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頁
她點頭,轉而又問崔氏:「嫂嫂臉色不好, 身子還好嗎?」
崔氏鬢邊的白髮比先前又多好幾根, 臉色亦是蠟黃。
崔氏嘆氣,扶著迴廊上的柱子:「前兒我娘家來了信, 家裡兄弟不在了。」
大丫鬟上前來攙住她:「我們太太也不容易, 先後聽了兩回喪。」
聽這意思, 是兩個兄弟先後沒了。
滿家子還有老太太鬧得不曾消停,前前後後多少事情要應付。
就算有了兒媳, 賈敏了解大嫂的性子,總歸是操心得不肯放手。
還有迎春那邊,一月里有幾回傳出消息,王爺病重吊著命。
當母親的,總有操不完的心。
賈敏蒼白的安慰一句:「節哀。」
從榮國府回來,賈敏就和林如海說了自己的打算:「我想去江南,看一看玉兒。」
賈敏去信讓黛玉回京,林如海又去信讓女兒先回江南料理老宅修繕和祭祖事宜。
黛玉應當中途就改了道。
林如海見妻子主動提及,頷首道:
「也好,聖上有意讓我去當巡南的欽差,你也好幾年不曾出門。」
既然林如海公務上要去,夫妻一起出門,再好不過。
好在二人都不是那等奢靡享受之人,預備出行的東西,並不繁瑣。
南巡欽差的重任落在林如海頭上,對東宮太子而言,不是好事。
這位林大人平日悶聲不響,對貪墨一事卻從不手軟,凡是當官的手上多半不乾淨。
太子殿下不知自己的人會不會留下太惹眼的把柄。
好在林如海不是鐵面無私的朱謙,雖一視同仁,但不會下死手。
這麼看來,似乎也不是一件壞事。
太子問:「父皇為何讓林大人去?」
皇帝陛下換上便裝,對兒子還算和顏悅色:「林大人最合適,原先就是江南出來的大人,先前還管過鹽政,你說朝廷里哪個比他好?」
太子自然見好就收,躬身道:「父皇聖明。」
正是因為林如海管過鹽政,他這一去,江南的錢,肯定都往國庫去,拿不到手了。
太子一日是太子,國庫的錢就不屬於他。
當欽差有一處不好,路上走得慢。
若只往江南去,至多兩月也該到了。
可惜林如海著實是個負責的欽差大人,看看這邊的水患,那邊的桑田,再巡一回河堤。
三月有余,還沒至姑蘇。
那邊冷先生都已經在粵地畫好了圖,趕往江南。
黛玉收拾出祖宅最好的客院給先生住,冷先生對林家祖輩精心養出的園子亦是很滿意。
滿意了,心中歡喜,他便喜歡送黛玉好東西。
自己辛辛苦苦,點燈熬油畫出來的航海圖,送給丫頭正合適:
「你拿去,先生送你的。」
見黛玉似乎不想收。
黛玉原本以為,這張圖多半和先前在西北的那張地圖一樣,要送到東宮手中,最後討聖上歡心。
冷先生堅持,讓黛玉收下:
老先生窩在藤編搖椅里,眯著眼指了指天:「等先生老了,很老很老,那上面又換了人,你再把它獻上去。」
談及此,蒼老的眼眸中掩飾不住落寞。
冷先生:「當今聖上,不稀罕,扔進皇宮庫房也是落灰。」
上面若真有意,早就召集各方能人,輪不到他一個老頭子來操心。
況且,就算東宮動了海上的心思,多是看中海貿能賺取銀兩,焉知東宮上位以後又如何?
至少……
不會同今上一般,對外邦如此忽視。
黛玉收下了先生的禮物。
說是禮物,更像是暫存於此,先生最大的願望是航海圖能為世人所知,讓大家都知道大洋彼岸還有很多神秘的國度。
黛玉來到江南,仍舊有條不紊的開辦學社。
江南文風極盛,時人推崇才女,黛玉再版的文冊剛一面世就被搶購一空,若發起徵文,收到的文章詩詞只多不少。
加之江南富庶,好些商家太太都喜歡贊助銀兩掙一個好名聲。
學社頭一回就招了百來名女學生,筆墨桌椅都比粵地條件好。
等林如海和賈敏南巡到姑蘇,他們女兒瀟湘居士的名聲比他這個當爹的還響亮。
席面上,賈敏宛如眾星捧月。
「您家女兒最有能耐!實在是咱們江南女子的榜樣啊!」
她臉上收住喜色,謙虛道:「過獎,過獎,她如今又出去採風了。」
眾人也遺憾,如果居士不出去採風,今日就能一見了。
先前雖然見過,居士的文章也讀過,但場合終歸是不同的。
那些個夫人奶奶哪怕心裡嘀咕,好端端一個美貌多才的姑娘,什麼人配不得?竟然去做了居士。
卻也不敢多嘴問黛玉姻親人家。
這和問尼姑為何不嫁人,和尚為何不娶妻一樣。
冒犯佛祖,罪過罪過。
黛玉確實去採風了,去的也不願,往那姑蘇寒山寺去拜訪一位故人。
崔氏鬢邊的白髮比先前又多好幾根, 臉色亦是蠟黃。
崔氏嘆氣,扶著迴廊上的柱子:「前兒我娘家來了信, 家裡兄弟不在了。」
大丫鬟上前來攙住她:「我們太太也不容易, 先後聽了兩回喪。」
聽這意思, 是兩個兄弟先後沒了。
滿家子還有老太太鬧得不曾消停,前前後後多少事情要應付。
就算有了兒媳, 賈敏了解大嫂的性子,總歸是操心得不肯放手。
還有迎春那邊,一月里有幾回傳出消息,王爺病重吊著命。
當母親的,總有操不完的心。
賈敏蒼白的安慰一句:「節哀。」
從榮國府回來,賈敏就和林如海說了自己的打算:「我想去江南,看一看玉兒。」
賈敏去信讓黛玉回京,林如海又去信讓女兒先回江南料理老宅修繕和祭祖事宜。
黛玉應當中途就改了道。
林如海見妻子主動提及,頷首道:
「也好,聖上有意讓我去當巡南的欽差,你也好幾年不曾出門。」
既然林如海公務上要去,夫妻一起出門,再好不過。
好在二人都不是那等奢靡享受之人,預備出行的東西,並不繁瑣。
南巡欽差的重任落在林如海頭上,對東宮太子而言,不是好事。
這位林大人平日悶聲不響,對貪墨一事卻從不手軟,凡是當官的手上多半不乾淨。
太子殿下不知自己的人會不會留下太惹眼的把柄。
好在林如海不是鐵面無私的朱謙,雖一視同仁,但不會下死手。
這麼看來,似乎也不是一件壞事。
太子問:「父皇為何讓林大人去?」
皇帝陛下換上便裝,對兒子還算和顏悅色:「林大人最合適,原先就是江南出來的大人,先前還管過鹽政,你說朝廷里哪個比他好?」
太子自然見好就收,躬身道:「父皇聖明。」
正是因為林如海管過鹽政,他這一去,江南的錢,肯定都往國庫去,拿不到手了。
太子一日是太子,國庫的錢就不屬於他。
當欽差有一處不好,路上走得慢。
若只往江南去,至多兩月也該到了。
可惜林如海著實是個負責的欽差大人,看看這邊的水患,那邊的桑田,再巡一回河堤。
三月有余,還沒至姑蘇。
那邊冷先生都已經在粵地畫好了圖,趕往江南。
黛玉收拾出祖宅最好的客院給先生住,冷先生對林家祖輩精心養出的園子亦是很滿意。
滿意了,心中歡喜,他便喜歡送黛玉好東西。
自己辛辛苦苦,點燈熬油畫出來的航海圖,送給丫頭正合適:
「你拿去,先生送你的。」
見黛玉似乎不想收。
黛玉原本以為,這張圖多半和先前在西北的那張地圖一樣,要送到東宮手中,最後討聖上歡心。
冷先生堅持,讓黛玉收下:
老先生窩在藤編搖椅里,眯著眼指了指天:「等先生老了,很老很老,那上面又換了人,你再把它獻上去。」
談及此,蒼老的眼眸中掩飾不住落寞。
冷先生:「當今聖上,不稀罕,扔進皇宮庫房也是落灰。」
上面若真有意,早就召集各方能人,輪不到他一個老頭子來操心。
況且,就算東宮動了海上的心思,多是看中海貿能賺取銀兩,焉知東宮上位以後又如何?
至少……
不會同今上一般,對外邦如此忽視。
黛玉收下了先生的禮物。
說是禮物,更像是暫存於此,先生最大的願望是航海圖能為世人所知,讓大家都知道大洋彼岸還有很多神秘的國度。
黛玉來到江南,仍舊有條不紊的開辦學社。
江南文風極盛,時人推崇才女,黛玉再版的文冊剛一面世就被搶購一空,若發起徵文,收到的文章詩詞只多不少。
加之江南富庶,好些商家太太都喜歡贊助銀兩掙一個好名聲。
學社頭一回就招了百來名女學生,筆墨桌椅都比粵地條件好。
等林如海和賈敏南巡到姑蘇,他們女兒瀟湘居士的名聲比他這個當爹的還響亮。
席面上,賈敏宛如眾星捧月。
「您家女兒最有能耐!實在是咱們江南女子的榜樣啊!」
她臉上收住喜色,謙虛道:「過獎,過獎,她如今又出去採風了。」
眾人也遺憾,如果居士不出去採風,今日就能一見了。
先前雖然見過,居士的文章也讀過,但場合終歸是不同的。
那些個夫人奶奶哪怕心裡嘀咕,好端端一個美貌多才的姑娘,什麼人配不得?竟然去做了居士。
卻也不敢多嘴問黛玉姻親人家。
這和問尼姑為何不嫁人,和尚為何不娶妻一樣。
冒犯佛祖,罪過罪過。
黛玉確實去採風了,去的也不願,往那姑蘇寒山寺去拜訪一位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