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頁
克制住心中的驚疑惶恐,郭乘開始審理起來此案。
其實長安城周圍的縣,都是給漢國歷代先帝守墓的陵邑縣,這是西漢有著獨特的徒陵制度,也就是將長安城一部分權貴,各地遷來的地方豪強,富商,聚集在皇帝的陵墓外圍,建造邑縣,既能強本弱枝,削弱地方豪強的實力,還能防禦匈奴,也就是在匈奴攻破上谷,漁陽等郡,向長安城衝進時,這些邑縣能夠承擔防禦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陵邑縣裡的人應該都是非富即貴,正常情況下,郭乘作為縣令,不可能沒見過這麼多背後有牽扯的人,也不應該這麼不安——如果他不是在安陵邑縣的話。
陵邑制度能夠實施,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皇帝有足夠的實權作為保障,歷史上,也就漢高祖的長陵和漢武帝茂陵遷徙天下的豪族權貴,其他或多或少都有些水分。
其中,漢惠帝安陵的水分最大,他的陵墓,只是遷過來楚國的部分普通百姓,以及五千樂戶,雖說坊間傳聞這是呂后想以此慰藉生前悶悶不樂的兒子,但情況就是這邊一直沒什麼大的權貴,樂戶還想往別處跑,流出了不少人口,以至於早期規模甚至達不到萬戶的『縣令』,只能稱作縣長,剩下人慢慢繁衍生息幾十年,才終於達到了萬戶的規模。
這種情況下,安陵邑縣基本沒有多少像樣的權貴,頂多就是些有錢的富戶,他們或多或少的是有些關係,可也請不到縣衙,更不會聚集這麼多啊!
所以何玄君這個屬下怎麼有這麼大人脈的?
疑惑反覆湧上心頭,差點讓一心一用的郭乘沒聽清楚何玄君所報的內容,就連面容都難以掩蓋,好在,這正好符合現在需要表現的情緒,也沒有人覺得異樣。
「……此一人私傳我與陳尉曹有私……」
「……吳田將徭役分而管之,尋理由將人劃死上報,再由俞晉從戶籍上修做捕來的野人,轉手賣與他人,有時甚至人還未劃死,便已經將人轉手,好將縣裡撥來的役糧與食鹽等物倒賣於他人……」
「……現今可查證據,有本鄉被轉生賣至公西家的李牛,其人與家人正在外面,還未曾相見,還有三個言自為良家子的男子,身契與人皆已帶到,此外,屬下也從舊檔當中,查出李牛的作假文書,還請縣令查閱。」
將此案的前因後果,作案手法講清楚,何玄君將手中的證據呈到了縣令郭乘面前,隨即又道:
「吳田假賣良人至今還在行之,昨日陳尉曹已經帶人前去核查徭役人數,今日午時便能拿著證據,將其吳田押解回來,俞晉也已經被拿下,還請縣令定奪判罰。」
何玄君交代得足夠清晰,縣令郭乘也總算是將前因後果理清楚,雖然有些細節還是含糊不清,但她的態度極為清楚,懲處這兩個吏目,同時不打算繼續追查還有什麼人在傳謠,只要洗清身上污名,不再有人栽贓就好。
這正合郭乘心意。
沒辦法,現在縣衙正堂里坐的是滿滿當當,兩側有崔英顧遲,聞世弘等太學學子,還有跟隨而來的兩個本地鄉老,以及需要負責此事的獄掾和屬下獄史,獄吏,再加上何玄君和縣令郭乘以及他的主簿和慣用的文書,能有十幾號人在。
如此眾目睽睽之下,不是有沒有徇私舞弊心思的問題了,是何玄君要是繼續爭執身上謠言,郭乘就得硬著頭皮查,而那些話既然都傳到他耳朵里,私底下不知有多少人在說,那可真是罰也是錯,不罰也是錯了!
深深地看了一眼何玄君,郭乘沒有言語,而是低下頭,仔細看過物證,確定真有問題後,這才對著左右小吏道:
「把李牛家人帶進來。」
小吏應諾,隨即出去將人帶來。
沒過多久,人還未至,老婦的痛哭聲便傳了過來,很快,一個有些矮小的青年男子,便架著痛哭流涕的老婦人走了進來,旁邊還跟著個頭髮斑白,但並未到五十歲的老翁。
這三人衣著破爛,面容瘦削,遠遜尋常人家,一進入廳堂內,那老婦人便滑跪下去,邊哭邊詢問道:「縣父母,縣父啊,我的兒還活著嗎?」
這聲音沙啞悲痛,聽的人於心不忍,旁觀的聞世弘看著他們破敗的衣裳,忍不住長嘆。
任何時代,底層人家突然失去一個成年的勞動力,都是巨大的打擊,李家也是如此,李牛服勞役時已經娶妻生子,死亡噩耗傳來後,他們甚至沒有多少時間悲傷,就要面臨農忙人手不足,剩餘老弱病殘根本耕不完地,沒辦法精耕細作,只能粗種,後續更沒辦法三五日就去除草施肥,好保證收成的困境。
那年,他們收下來的糧食,根本不夠一家人嚼用到第一年夏收。
為了彌補虧空,李牛妻子改嫁他人,將聘禮留在了家裡購買糧食,十六歲正長個子,能吃窮老子的小兒子李猛,悶頭去田裡慢慢除草,哪怕餓得連麥稈都想要啃一啃,也只能拿繩子把肚皮勒緊了,繼續忍。
就這麼硬熬,一家人總算是熬了過來,也好不容易撫平了失去親人的傷痛,可昨日突然來了一群人,告訴他們說,兒子有可能還活著,讓他們去認一認,這些年硬熬下來的苦難,與失去親人的悲傷,剎那間全都涌了上來,直到現在,仍情緒激動到不能自已。
老婦人哭喊,那老翁,幼弟,又哪個停止擦淚了?
看著這一家子的模樣,郭乘心裡也有些不是滋味,也沒喝止他們啼哭,聲音也不自覺放緩了些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其實長安城周圍的縣,都是給漢國歷代先帝守墓的陵邑縣,這是西漢有著獨特的徒陵制度,也就是將長安城一部分權貴,各地遷來的地方豪強,富商,聚集在皇帝的陵墓外圍,建造邑縣,既能強本弱枝,削弱地方豪強的實力,還能防禦匈奴,也就是在匈奴攻破上谷,漁陽等郡,向長安城衝進時,這些邑縣能夠承擔防禦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陵邑縣裡的人應該都是非富即貴,正常情況下,郭乘作為縣令,不可能沒見過這麼多背後有牽扯的人,也不應該這麼不安——如果他不是在安陵邑縣的話。
陵邑制度能夠實施,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皇帝有足夠的實權作為保障,歷史上,也就漢高祖的長陵和漢武帝茂陵遷徙天下的豪族權貴,其他或多或少都有些水分。
其中,漢惠帝安陵的水分最大,他的陵墓,只是遷過來楚國的部分普通百姓,以及五千樂戶,雖說坊間傳聞這是呂后想以此慰藉生前悶悶不樂的兒子,但情況就是這邊一直沒什麼大的權貴,樂戶還想往別處跑,流出了不少人口,以至於早期規模甚至達不到萬戶的『縣令』,只能稱作縣長,剩下人慢慢繁衍生息幾十年,才終於達到了萬戶的規模。
這種情況下,安陵邑縣基本沒有多少像樣的權貴,頂多就是些有錢的富戶,他們或多或少的是有些關係,可也請不到縣衙,更不會聚集這麼多啊!
所以何玄君這個屬下怎麼有這麼大人脈的?
疑惑反覆湧上心頭,差點讓一心一用的郭乘沒聽清楚何玄君所報的內容,就連面容都難以掩蓋,好在,這正好符合現在需要表現的情緒,也沒有人覺得異樣。
「……此一人私傳我與陳尉曹有私……」
「……吳田將徭役分而管之,尋理由將人劃死上報,再由俞晉從戶籍上修做捕來的野人,轉手賣與他人,有時甚至人還未劃死,便已經將人轉手,好將縣裡撥來的役糧與食鹽等物倒賣於他人……」
「……現今可查證據,有本鄉被轉生賣至公西家的李牛,其人與家人正在外面,還未曾相見,還有三個言自為良家子的男子,身契與人皆已帶到,此外,屬下也從舊檔當中,查出李牛的作假文書,還請縣令查閱。」
將此案的前因後果,作案手法講清楚,何玄君將手中的證據呈到了縣令郭乘面前,隨即又道:
「吳田假賣良人至今還在行之,昨日陳尉曹已經帶人前去核查徭役人數,今日午時便能拿著證據,將其吳田押解回來,俞晉也已經被拿下,還請縣令定奪判罰。」
何玄君交代得足夠清晰,縣令郭乘也總算是將前因後果理清楚,雖然有些細節還是含糊不清,但她的態度極為清楚,懲處這兩個吏目,同時不打算繼續追查還有什麼人在傳謠,只要洗清身上污名,不再有人栽贓就好。
這正合郭乘心意。
沒辦法,現在縣衙正堂里坐的是滿滿當當,兩側有崔英顧遲,聞世弘等太學學子,還有跟隨而來的兩個本地鄉老,以及需要負責此事的獄掾和屬下獄史,獄吏,再加上何玄君和縣令郭乘以及他的主簿和慣用的文書,能有十幾號人在。
如此眾目睽睽之下,不是有沒有徇私舞弊心思的問題了,是何玄君要是繼續爭執身上謠言,郭乘就得硬著頭皮查,而那些話既然都傳到他耳朵里,私底下不知有多少人在說,那可真是罰也是錯,不罰也是錯了!
深深地看了一眼何玄君,郭乘沒有言語,而是低下頭,仔細看過物證,確定真有問題後,這才對著左右小吏道:
「把李牛家人帶進來。」
小吏應諾,隨即出去將人帶來。
沒過多久,人還未至,老婦的痛哭聲便傳了過來,很快,一個有些矮小的青年男子,便架著痛哭流涕的老婦人走了進來,旁邊還跟著個頭髮斑白,但並未到五十歲的老翁。
這三人衣著破爛,面容瘦削,遠遜尋常人家,一進入廳堂內,那老婦人便滑跪下去,邊哭邊詢問道:「縣父母,縣父啊,我的兒還活著嗎?」
這聲音沙啞悲痛,聽的人於心不忍,旁觀的聞世弘看著他們破敗的衣裳,忍不住長嘆。
任何時代,底層人家突然失去一個成年的勞動力,都是巨大的打擊,李家也是如此,李牛服勞役時已經娶妻生子,死亡噩耗傳來後,他們甚至沒有多少時間悲傷,就要面臨農忙人手不足,剩餘老弱病殘根本耕不完地,沒辦法精耕細作,只能粗種,後續更沒辦法三五日就去除草施肥,好保證收成的困境。
那年,他們收下來的糧食,根本不夠一家人嚼用到第一年夏收。
為了彌補虧空,李牛妻子改嫁他人,將聘禮留在了家裡購買糧食,十六歲正長個子,能吃窮老子的小兒子李猛,悶頭去田裡慢慢除草,哪怕餓得連麥稈都想要啃一啃,也只能拿繩子把肚皮勒緊了,繼續忍。
就這麼硬熬,一家人總算是熬了過來,也好不容易撫平了失去親人的傷痛,可昨日突然來了一群人,告訴他們說,兒子有可能還活著,讓他們去認一認,這些年硬熬下來的苦難,與失去親人的悲傷,剎那間全都涌了上來,直到現在,仍情緒激動到不能自已。
老婦人哭喊,那老翁,幼弟,又哪個停止擦淚了?
看著這一家子的模樣,郭乘心裡也有些不是滋味,也沒喝止他們啼哭,聲音也不自覺放緩了些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