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頁
此時,只見一個瘦骨嶙峋的男子,從身上捉下一個虱子掐死,馬上啐一口:「要我說,就該給那什麼居士找個男人,管管她,殺一殺威風,焉知那女子,不打幾巴掌,便不會規矩!」
屠戶娘子不服氣,揚起手中的大鐵刀: 「閉上你的臭嘴,戲文里還有花木蘭和穆桂英呢!真上陣殺敵,你就是那軟腳蝦!」
那男子被這氣勢嚇得後退幾步。
眾人指指點點笑他果然是軟腳蝦。
忽然有一人衝出來,抓著他的衣領大聲道: 「來人,他就是先前偷我家銀子的賊人,將他壓到官府去!」
大家連忙低頭看顧自己的金銀財物。
什麼牝雞司晨,大抵都比不上自己的錢袋子重要。
……
黛玉放下手中的筆,仿佛放下戰場上的兵刃,她揉了揉有些酸痛的虎口。
天色陰沉似是有雨。
時機成熟?
似乎還差點火候。
第 219 章
滿城腥風血雨中, 忽而有人如夢初醒,將事情鬧大的始作俑者,分明就是瀟湘居士。
可恨她在文壇頗負盛名, 幾句話便攪弄風雲。
況且早就聽聞她與粵海那位將軍夫人是表親,沆瀣一氣。
瀟湘居士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有恃無恐,口吐狂言,乃是朝中幾位林大人為其撐腰!
御史大人口誅筆伐,更有王子騰一派, 糾集整個翰林院罷工反抗。
還要多謝林大人, 養了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好女兒!
「林大人, 你縱容女兒, 霍亂朝綱,枉為人父。」
御史大人指著兩林如海的鼻子, 恨不得將林如海罵得當場觸柱身亡。
林若海不動如山, 靜靜看著王子騰領著翰林院那一群翰林發瘋。
王子騰當然要發瘋,他明面上被調任朝中,手上卻沒了兵權,也斷掉商路。
朱謙歷來無腦維護林如海,自己先跳出來:「老夫竟是不知, 林大人如何縱容其女霍亂朝綱了!」
果然, 男人吵起架來比一群女子吵吵嚷嚷更可怕。
叫嚷的聲音一浪大過一浪,大有當庭械鬥的架勢。
周太后在珠簾之後揉了揉發脹的腦門, 深吸一口氣, 安撫的拍拍懵懂無知的兒子。
緩緩跨步出去, 居高臨下,氣沉丹田:「霍亂朝綱的, 是你們!」
「外敵未入,內亂自起,你們做出這個樣子,分明是見不得哀家。」
「哀家一介婦人,迫不得已垂簾聽政,諸位大臣,有何不滿?」
群臣鴉雀無聲。
說到底也沒有什麼不滿,太后娘娘並未以權謀私。
周家上下無人雞犬升天,周大人並未受到重用,依舊在文淵館修書。
周家幾個旁支犯事的子孫被處以極刑。
太后娘娘已足夠鐵面無私。
朝中重大的決策,娘娘也廣開言路,聽大臣意見,對內十分的節儉,從不奢靡。
那一群人嗡聲嗡氣:「還請太后娘娘收回成命。」
收回什麼成命?
周太后看著那些人義正辭嚴的模樣,仿佛全天下他最忠心耿耿,只覺得他們不去唱戲當角兒實在可惜。
太后冷笑:「那哀家是不是再找幾個顧命大臣,從此便安守宮苑之中?」
大臣們沉默了,這樣最好不過。
王子騰很願意肝腦塗地,當這個顧命大臣。
周太后垂睫冷笑:「你們是在威脅哀家?」
復又抬起頭: 「你們當真以為,離了你們,朝廷便運轉不得?」
果然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翰林院那一群烏合之眾用沉默,來表示無聲的反抗。
周太后微微擺手:「罷了,諸位為國辛勞,明日不必上朝,戶部會將銀子送到府上,散朝。」
他們沒有聽錯。
散朝。
一群翰林學士被禁衛軍,半趕半扔逐出宮門。
當中有個別想觸柱以死明志,馬上就被人扣住捆起來。
死也死不成,綁成麻花的樣子押解出宮,屈辱不堪。
翰林院如何會停擺?
早已有人預備妥當,沒有一絲猶豫,輕輕鬆鬆便接手了整個翰林院的工作。
讀書識字,能寫文章的又不只有那幾個自命清高的進士老爺?
瀟湘居士林黛玉,系出名門,一家子都是從翰林苑走出來的。
主持一個小小的翰林院運作豈能難得住她?
黛玉已經為這一日預備了很久。
聽到翰林院似有不滿,欲罷工威脅。
黛玉提前對一批識字的宮女進行訓練。
故而整個翰林院運轉如常,除了井井有條,便只剩井井有條。
大臣們也看明白,太傅大人一言不發,最有希望和太后槍聲的朱謙大人,也選擇沉默。
至於那位悶聲不響的林大人,愛女如痴,此事少不得他推波助瀾。
況且那翰林院交割的文書,卻也挑不出多少錯處。
女子做事心細年輕,手腳麻利,比起那些年歲良莠不齊的進士。
各項公文完成的甚至更為漂亮。
殺雞儆猴,很多人都存著觀望態度,縱使心中不滿並不表露出來。
而今周太后勢大,總有一日等她風光過後,自然有口誅筆伐之時。
屠戶娘子不服氣,揚起手中的大鐵刀: 「閉上你的臭嘴,戲文里還有花木蘭和穆桂英呢!真上陣殺敵,你就是那軟腳蝦!」
那男子被這氣勢嚇得後退幾步。
眾人指指點點笑他果然是軟腳蝦。
忽然有一人衝出來,抓著他的衣領大聲道: 「來人,他就是先前偷我家銀子的賊人,將他壓到官府去!」
大家連忙低頭看顧自己的金銀財物。
什麼牝雞司晨,大抵都比不上自己的錢袋子重要。
……
黛玉放下手中的筆,仿佛放下戰場上的兵刃,她揉了揉有些酸痛的虎口。
天色陰沉似是有雨。
時機成熟?
似乎還差點火候。
第 219 章
滿城腥風血雨中, 忽而有人如夢初醒,將事情鬧大的始作俑者,分明就是瀟湘居士。
可恨她在文壇頗負盛名, 幾句話便攪弄風雲。
況且早就聽聞她與粵海那位將軍夫人是表親,沆瀣一氣。
瀟湘居士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有恃無恐,口吐狂言,乃是朝中幾位林大人為其撐腰!
御史大人口誅筆伐,更有王子騰一派, 糾集整個翰林院罷工反抗。
還要多謝林大人, 養了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好女兒!
「林大人, 你縱容女兒, 霍亂朝綱,枉為人父。」
御史大人指著兩林如海的鼻子, 恨不得將林如海罵得當場觸柱身亡。
林若海不動如山, 靜靜看著王子騰領著翰林院那一群翰林發瘋。
王子騰當然要發瘋,他明面上被調任朝中,手上卻沒了兵權,也斷掉商路。
朱謙歷來無腦維護林如海,自己先跳出來:「老夫竟是不知, 林大人如何縱容其女霍亂朝綱了!」
果然, 男人吵起架來比一群女子吵吵嚷嚷更可怕。
叫嚷的聲音一浪大過一浪,大有當庭械鬥的架勢。
周太后在珠簾之後揉了揉發脹的腦門, 深吸一口氣, 安撫的拍拍懵懂無知的兒子。
緩緩跨步出去, 居高臨下,氣沉丹田:「霍亂朝綱的, 是你們!」
「外敵未入,內亂自起,你們做出這個樣子,分明是見不得哀家。」
「哀家一介婦人,迫不得已垂簾聽政,諸位大臣,有何不滿?」
群臣鴉雀無聲。
說到底也沒有什麼不滿,太后娘娘並未以權謀私。
周家上下無人雞犬升天,周大人並未受到重用,依舊在文淵館修書。
周家幾個旁支犯事的子孫被處以極刑。
太后娘娘已足夠鐵面無私。
朝中重大的決策,娘娘也廣開言路,聽大臣意見,對內十分的節儉,從不奢靡。
那一群人嗡聲嗡氣:「還請太后娘娘收回成命。」
收回什麼成命?
周太后看著那些人義正辭嚴的模樣,仿佛全天下他最忠心耿耿,只覺得他們不去唱戲當角兒實在可惜。
太后冷笑:「那哀家是不是再找幾個顧命大臣,從此便安守宮苑之中?」
大臣們沉默了,這樣最好不過。
王子騰很願意肝腦塗地,當這個顧命大臣。
周太后垂睫冷笑:「你們是在威脅哀家?」
復又抬起頭: 「你們當真以為,離了你們,朝廷便運轉不得?」
果然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翰林院那一群烏合之眾用沉默,來表示無聲的反抗。
周太后微微擺手:「罷了,諸位為國辛勞,明日不必上朝,戶部會將銀子送到府上,散朝。」
他們沒有聽錯。
散朝。
一群翰林學士被禁衛軍,半趕半扔逐出宮門。
當中有個別想觸柱以死明志,馬上就被人扣住捆起來。
死也死不成,綁成麻花的樣子押解出宮,屈辱不堪。
翰林院如何會停擺?
早已有人預備妥當,沒有一絲猶豫,輕輕鬆鬆便接手了整個翰林院的工作。
讀書識字,能寫文章的又不只有那幾個自命清高的進士老爺?
瀟湘居士林黛玉,系出名門,一家子都是從翰林苑走出來的。
主持一個小小的翰林院運作豈能難得住她?
黛玉已經為這一日預備了很久。
聽到翰林院似有不滿,欲罷工威脅。
黛玉提前對一批識字的宮女進行訓練。
故而整個翰林院運轉如常,除了井井有條,便只剩井井有條。
大臣們也看明白,太傅大人一言不發,最有希望和太后槍聲的朱謙大人,也選擇沉默。
至於那位悶聲不響的林大人,愛女如痴,此事少不得他推波助瀾。
況且那翰林院交割的文書,卻也挑不出多少錯處。
女子做事心細年輕,手腳麻利,比起那些年歲良莠不齊的進士。
各項公文完成的甚至更為漂亮。
殺雞儆猴,很多人都存著觀望態度,縱使心中不滿並不表露出來。
而今周太后勢大,總有一日等她風光過後,自然有口誅筆伐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