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村長連連點頭記下。
說到學習,葉小妮的復學也要提上日程了。
回到家,陳晏初就把這事和葉成林楊眉商量了一下,兩人思索了一下,也同意了。
村子離縣城比較遠,如果重新上學是要住宿的,每個學生帶著對應的乾糧,入學交給食堂,學校才管飯。
可回去和葉然說了這事,他卻死活不答應:「不行,縣裡太遠了,我不放心,雖說有學校管著,但萬一她偷偷溜出去,出了什麼事怎麼辦?」
葉然對讓妹妹去縣裡有陰影,說啥都不同意。
陳晏初思索了一下:「那這樣,我聽村長說這附近幾個村子合辦了一個公社小學,小學初中都有,不如讓她去那先把初中上完,等我們一起考上大學了,帶她去城裡上高中。」
葉然這才點點頭。
接下來村里又忙了起來。
村長列好章程,就立馬召集大家開了大會,一說起掃盲班的事,大家還沒什麼反應,但一說到後面掙錢的事,個個都精神了起來。
有不明白的地方,還不停的追問。
會議一直開了一上午才結束。
下午楊眉就給葉小妮準備了乾糧,就算是上公社小學,也是十天回來一次,一樣需要帶乾糧。
次日送她去報到的時候,葉小妮一筆一下的寫下自己的名字——葉姝。
之前說到給小丫頭起個新的名字,陳晏初一直沒什麼靈感。
昨個見葉小妮在院子裡跑著玩,夕陽餘暉灑在院子裡,照在她陽光明媚的臉上,陳晏初就突然想到這個字。
好在她自己也很喜歡,當天晚上就主動練習寫自己的新名字,興奮的很晚才睡著。
掃盲班沒多久就準備好了。
一聽說可以加工分,知青們都沒拒絕,差錢的都想掙點錢,不差錢的一聽到教書育人也都沒推辭。
在陳晏初的建議下,還分了難中易三個班,易班都是大字不識一個,基本都要從認字開始。
中班是有認字基礎,教一些算術以及閱讀方面的內容。
難班一般都是村里以前上過學的人,基礎比其他人要紮實,學的內容都是村長去縣裡特意托人買的,和養殖種植有關的書籍。
這樣,即使有一天村裡的知青都離開了,其他青年一樣有能力帶著村子繼續學習。
這事有人支持,自然就有人反對。
那些每日勉強掙夠工分,喜歡得過且過的人,覺得參加掃盲班太累,都不願意參與。
而且,種地誰不會啊,家裡從根上幾代都是農民,種了幾十年的地,需不需要學習,自己還不知道嗎?
第113章 平反回京
村長也沒勉強,根據每個家庭以往的能力,把田地都劃分開,願意參與的負責一部分,不願意參與的負責另一部分。
等年底就能見分曉,反正產量少了,後果自行承擔負。
產量多的,則能多分一些分紅。
大家對這結果都挺滿意,有人積極學習,有人等著看笑話。
又過了幾天。
大家剛下工,正要趕回家吃飯,突然聽見村子上空飄出一陣歡快的音樂聲。
正當大夥好奇的時候,村長說話了,他先清了清嗓子,接著說:「今天呢,隊裡買了喇叭和收音機,以後傍晚固定時間,給大家放一會兒廣播,全當消遣了。」
陳晏初聽到後,面帶笑意的回去了。
感覺村里好像在一點點變好。
真好。
上工的時候,陳晏初偶爾會在大院裡播放新聞,聽一聽城裡一系列的政策以及時事。
突然有一天,聽到收音機里播放「黨中央為在這次政治運動中受到打擊、誣陷、迫害的科技、文教等多個領域的知名人士平反......」
這才反應過來,牛棚的人......好像可以離開這裡了。
由於村子消息閉塞,原本去年就可以走的,現在才收到消息。
陳晏初站起身,打算早點回去把消息告訴他們,雖然他和方峪深交流不多,但平日裡採藥送糧,也結交了深厚的情誼。
剛走出院子,就看到好多人往村口跑去,像是在看什麼熱鬧。
陳晏初有些不明所以,拉了個人問:「嬸子,這是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
那人一看是他:「哎呀,陳知青不知道吧?剛剛有人說村口來了幾輛小轎車,裡面坐的不知道是什麼人,現在都去看熱鬧去了。」
說完就跑過去了。
陳晏初心裡好奇,村里板車,拖拉機常見,小轎車還真是沒見過。
他心下一動,也跟著大部隊的腳步過去了。
半路上碰到了剛要回家的葉然,兩人一起跟著大家往村口走,剛走幾步,就見一輛軍綠色的吉普,後面還跟著兩輛黑色的車,方向一轉,往村東頭去了。
那裡是......
陳晏初心裡有些明了,低聲跟葉然說:「估計是來接牛棚的人的。」
葉然有些吃驚:「他們......」
「嗯,上面政策變了,他們可以離開了。」
等他們到的時候,來人已經下車進了屋內。
旁邊的人議論紛紛。
「這怎麼回事啊?不會是牛棚的人又犯啥事了吧?」
「那誰知道,哎,這環境,也不知道他們咋活到現在的。」
「管他們呢,都不是啥好人,好人能關到這個地方?」
說到學習,葉小妮的復學也要提上日程了。
回到家,陳晏初就把這事和葉成林楊眉商量了一下,兩人思索了一下,也同意了。
村子離縣城比較遠,如果重新上學是要住宿的,每個學生帶著對應的乾糧,入學交給食堂,學校才管飯。
可回去和葉然說了這事,他卻死活不答應:「不行,縣裡太遠了,我不放心,雖說有學校管著,但萬一她偷偷溜出去,出了什麼事怎麼辦?」
葉然對讓妹妹去縣裡有陰影,說啥都不同意。
陳晏初思索了一下:「那這樣,我聽村長說這附近幾個村子合辦了一個公社小學,小學初中都有,不如讓她去那先把初中上完,等我們一起考上大學了,帶她去城裡上高中。」
葉然這才點點頭。
接下來村里又忙了起來。
村長列好章程,就立馬召集大家開了大會,一說起掃盲班的事,大家還沒什麼反應,但一說到後面掙錢的事,個個都精神了起來。
有不明白的地方,還不停的追問。
會議一直開了一上午才結束。
下午楊眉就給葉小妮準備了乾糧,就算是上公社小學,也是十天回來一次,一樣需要帶乾糧。
次日送她去報到的時候,葉小妮一筆一下的寫下自己的名字——葉姝。
之前說到給小丫頭起個新的名字,陳晏初一直沒什麼靈感。
昨個見葉小妮在院子裡跑著玩,夕陽餘暉灑在院子裡,照在她陽光明媚的臉上,陳晏初就突然想到這個字。
好在她自己也很喜歡,當天晚上就主動練習寫自己的新名字,興奮的很晚才睡著。
掃盲班沒多久就準備好了。
一聽說可以加工分,知青們都沒拒絕,差錢的都想掙點錢,不差錢的一聽到教書育人也都沒推辭。
在陳晏初的建議下,還分了難中易三個班,易班都是大字不識一個,基本都要從認字開始。
中班是有認字基礎,教一些算術以及閱讀方面的內容。
難班一般都是村里以前上過學的人,基礎比其他人要紮實,學的內容都是村長去縣裡特意托人買的,和養殖種植有關的書籍。
這樣,即使有一天村裡的知青都離開了,其他青年一樣有能力帶著村子繼續學習。
這事有人支持,自然就有人反對。
那些每日勉強掙夠工分,喜歡得過且過的人,覺得參加掃盲班太累,都不願意參與。
而且,種地誰不會啊,家裡從根上幾代都是農民,種了幾十年的地,需不需要學習,自己還不知道嗎?
第113章 平反回京
村長也沒勉強,根據每個家庭以往的能力,把田地都劃分開,願意參與的負責一部分,不願意參與的負責另一部分。
等年底就能見分曉,反正產量少了,後果自行承擔負。
產量多的,則能多分一些分紅。
大家對這結果都挺滿意,有人積極學習,有人等著看笑話。
又過了幾天。
大家剛下工,正要趕回家吃飯,突然聽見村子上空飄出一陣歡快的音樂聲。
正當大夥好奇的時候,村長說話了,他先清了清嗓子,接著說:「今天呢,隊裡買了喇叭和收音機,以後傍晚固定時間,給大家放一會兒廣播,全當消遣了。」
陳晏初聽到後,面帶笑意的回去了。
感覺村里好像在一點點變好。
真好。
上工的時候,陳晏初偶爾會在大院裡播放新聞,聽一聽城裡一系列的政策以及時事。
突然有一天,聽到收音機里播放「黨中央為在這次政治運動中受到打擊、誣陷、迫害的科技、文教等多個領域的知名人士平反......」
這才反應過來,牛棚的人......好像可以離開這裡了。
由於村子消息閉塞,原本去年就可以走的,現在才收到消息。
陳晏初站起身,打算早點回去把消息告訴他們,雖然他和方峪深交流不多,但平日裡採藥送糧,也結交了深厚的情誼。
剛走出院子,就看到好多人往村口跑去,像是在看什麼熱鬧。
陳晏初有些不明所以,拉了個人問:「嬸子,這是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
那人一看是他:「哎呀,陳知青不知道吧?剛剛有人說村口來了幾輛小轎車,裡面坐的不知道是什麼人,現在都去看熱鬧去了。」
說完就跑過去了。
陳晏初心裡好奇,村里板車,拖拉機常見,小轎車還真是沒見過。
他心下一動,也跟著大部隊的腳步過去了。
半路上碰到了剛要回家的葉然,兩人一起跟著大家往村口走,剛走幾步,就見一輛軍綠色的吉普,後面還跟著兩輛黑色的車,方向一轉,往村東頭去了。
那裡是......
陳晏初心裡有些明了,低聲跟葉然說:「估計是來接牛棚的人的。」
葉然有些吃驚:「他們......」
「嗯,上面政策變了,他們可以離開了。」
等他們到的時候,來人已經下車進了屋內。
旁邊的人議論紛紛。
「這怎麼回事啊?不會是牛棚的人又犯啥事了吧?」
「那誰知道,哎,這環境,也不知道他們咋活到現在的。」
「管他們呢,都不是啥好人,好人能關到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