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是韓徹自己尋來的,工錢基本符合安南當地的行情,柳氏便對僱傭這對夫妻做事,表示很滿意。

  家裡多了兩個僱傭的做事,韓徹也好似多了談話的對象。一連幾日,韓徹連縣衙也不閒轉了,一有空,他便喚來這對夫妻倆嘮嗑。

  郭楊夫婦起初對韓徹的身份還有些畏懼,可架不住韓徹實在是太接地氣,每次與他們聊天的話題基本都是種地上的一幹事宜。

  甚至對一些作物的種植,這位縣令大人還很有見道。每每聽韓徹說起這方面,夫婦二人就變成了小雞啄米一般。

  「對對對!就是大人說的這樣!」

  「哎呀,可不就是!」

  「原來還可以這樣去種植啊?」

  「……」

  當初挑選人時,韓徹也是特意去選性格爽利,善言辭,年紀也不大的。

  年長者顧慮多,有些話未必敢多言。年輕者心氣旺盛,相對來講,會比年長者更容易套話。於是在閒聊中,韓徹也從他們口中套出不少有用的信息。

  又過去數日,韓徹方才表示自己身體已經好轉,準備接手縣衙一幹事物。

  郭縣尉和楊縣丞明面上對韓徹倒也恭敬,韓徹一吩咐,沒多久,楊縣丞便將他所需要的文書整理好,跟郭縣尉一同過來。

  韓徹先翻開戶籍冊,驚得差點沒拿穩。

  「四千七百餘人?」(1)

  縱使韓徹再不熟悉古代,也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他也著實沒想到,作為一個縣,總人口才這麼點。

  安南是下等縣,又隸屬南方邊境。但它這個縣的總面積,卻足有八千六百多平方公里。

  這麼說吧,韓徹穿越前的老家也是一個小縣城,總面積才一千七百多平方公里,但常住人口數量卻有近一百二十萬。

  楊縣丞便言道:「大人有所不知,早些年人口還不足兩千人。也幸得聖上聖明,太平年歲,人口數量如今已然增多一倍有餘。」

  當然,這個數字並不十分準確。

  安南地處南方邊境,又多山巒,一些未經教化的土著人又常年居住在森山老林中。朝廷很難管理到位,自然也就無法將其一一登記在冊。

  再者,現代和古代也沒法比。古代封建社會裡,生產工具落後,農業技術落後,再加上各種苛捐雜稅,使得平民生活艱辛,人口增長自然緩慢。

  若碰上太平年歲,百姓還能有個較為安穩的環境,若不幸碰上戰亂,那便是人命如草賤,人口也必然銳減。

  韓徹聽完楊縣丞的,蹙眉又向郭縣尉詢問。

  一個縣衙當然不可能只有少許幾個官員,主簿之下還有典史一名,主管監察獄囚。再有捕快和其他若干小吏,零零散散加一起,總人數為四十六。

  然後在縣之下,還設有鄉和里。

  其中鄉長和里正的主要職責為「課督賦稅」。

  直白一點來講,就是協助縣衙更好的向老百姓增收賦稅。

  這些人都是「未入流」,也就是無品階但有具體崗位的佐雜官,自然也就領取不到朝廷的工資,那麼他們的俸祿便需得縣衙出資。

  而縣衙發給他們的俸祿從何而來?自然是從當地的百姓身上徵收。

  當然,也不能說為了省卻這筆錢,便不要這些佐雜官了。偌大一個縣城,先不說事物繁多,若沒點武裝班底子,也是很危險的。

  然而韓徹穿來也有好幾日,除了那位周典史和兩個跑腿小吏每日留守在縣衙坐班。其他登記在冊,如有具體崗位,也領著俸祿的捕快小吏,他卻沒見著幾個。

  郭縣尉一早便知韓徹會詢問,便告知他:「大人,安南地廣人稀,故多荒礦無主地,常有奸人聚集……」

  奸人指的便是流民和盜寇這一類的,這些人聚集勢必會生事端。郭縣尉的意思是,縣衙里的那些捕快之所以經常見不到人,是去巡查和管理治安了。

  韓徹聽完便沒再說其他的,平靜的讓兩人離去。

  郭縣尉見狀,嘴角不免噙著一抹微笑,與一旁的楊縣丞快速對視了一眼。

  縱使韓徹是縣令,是他們的頂頭上司又如何?他們倆都是本地人,更在縣衙擔任要職多年,可以說,早將整個安南縣裡里外外一把抓。

  便是先頭那位老縣令在任職期間,每有要事,也都會先過問他們倆的意見,做最終的決策。

  韓徹今日這一番了解,也在心中做了總結。

  被架空?沒錢?還沒人?

  韓徹的目光落在戶籍文書上,陷入沉思。

  人,倒也並非沒有。

  第4章

  僱傭

  這日,韓徹又一次吩咐衙役備牛車。

  楊縣丞聽聞他又要下鄉購置物品,心中便笑話起來,他還當京中調遣來的官多有錢,原也不過如此。

  這才幾日,便支撐不住。

  楊縣丞便言道,這等小事,以後不必再報。

  有了楊縣丞的話,後面一連幾日韓徹再吩咐衙役備牛車,效率便起來了。

  楊縣丞是真當韓徹是為了節省銀錢,去鄉下購置。畢竟縣令雖有俸祿,但並不多。真正的大頭,還是衙門油水。

  這部分油水還屬於朝廷半允許的灰色收入,但如今掌管縣衙一幹事務的可是他。

  然而,沒等幾日,郭縣尉便氣沖沖跑來質問,為何這麼大的事情,也不告知他一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