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頁
「其餘大人也是衷心耿耿,許尚書更是於國有大功。」
「老夫私底下說一句得罪其他人的話,前些年各地災情頻發,若無民生部和你頻出手段,局勢絕不會這般好。」
「老夫已然時日無多——」
見到許玥想說什麼,他抬手壓制。
暢快的說了下去:
「都說我一生歷經三朝,說來,真正站穩腳跟還是從先帝那一朝,那會兒和現在可不一樣。」崔首輔意味深長的笑了。
到底顧念皇室顏面,沒多說什麼。
之後才說起喚許玥相見的真正意圖:在其死後,希望她在必要的時候能勸著陛下一些,不要貪功冒進。
許玥心中動容。
所有人對崔首輔的印象都差不多,一個穩重沉著的老臣,性格不似李尚書那般鮮明,也不如程閣老圓滑。
好似可有可無。
但大周這架高速前進的馬車。
總要有人及時踩剎車。
皇權高高在上,天子大權在握,崔首輔在的時候有足夠的資歷去勸說,卻憂慮自己走後,無人會去這樣做。
忠言逆耳,就是這個道理。
「下官……我必將此言謹記於心,絕不會忘。」
許玥認真的看著崔首輔,一字一句有如泰山之重,旁邊的崔昭忍不住抬頭看了她一眼。
半晌,崔首輔端凝的神情一松,終於像一個病重的花甲老人。
他心口一處大石放下了。
…………
許玥走後。
室內一片安靜,藥氣濃厚。
剛才一言不發的崔昭疑惑的開口:「祖父為何要交代許尚書,她雖勢盛,但終究年輕了些。」
年輕氣盛,更會激進才是。
「那是你和許尚書相處的太少,不懂她的為人。」崔首輔耐心教導自己的嫡長孫。
日後崔家要交到他手上的。
「有些人,七老八十了還是幼稚狂妄,不懂收斂,可有些人,卻是骨子裡便安定寧和,行事無不謹慎。」
「您是說,許尚書就是後一種人?」
「是。」
崔首輔點點頭,沉吟一會兒,又說了自己的小心思:「我走之後,內閣必定要補上人,且大概不止一個。」
從前內閣只三人,本就太少。
「這份殊榮誰都想要,不過有資格補上的人,本就不多,掰一掰手指,戶部李尚書是板上釘釘。」
「余尚書主管吏部,本就權高,為了制衡恐怕入不了內閣,除非他願意換一個地方……也不太可能。」
對朝中這些人,崔首輔如數家珍。
一一點評。
這也相當於他這位老臣,對朝廷各位大佬的一次剖析,常人即便付出一切,也難聽到一星半點。
於是,崔昭恨不得將祖父的話刻進心裡去,忍不住發問:
「您這樣講,難道許尚書會有機會?」
「本尚在兩可之間。」
崔首輔面上露出疲態,卻還是撐住要繼續說下去:
「但加上她身上的聖眷就不一樣了。」
「聖眷,有時候不值一提。」
「有時候卻重若千鈞!」
第477章 諡號文忠,香餌
崔首輔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熬過了康寧三年的年關。
不少人以為這位老臣又過了一劫——畢竟冬日身子不好將養,許多病症,都是開了春地氣一暖,人就活過來了。
天子也這樣覺得。
還為此,在年節之時賞下親筆所書的福字,以慰老臣之心。
誰知才剛出了元宵節,崔府傳出來的消息急轉而下,這時外頭人才知道,原來崔首輔一直喝參湯吊著命。
過了年節,許是放下執念。
身子骨每況愈下,天子不顧風雪親往府中探望,亦不能改。
康寧四年二月初一。
春寒料峭。
內閣首輔、三朝老臣崔貞於京城家中薨逝,子孫環繞床前。
許玥聞聽消息,心中有一瞬的觸動,崔首輔的名為「貞」,一輩子所行也無愧這個名字,忠貞無悔。
直到將亡之時。
還惦記著不要因自己的死訊,攪亂開年的福氣……又何至於此呢,她微微嘆氣,吩咐家中下人:
「將過年喜慶的裝飾都換下去吧,崔首輔雖與許家無親戚關係,卻是朝中的威重之臣,也是我的前輩。」
家中人自無不可。
只是不要那麼喜慶而已,又不是要披麻戴孝,本來過了元宵節,過日子的人家就沒那麼多講究了。
像許玥這樣做的人不止一個。
歸根究底,崔首輔並不是嫉賢妒能、攬權不交的主,反而時常與人為善。
不論是為了在陛下面前做樣子,還是真心如此,表示哀戚的人家不少,連天子連日來都為崔首輔換上了素衣。
可見人心所向。
大朝會上,主管禮部的程閣老請天子為崔首輔定下諡號。
時人講究蓋棺定論。
一個人的是非功過,要到死了躺在棺材裡才能做出結論,而對君王臣子這些人來說,諡號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諡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
禮部呈上擬定的諡號自無不佳,天子沉吟片刻,最終決定了下來——
文忠!
這是一個頂尖的諡號,只略略次於文正,更加符合崔首輔的為人、功績。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老夫私底下說一句得罪其他人的話,前些年各地災情頻發,若無民生部和你頻出手段,局勢絕不會這般好。」
「老夫已然時日無多——」
見到許玥想說什麼,他抬手壓制。
暢快的說了下去:
「都說我一生歷經三朝,說來,真正站穩腳跟還是從先帝那一朝,那會兒和現在可不一樣。」崔首輔意味深長的笑了。
到底顧念皇室顏面,沒多說什麼。
之後才說起喚許玥相見的真正意圖:在其死後,希望她在必要的時候能勸著陛下一些,不要貪功冒進。
許玥心中動容。
所有人對崔首輔的印象都差不多,一個穩重沉著的老臣,性格不似李尚書那般鮮明,也不如程閣老圓滑。
好似可有可無。
但大周這架高速前進的馬車。
總要有人及時踩剎車。
皇權高高在上,天子大權在握,崔首輔在的時候有足夠的資歷去勸說,卻憂慮自己走後,無人會去這樣做。
忠言逆耳,就是這個道理。
「下官……我必將此言謹記於心,絕不會忘。」
許玥認真的看著崔首輔,一字一句有如泰山之重,旁邊的崔昭忍不住抬頭看了她一眼。
半晌,崔首輔端凝的神情一松,終於像一個病重的花甲老人。
他心口一處大石放下了。
…………
許玥走後。
室內一片安靜,藥氣濃厚。
剛才一言不發的崔昭疑惑的開口:「祖父為何要交代許尚書,她雖勢盛,但終究年輕了些。」
年輕氣盛,更會激進才是。
「那是你和許尚書相處的太少,不懂她的為人。」崔首輔耐心教導自己的嫡長孫。
日後崔家要交到他手上的。
「有些人,七老八十了還是幼稚狂妄,不懂收斂,可有些人,卻是骨子裡便安定寧和,行事無不謹慎。」
「您是說,許尚書就是後一種人?」
「是。」
崔首輔點點頭,沉吟一會兒,又說了自己的小心思:「我走之後,內閣必定要補上人,且大概不止一個。」
從前內閣只三人,本就太少。
「這份殊榮誰都想要,不過有資格補上的人,本就不多,掰一掰手指,戶部李尚書是板上釘釘。」
「余尚書主管吏部,本就權高,為了制衡恐怕入不了內閣,除非他願意換一個地方……也不太可能。」
對朝中這些人,崔首輔如數家珍。
一一點評。
這也相當於他這位老臣,對朝廷各位大佬的一次剖析,常人即便付出一切,也難聽到一星半點。
於是,崔昭恨不得將祖父的話刻進心裡去,忍不住發問:
「您這樣講,難道許尚書會有機會?」
「本尚在兩可之間。」
崔首輔面上露出疲態,卻還是撐住要繼續說下去:
「但加上她身上的聖眷就不一樣了。」
「聖眷,有時候不值一提。」
「有時候卻重若千鈞!」
第477章 諡號文忠,香餌
崔首輔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熬過了康寧三年的年關。
不少人以為這位老臣又過了一劫——畢竟冬日身子不好將養,許多病症,都是開了春地氣一暖,人就活過來了。
天子也這樣覺得。
還為此,在年節之時賞下親筆所書的福字,以慰老臣之心。
誰知才剛出了元宵節,崔府傳出來的消息急轉而下,這時外頭人才知道,原來崔首輔一直喝參湯吊著命。
過了年節,許是放下執念。
身子骨每況愈下,天子不顧風雪親往府中探望,亦不能改。
康寧四年二月初一。
春寒料峭。
內閣首輔、三朝老臣崔貞於京城家中薨逝,子孫環繞床前。
許玥聞聽消息,心中有一瞬的觸動,崔首輔的名為「貞」,一輩子所行也無愧這個名字,忠貞無悔。
直到將亡之時。
還惦記著不要因自己的死訊,攪亂開年的福氣……又何至於此呢,她微微嘆氣,吩咐家中下人:
「將過年喜慶的裝飾都換下去吧,崔首輔雖與許家無親戚關係,卻是朝中的威重之臣,也是我的前輩。」
家中人自無不可。
只是不要那麼喜慶而已,又不是要披麻戴孝,本來過了元宵節,過日子的人家就沒那麼多講究了。
像許玥這樣做的人不止一個。
歸根究底,崔首輔並不是嫉賢妒能、攬權不交的主,反而時常與人為善。
不論是為了在陛下面前做樣子,還是真心如此,表示哀戚的人家不少,連天子連日來都為崔首輔換上了素衣。
可見人心所向。
大朝會上,主管禮部的程閣老請天子為崔首輔定下諡號。
時人講究蓋棺定論。
一個人的是非功過,要到死了躺在棺材裡才能做出結論,而對君王臣子這些人來說,諡號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諡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
禮部呈上擬定的諡號自無不佳,天子沉吟片刻,最終決定了下來——
文忠!
這是一個頂尖的諡號,只略略次於文正,更加符合崔首輔的為人、功績。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