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很快,陳七郎那裡就得到了官府這次棉布一匹賺取的大致利潤。

  這下子,哪怕是早有心理準備的陳大郎也難掩震驚道:「竟能有這麼多?」

  「織造貴在織布。」徹底反應過來的陳七郎,經商頭腦顯然也是不差的:「大兄,咱們還可以在本地收購棉花,先僱人紡紗,再將紗線運輸至松州……」

  如此一來,光是在運輸成本上,他們就能比官府控制得更少。最終所賺取到的利潤,自然就能比官府還要多。

  「這法子好!」陳大郎頓時非常歡喜的直接拍板定下。

  另一邊,韓徹這時候也已經把裕州其他縣城的土特產和手工製品,利用自己手中操控的漕運隊伍,售賣去了有需求的地方。

  隨著這些舉措的逐一完成,於是在做完最後那部分災後工作後,韓徹就開始安排回京述職的事。

  這次受到啟發的顯然也不止陳家這支商隊,在看懂這裡面所隱藏的巨大商機後,一些行動力超強的商戶,已經開始從別的產棉主區,百姓卻不善織造之地,運輸大量的棉花或半成品棉線來松州。

  對於這些商戶們的到來,於松州百姓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在韓徹這邊所登記的帳冊數據里,確實也如陳七郎說的那樣,棉花紡紗的利潤一日算下來的話,只能占據到棉花價值的十分之一。

  當然,這個十分之一是針對於目前棉花已經成為了時下主要的夏稅徵收農作物,下滑之後的作價。

  織布這塊,利潤卻能達到紡紗的七至八倍。

  於是相對應的,百姓的勞動報酬也基本就是這個比例。

  最後這些數據算下來,官府這次能從一匹棉布中,得到約為八十五文的毛利潤。

  這還是韓徹直接就在松州碼頭進行拋售的利潤,若是將這些棉布利用他手中掌控的漕運,運輸到其他地方去售賣的話,最終賺取到的銀錢是絕對能比眼下這八十五文的毛利潤更多的。

  沒人會嫌棄錢多的。

  尤其是他們本來就要運輸一批土特產和手工製品去其他地方售賣,完全可以一併把棉布加上去就是。

  這一日,韓老三也終於忍不住來問韓徹:「大人,咱們為何不把棉布一起運輸至其他地方啊?」

  「這些事情,有商戶做就行!」韓徹笑道。

  棉布是能做實物貨幣的,還屬於民生必需品。

  土特產和手工製品則不同,這些貨品在當地價格特別低廉,而對於信息不足,又沒有專業運輸隊的一些商戶來說,這些貨品所能帶來的利潤,有些甚至少到抵不過他們向外運輸的費用。

  在這一塊,就只有還藉助快騎,能對各州郡的物價還有各項物品需求,做到了近乎全面掌控的韓徹,才能利用這些貨品從中獲取到大利潤。

  「可咱們明明能賺取更多的銀錢的。」韓老三還是覺得有些可惜。

  「阿三,官府要做的是引導百姓創造出新的價值,而非去跟商戶爭利。像這種專項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韓徹就如此說道。

  作為如今掌控著全國稅收的使職官,韓徹不能只看眼前的這一點利益,他需要做的是讓朝廷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實現相輔相成式的增長。

  第132章

  吏部

  商人們顯然比官府更擅長生意。

  這期間其實也就不過短短時間,松州就開始有不少的布商或糧商,在這裡設店收布。

  松州善織造的農戶們,在這些店鋪里先領取棉花或棉線,回家織造成布匹後,再拿過來換取銀錢,或直接兌換糧食。

  這裡本就是江南區域人口最稠密的地區,賦稅最重,田畝卻有限,農戶才不得不形成紡織為主業。而韓徹這種社會分工的辦法,就是考慮到了各地生產力的不同發展,能更好的適應,以及滿足眼下的大環境需求。

  於是當韓徹他們乘坐船隻離去這日,不僅見到碼頭處有小舟捆綁著大量的棉花或是麻袋裝的糧食而來,也見著小舟運輸著一船一船的棉布離去。

  松州港口碼頭本就船隻擁堵,在這種情況下,一直到韓徹他們乘坐的船隻都駛離港口二三里地外,都還能瞧見。(1)

  「嘖,這生意也太好了吧!」韓老三瞧得直咋舌。

  「似這一晨,或得數千匹布去!」隨行工作組的官吏們也難掩驚訝道。

  這種超強的效率,縱使官府之前也不可得。這也就是韓徹之前寧願放棄掉一部分的利益,執意要在松州碼頭拋售棉布的目的。

  官府辦事,通常都需得一層一層往下發政令,在這些時間上的耗費,商戶這裡卻是不需要的。甚至他們還要為了能搶占市場,賺取更多的利潤,會儘可能的去減少時間上的耗費。

  在交易上,商戶和百姓之間也會更自由。

  而對朝廷來說,短時間內,這麼操作瞧著是沒問題的。但若是想長久,需要考慮的事情就多了。

  首先,朝廷就需要成立專門的官僚機構去負責。

  官僚機構里的官吏俸祿,還有各項開支,在財政上就是一筆不小的耗費。

  其次,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

  凡牽扯到政府辦事,效率低下就是無可避免的。

  最要緊的是在這種官辦強勢的壟斷交易下,很可能把一個好的交易市場,最終卻變成一些地方官員強制盤剝百姓的斂財手段。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