
一時說什麼的都有,張澤若也隨軍而來,聽著眾人不管如何猜測,多數還是覺得不必糾結,只管推過去就是,趁勢將西域拿下,她心中也認為不錯,但總還有些疑慮。
見韓信向她看過來,她便道:「臣意亦如此。只是臣心中尚有疑慮,項羽當真與項梁不曾有約嗎?若項羽此舉乃項梁授意,他濫殺至此,又是所為何來?」
韓信微微一驚。不錯,項羽殺性重,身邊沒人約束時,對於屠城殺降毫無心理障礙。但屠城且先不說,殺降之事,往往也是因為難以管束降兵,或是糧食不足才會如此。可方才聽西域人所言,項羽這回大開殺戒,卻著實有些不講道理了。
他才不相信項羽獨自在西域征戰,與項梁一點關系也沒有,這分明就是項梁給項氏找的另一條路。所以,項梁肯定吩咐過什麼,哪怕項羽已經不怎麼聽叔父的話了,在這樣的大事上,也不至於徹底不理會項梁。
所以,他到底圖什麼呢?
「此去西域,路遠難征,不如再等候數日打探消息。」張澤若提議。
她暗暗還有一個想法,西域民風不同,行路又難,齊國其實很難將其納入統治之內,只能讓諸國自治,最多派些官吏管理罷了,一如周天子分封諸侯事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