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頁
可惜,唐昭宗失敗了。】
【歷史,對唐昭宗深感扼腕,因為他已經把所能做的做到極限。
他能做的,也極為有限。
自古亡國,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要知道唐昭宗當年也是被稱之為神氣雄俊,有會昌之遺風之君。
大唐亡國,其禍亂之來有漸積,積重難返,及其大勢已去,岌岌已危。
昭宗為人明雋,初亦有志於興復,想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但外患已成,皇帝也未經戎馬,識人不明,內無賢佐。「1」
最後只能四處飄蕩,如同無根之浮萍。】
【不乖的皇帝怎麼辦?那就挾天子。
想成為皇帝但出師無名怎麼辦?正面例子漢獻帝的結局就在那裡, 『挾天子以令諸侯』。
唐昭宗一步步淪為了被人挾持的「唐獻宗」,被藩王玩弄於股掌之間,成為藩王搶奪的對象嘗盡人間百態,受盡艱辛苦楚,毫無自保之力。】
【天佑元年(904年),朱溫發兵攻陷長安,殺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後大肆剷除朝官。
於天佑四年(907年),朱溫終逼哀帝禪位,改國號梁,定都於開封。唐朝滅亡,立國共290年。】「1」
【藩為「保衛」,鎮乃軍鎮;唐玄宗當年大量擴充防戍軍鎮,設立天寶十節度,本是作保衛家國安全,防止異族進犯之用。「1」
但,終是毀了唐朝。】
「原來是這個渾小子搞的制度!」
李淵氣到跳腳,尤其是看到李唐真亡了,本就身體不好的他更是直接暈厥過去,被太醫救醒後的李淵開始扎李隆基了小人。
安撫好了老父親,李世民也癱倒在塌上了。
其他臣子好不到哪裡去。
長孫無忌眼中閃著淚花,嘆氣輕聲道: 「晚唐就像個病弱老者,即使扁鵲重生,也藥石無醫,或許唐昭宗慢慢將養還能多活幾天吧。」
周邊臣子何嘗不懂這個道理: 「所以沒有將養的結果就是削藩這劑猛藥下去,一命嗚呼。」
這人真蠢,他們想。
「韜光養晦不好嗎?為何到處發號施令?自己幾斤幾兩沒數嗎?弱小的時候不懂得隱忍,一味不自量力地蠻幹最後就是害人害己,自取其辱。」
「十萬個新兵蛋子能做什麼?那些藩王手中可都是百戰邊兵,作何要去挑釁他們……」
不可控制的情緒,讓他們變成仙幕所說的那種『上帝視角』。
他們責怪。
但他們不能責怪,因為就像仙幕所言那般,唐昭宗盡力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唐朝沉疴積累已久,不是他們陛下這種絕世聖君,命世之才,誰能力挽狂瀾?
無法扭轉必敗困局,不能怪唐昭宗。
畢竟他只是個生錯時代的君王罷了,若是生在安穩之時,也能勉強算個平平無奇的明主。
【大唐表面上亡了,但實際上還有一絲魂魄在。】
傷心的君臣循聲望氣,一時之間心底深處湧起一股熱流。
「大唐魂魄尚在,難道是有後生在亂世之中建唐?」
如,如劉備建蜀漢那般,讓大唐的氣魄殘存?
真的有這種人嗎?那他這個皇帝做的好不好有沒有給他們這些老祖宗丟臉?
【還記得我們提到唐昭宗滅藩王時提的李克用嗎?】
李世民等人: 「……」
謝謝,有點印象,但不多,就是那個被打的那個藩王嗎?
【李克用沙陀族,本姓朱邪,後賜李姓。
唐昭宗為何被罵?就是因為他對李克用下手。
這個李克用,唐僖宗時的黃巢起義是他協助南下鎮壓的,藩王作亂又是他二次受敕勤王,農民起義還是他再再次南下大敗農民軍。
甚至連唐昭宗被李茂貞等三帥進京挾持時,也是他率軍勤王,敗三帥,救出昭宗。「1」
之後與朱溫長期對峙,堪稱唐末維持藩鎮平衡的另一隻有利隊伍。
所以鐵了心要搞李克用的唐昭宗被罵,就是因為在很多普通人的心中,李克用是藩鎮中對唐朝最忠誠的。】
仙幕放出唐末李克用的資料。
讓李唐眾人深刻的解到為何唐昭宗會被罵。
實在是……
「李克用沙陀族出身,若想在中原建立王朝,就需對唐朝忠誠。」
君不見歷史上多少少數民族入侵中原但是沒有建立統一國家,就是因為中原百姓的排外心重,想要在中原立國就得中原化,有個合適的時機。
他們發現,唐昭宗沒有發現,所以就瞅准了李克用打。
「若是能像周王室依靠晉國一樣依靠李克用……」
李世民腦中浮現出很多恢復大唐,或者說穩定大唐局勢,再緩緩圖之的方法。
「那大唐應該還能維持十幾年吧。」
數據中的李克用脾氣雖然不是很好,愛驕傲自詡,但也確實耿直,可以利用。
【眾人會喜愛李克用,還有一點就是因為這人,在朱溫代唐稱梁後,用唐天佑的年號,以復興唐朝為名與後梁爭雄。
甚至李克用病死後,他兒子李存勖建立的國家就叫『唐』。
李存勖休兵行賞,厲行整飭,禁盜賊,恤孤寡,止貪暴,峻堤防,寬獄訟,安民生。
占幽州,魏州,漢中及兩川等地,滅後梁。
繼任者李嗣源也是好樣的,與民休息,共享承平,修水利,減稅負,穩糧價,讓中原經濟復甦,讓天下屢稔,朝廷無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歷史,對唐昭宗深感扼腕,因為他已經把所能做的做到極限。
他能做的,也極為有限。
自古亡國,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要知道唐昭宗當年也是被稱之為神氣雄俊,有會昌之遺風之君。
大唐亡國,其禍亂之來有漸積,積重難返,及其大勢已去,岌岌已危。
昭宗為人明雋,初亦有志於興復,想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但外患已成,皇帝也未經戎馬,識人不明,內無賢佐。「1」
最後只能四處飄蕩,如同無根之浮萍。】
【不乖的皇帝怎麼辦?那就挾天子。
想成為皇帝但出師無名怎麼辦?正面例子漢獻帝的結局就在那裡, 『挾天子以令諸侯』。
唐昭宗一步步淪為了被人挾持的「唐獻宗」,被藩王玩弄於股掌之間,成為藩王搶奪的對象嘗盡人間百態,受盡艱辛苦楚,毫無自保之力。】
【天佑元年(904年),朱溫發兵攻陷長安,殺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後大肆剷除朝官。
於天佑四年(907年),朱溫終逼哀帝禪位,改國號梁,定都於開封。唐朝滅亡,立國共290年。】「1」
【藩為「保衛」,鎮乃軍鎮;唐玄宗當年大量擴充防戍軍鎮,設立天寶十節度,本是作保衛家國安全,防止異族進犯之用。「1」
但,終是毀了唐朝。】
「原來是這個渾小子搞的制度!」
李淵氣到跳腳,尤其是看到李唐真亡了,本就身體不好的他更是直接暈厥過去,被太醫救醒後的李淵開始扎李隆基了小人。
安撫好了老父親,李世民也癱倒在塌上了。
其他臣子好不到哪裡去。
長孫無忌眼中閃著淚花,嘆氣輕聲道: 「晚唐就像個病弱老者,即使扁鵲重生,也藥石無醫,或許唐昭宗慢慢將養還能多活幾天吧。」
周邊臣子何嘗不懂這個道理: 「所以沒有將養的結果就是削藩這劑猛藥下去,一命嗚呼。」
這人真蠢,他們想。
「韜光養晦不好嗎?為何到處發號施令?自己幾斤幾兩沒數嗎?弱小的時候不懂得隱忍,一味不自量力地蠻幹最後就是害人害己,自取其辱。」
「十萬個新兵蛋子能做什麼?那些藩王手中可都是百戰邊兵,作何要去挑釁他們……」
不可控制的情緒,讓他們變成仙幕所說的那種『上帝視角』。
他們責怪。
但他們不能責怪,因為就像仙幕所言那般,唐昭宗盡力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唐朝沉疴積累已久,不是他們陛下這種絕世聖君,命世之才,誰能力挽狂瀾?
無法扭轉必敗困局,不能怪唐昭宗。
畢竟他只是個生錯時代的君王罷了,若是生在安穩之時,也能勉強算個平平無奇的明主。
【大唐表面上亡了,但實際上還有一絲魂魄在。】
傷心的君臣循聲望氣,一時之間心底深處湧起一股熱流。
「大唐魂魄尚在,難道是有後生在亂世之中建唐?」
如,如劉備建蜀漢那般,讓大唐的氣魄殘存?
真的有這種人嗎?那他這個皇帝做的好不好有沒有給他們這些老祖宗丟臉?
【還記得我們提到唐昭宗滅藩王時提的李克用嗎?】
李世民等人: 「……」
謝謝,有點印象,但不多,就是那個被打的那個藩王嗎?
【李克用沙陀族,本姓朱邪,後賜李姓。
唐昭宗為何被罵?就是因為他對李克用下手。
這個李克用,唐僖宗時的黃巢起義是他協助南下鎮壓的,藩王作亂又是他二次受敕勤王,農民起義還是他再再次南下大敗農民軍。
甚至連唐昭宗被李茂貞等三帥進京挾持時,也是他率軍勤王,敗三帥,救出昭宗。「1」
之後與朱溫長期對峙,堪稱唐末維持藩鎮平衡的另一隻有利隊伍。
所以鐵了心要搞李克用的唐昭宗被罵,就是因為在很多普通人的心中,李克用是藩鎮中對唐朝最忠誠的。】
仙幕放出唐末李克用的資料。
讓李唐眾人深刻的解到為何唐昭宗會被罵。
實在是……
「李克用沙陀族出身,若想在中原建立王朝,就需對唐朝忠誠。」
君不見歷史上多少少數民族入侵中原但是沒有建立統一國家,就是因為中原百姓的排外心重,想要在中原立國就得中原化,有個合適的時機。
他們發現,唐昭宗沒有發現,所以就瞅准了李克用打。
「若是能像周王室依靠晉國一樣依靠李克用……」
李世民腦中浮現出很多恢復大唐,或者說穩定大唐局勢,再緩緩圖之的方法。
「那大唐應該還能維持十幾年吧。」
數據中的李克用脾氣雖然不是很好,愛驕傲自詡,但也確實耿直,可以利用。
【眾人會喜愛李克用,還有一點就是因為這人,在朱溫代唐稱梁後,用唐天佑的年號,以復興唐朝為名與後梁爭雄。
甚至李克用病死後,他兒子李存勖建立的國家就叫『唐』。
李存勖休兵行賞,厲行整飭,禁盜賊,恤孤寡,止貪暴,峻堤防,寬獄訟,安民生。
占幽州,魏州,漢中及兩川等地,滅後梁。
繼任者李嗣源也是好樣的,與民休息,共享承平,修水利,減稅負,穩糧價,讓中原經濟復甦,讓天下屢稔,朝廷無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