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頁
東海郡這裡有王氏、何氏兩個大士族, 還有劉氏、于氏、臧氏等庶族, 將東海郡瓜分成他們的一畝三分地, 士族家大業大,普通百姓能吃飽就算不錯了。
聞旭惡霸的名聲在這時候又凸顯出好處來了,他一來東海郡, 可不管你是什麼士族什麼鄉紳, 統統都得聽他的,不聽, 他就打人,真打那種。
你王氏的家奴竟敢比我王府還多,反了你了,名冊籍契拿來,戶曹來人,大筆一揮放良一半。
你何氏的田莊竟敢比本王還多,反了你了,東海郡乃本王藩國,所有地都是本王的,地契在哪,倉曹在哪,這些地不是何氏的了,拿去還給被奪了地的苦主。
聞旭這一通亂拳打死老師傅,效果出奇,士族鄉紳們都夾著尾巴做人,就怕東海王一言不合就提著棍子帶著人砸上門來。
去歲今年士族抗稅之事,東海郡的士族們也沒有參與,因為才有一點苗頭,東海王就帶著一大幫子府衛、縣吏、乃至駐軍,人手一根棍子,上門來了。
「我總算知道駱高羽為什麼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了,」聞旭如是對自家王妃感慨,「能動手,耍什麼嘴皮子啊。」
東海王妃說:「這是因為郡守配合你,若郡守不站在你這邊,你看你能如此輕鬆麼。」
「那老李還不是多虧有我,才能把姓王的姓何的那些人治得服服帖帖,我和老李是互惠互利。」這點聞旭還是看得明白的,「老李被大理寺叫去江州調查士族侵地,這次之後他該高升了吧?」
東海王妃道:「李郡守在東海郡這麼多年,將東海郡治理得挺好,政績是有的,看這次大理寺把他叫去江州,顯然人脈也不缺的。江州事了,司牧一州應該是沒問題的。」
「那挺好的。」聞旭又說:「我其實有點兒捨不得老李呢。不過他高升,我肯定高興。」
東海王妃說:「那你就幫他一把。也讓他再記你一個好。」
聞旭好奇:「我能幫他什麼?」
東海王妃:「把圈地這事鬧更大一些。」
要怎麼才能鬧得更大呢?
七日後,長安接到東海王聞旭上疏,哭訴以前三哥幫他置辦的田莊,被人惡意侵占,要不回來。
皇子王孫的田莊都被侵占了,證據確鑿,指控河東柳氏一小宗。
東海王一天一封奏疏的「哭」,請父皇給他做主,一連「哭」了十日。
下令嚴查後,還真查出了大問題,大部分宗室的田莊都或多或少被侵占過,甚至皇莊都被侵占了。
皇帝暴跳如雷,更有一日連下三道詔書要大理寺嚴辦侵田之事,百姓但有冤屈只管上衙門告,嚴辦!嚴辦!
元嘉四十二年的這個冬天,沒有人可以安心貓冬,大宋查辦侵占土地之事查得轟轟烈烈,南康王和蒼梧王借長安隔空鬥法,東海王每日一「哭」請父皇做主。
齊國內憂外患,薛太后去世後,齊國朝堂的黨爭徹底浮出水面,齊皇周禧直到這時候才明白,是薛太后這麼多年一直壓制著黨爭。
時入臘月,皇帝在賞梅時忽然道:「多年不見孩子們,今年就讓他們來長安過元節吧。」
趙永朝曹邑看去,眼中疑惑:陛下像是想念幾位王爺嗎,看起來他更像是想搞死幾位王爺吧。
曹邑嘴角抽了一下,陛下是想搞死其中一位王爺才對。
皇帝這麼想的,立刻就叫宗正寺派人去召聞震三人。
誰知幾位宗正寺的人空手而歸,三位王爺都不來長安。
「南康王說,天寒地凍,他腿疾難忍,還請陛下恕罪。」
「陛下,東海王病了,他之前為百姓施粥害了風寒,臣瞧過,的確是病得嚴重起不來身。」
「矩州有匪徒作亂,蒼梧王帶兵鎮壓,分身乏術,他懇請陛下見諒,叫臣帶了矩州特產獻給陛下。」
皇帝暴跳如雷,痛斥三人不孝。
駱喬來稟年節里長安防務,就看到皇帝氣得跳腳的一幕。
「陛下精神挺好的,前些日子的病氣瞧著也沒有了。」
「咳咳。」聞燮在御座上正襟危坐,給駱喬賜座。
駱喬說完年節防務,依照流程問了一句:「陛下以為可行?」
「長安有駱卿戍防,朕只會安心。」聞燮頓了一下,說:「除夕當天的大儺儀,朕欲與民同樂。」
皇帝要出宮與民同樂,防務可就不是定下的這種程度了。
駱喬看著皇帝,先問:「太常卿知道嗎?」
宮中除夕也有儺儀,由太常卿主持,比起民間來自然不是一個檔次的。
皇帝出宮去了,太常卿這近一個月差不多算是白忙活。
再有,皇帝出宮與民同樂,那文武百官也要同行,金吾衛有得忙了。
聞燮被駱喬緊緊盯著,竟心生緊張,自己分明是皇帝,不該怕一個臣子。
可對面是駱喬,被她一雙利眼盯著誰能不怕。
聽到駱喬說話了,聞燮都沒注意到自己鬆了一口氣,他說:「太常卿還不知,朕先告知駱卿。」
皇帝自從到了長安就十分熱衷與民同樂,端午要出宮看飛舟競渡,重陽要出宮登高,還去京郊看秋收,聽聞才子們常在渭水邊吟詩作賦他都要出宮去看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聞旭惡霸的名聲在這時候又凸顯出好處來了,他一來東海郡, 可不管你是什麼士族什麼鄉紳, 統統都得聽他的,不聽, 他就打人,真打那種。
你王氏的家奴竟敢比我王府還多,反了你了,名冊籍契拿來,戶曹來人,大筆一揮放良一半。
你何氏的田莊竟敢比本王還多,反了你了,東海郡乃本王藩國,所有地都是本王的,地契在哪,倉曹在哪,這些地不是何氏的了,拿去還給被奪了地的苦主。
聞旭這一通亂拳打死老師傅,效果出奇,士族鄉紳們都夾著尾巴做人,就怕東海王一言不合就提著棍子帶著人砸上門來。
去歲今年士族抗稅之事,東海郡的士族們也沒有參與,因為才有一點苗頭,東海王就帶著一大幫子府衛、縣吏、乃至駐軍,人手一根棍子,上門來了。
「我總算知道駱高羽為什麼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了,」聞旭如是對自家王妃感慨,「能動手,耍什麼嘴皮子啊。」
東海王妃說:「這是因為郡守配合你,若郡守不站在你這邊,你看你能如此輕鬆麼。」
「那老李還不是多虧有我,才能把姓王的姓何的那些人治得服服帖帖,我和老李是互惠互利。」這點聞旭還是看得明白的,「老李被大理寺叫去江州調查士族侵地,這次之後他該高升了吧?」
東海王妃道:「李郡守在東海郡這麼多年,將東海郡治理得挺好,政績是有的,看這次大理寺把他叫去江州,顯然人脈也不缺的。江州事了,司牧一州應該是沒問題的。」
「那挺好的。」聞旭又說:「我其實有點兒捨不得老李呢。不過他高升,我肯定高興。」
東海王妃說:「那你就幫他一把。也讓他再記你一個好。」
聞旭好奇:「我能幫他什麼?」
東海王妃:「把圈地這事鬧更大一些。」
要怎麼才能鬧得更大呢?
七日後,長安接到東海王聞旭上疏,哭訴以前三哥幫他置辦的田莊,被人惡意侵占,要不回來。
皇子王孫的田莊都被侵占了,證據確鑿,指控河東柳氏一小宗。
東海王一天一封奏疏的「哭」,請父皇給他做主,一連「哭」了十日。
下令嚴查後,還真查出了大問題,大部分宗室的田莊都或多或少被侵占過,甚至皇莊都被侵占了。
皇帝暴跳如雷,更有一日連下三道詔書要大理寺嚴辦侵田之事,百姓但有冤屈只管上衙門告,嚴辦!嚴辦!
元嘉四十二年的這個冬天,沒有人可以安心貓冬,大宋查辦侵占土地之事查得轟轟烈烈,南康王和蒼梧王借長安隔空鬥法,東海王每日一「哭」請父皇做主。
齊國內憂外患,薛太后去世後,齊國朝堂的黨爭徹底浮出水面,齊皇周禧直到這時候才明白,是薛太后這麼多年一直壓制著黨爭。
時入臘月,皇帝在賞梅時忽然道:「多年不見孩子們,今年就讓他們來長安過元節吧。」
趙永朝曹邑看去,眼中疑惑:陛下像是想念幾位王爺嗎,看起來他更像是想搞死幾位王爺吧。
曹邑嘴角抽了一下,陛下是想搞死其中一位王爺才對。
皇帝這麼想的,立刻就叫宗正寺派人去召聞震三人。
誰知幾位宗正寺的人空手而歸,三位王爺都不來長安。
「南康王說,天寒地凍,他腿疾難忍,還請陛下恕罪。」
「陛下,東海王病了,他之前為百姓施粥害了風寒,臣瞧過,的確是病得嚴重起不來身。」
「矩州有匪徒作亂,蒼梧王帶兵鎮壓,分身乏術,他懇請陛下見諒,叫臣帶了矩州特產獻給陛下。」
皇帝暴跳如雷,痛斥三人不孝。
駱喬來稟年節里長安防務,就看到皇帝氣得跳腳的一幕。
「陛下精神挺好的,前些日子的病氣瞧著也沒有了。」
「咳咳。」聞燮在御座上正襟危坐,給駱喬賜座。
駱喬說完年節防務,依照流程問了一句:「陛下以為可行?」
「長安有駱卿戍防,朕只會安心。」聞燮頓了一下,說:「除夕當天的大儺儀,朕欲與民同樂。」
皇帝要出宮與民同樂,防務可就不是定下的這種程度了。
駱喬看著皇帝,先問:「太常卿知道嗎?」
宮中除夕也有儺儀,由太常卿主持,比起民間來自然不是一個檔次的。
皇帝出宮去了,太常卿這近一個月差不多算是白忙活。
再有,皇帝出宮與民同樂,那文武百官也要同行,金吾衛有得忙了。
聞燮被駱喬緊緊盯著,竟心生緊張,自己分明是皇帝,不該怕一個臣子。
可對面是駱喬,被她一雙利眼盯著誰能不怕。
聽到駱喬說話了,聞燮都沒注意到自己鬆了一口氣,他說:「太常卿還不知,朕先告知駱卿。」
皇帝自從到了長安就十分熱衷與民同樂,端午要出宮看飛舟競渡,重陽要出宮登高,還去京郊看秋收,聽聞才子們常在渭水邊吟詩作賦他都要出宮去看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