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頁
要辦抗稅的士族,那從南康王著手是一條捷徑,但這樣下來,南康王登基的路子差不多就堵死了,除非南康王能自己想辦法從中斡旋平衡。
若要選擇保南康王登基,那麼士族抗稅將會愈演愈烈。
司隸校尉上奏的南康王疑似曾經刺殺靖德太子一事,在這裡只是想讓朝廷儘快做下決定。
「蒼梧王很清楚,駱尚書是定要處理抗稅的士族的。」駱喬道:「他明白,對於我們來說,無論哪一個皇子登基,沒有太大區別。」
「南康王不會坐以待斃的。」席瞮道。
駱喬點頭:「咱們就等著看吧。」
七日之後,南康王的陳情送到長安,說是底下人背著他做的,打著他的旗號與士族鄉紳相互勾連,他將人綁了來請皇帝發落,並收集了一尺厚的士族鄉紳不法的證據送到大理寺,以及證人若干正在來的路上。
南康王的陳情真情實感,痛悔自己御下不嚴,又道因為腿疾不良於行才會將事情交給底下人去做,沒有親力親為,導致底下人陽奉陰違,犯下如此大罪,他實在愧對父皇的期待與教誨。
皇帝看完感動不已,又是心疼又是懊悔,賜下不少賞安撫南康王。
大理寺得了那麼多證據,雷厲風行,大理寺卿席矩請旨親自帶人前往江左查實,駱喬點了五千神鼎軍,由幢主甘彭領兵,護送席矩南下。
「情有不對,先斬後奏。」駱喬囑咐甘彭。
「將軍安心,您瞧好了,咱們保管把您公爹全須全尾的送回長安。」甘彭拍著胸脯保證。
駱意在旁道:「若有人不配合調查,頑抗的,先殺了。有你們將軍頂著。」
甘彭嘿嘿笑:「老甘我知道該怎麼辦了。」
大理寺的人才從長安出發,緊接著,建康那邊又送來一人,是以前明德宮的屬官。
他在御前狀告蒼梧王,是蒼梧王收買了明德宮內坊一個典直,讓典直安排人在靖德太子大婚上刺殺他。
此人無疑是南康王送來長安的,南康王先被指控刺殺靖德太子,後再有人指控是蒼梧王刺殺,這難免叫人覺得後面這個可信度不高。
「王爺,咱們把人送去指控蒼梧王,朝中大臣會信嗎?」
「朝中大臣信不信無所謂,但是父皇會信。」聞震說道:「他厭極了老五。只要父皇不信老五,我就至少贏了一半。」
幕僚連連點頭:「蒼梧王敗就敗在失卻聖心。只恨那管事,居然勾結士族,陷王爺您於不義。好在咱們這次反應快,將他拿下了,不然非得被他害死不可。」
聞震低低應了一聲。
那個管事還是王妃的族人,看在這個情分上,那人投奔過來,又有王妃懇求,聞震才叫那人在手底下管了個田莊。
濟陽江氏,曾經幫皇帝私鑄兵器事發,被皇帝作為棄子,幾乎全族屠盡。
後來江氏族長的義子鼓動太子逼宮,失敗被誅,濟陽江氏的族人又被過了一遍篩子,能殺的都殺了。
聞震的王妃也是出自濟陽江氏,只不過是親緣很遠的小宗,僥倖逃過一劫,僅剩的幾個族人就在聞震就藩後都來投奔了。
聞震其實很同情濟陽江氏的遭遇,所以在王妃的哀求下收留了那幾個人,卻沒想到差點兒就栽在他們手裡了。
王妃江氏因為此事,跪在他門外祈求他原諒,被聞震叫人送回王妃居住的院落里。
聞震知道這件事其實怪不得王妃,她只是憐惜無家可歸的族人,沒想到會收留了幾個中山狼。
理智歸理智,可感情上,他聞震也不是聖人,很難做到不去遷怒。
他不想對王妃惡語相向,只好先不見她。
「我的弟弟給我送了這麼一份大禮,你說,我要是不回禮,是不是枉做人兄長了。」聞震說道。
幕僚那是十分贊同,來而不往非禮也。
「王爺,那咱們把那件事……給捅出來?」
「派人去長安,好好說道說道,務必讓全長安的人都知道,蒼梧王的親生母親是個細作。」
第302章
聞震與聞敬隔空在長安打擂台。
聞震被懷疑是靖德太子大婚被刺案的幕後黑手, 聞敬生母實為他國細作之言甚囂塵上。
皇帝一天被氣三頓,肉眼可見的衰老,精神不濟。
他本就是六十多的老人了, 尋常家的老人這時候都在家頤養天年, 哪裡經得起這麼氣的。
還不止如此,聞震聞敬互相揭對方的底, 不管有證據沒證據的事都往長安送, 聞震斷腿因由和聞敬幼時差點兒被賣這些事也都翻了出來, 這兩件事裡還都有東海王聞旭的參與,聞旭窩在府里準備貓冬,就被兄弟們砸了頭, 抱著自家王妃差點兒哭出來。
「我又沒有要跟他們爭皇位。」
「誰叫你年少時作惡太多。」東海王妃無情地把聞旭扒拉開, 「我和母親要去粥棚,你要不想去, 就老實在家裡待著看孩子。」
聞旭可憐兮兮地跟著王妃:「我去,我沒說不去。把熙熙和囡囡也帶上吧。」
東海王一家就藩到領郯後, 東海王妃每年立冬之後就會在城南郊設粥棚,整個冬季都會施粥,窮苦人家都可以去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若要選擇保南康王登基,那麼士族抗稅將會愈演愈烈。
司隸校尉上奏的南康王疑似曾經刺殺靖德太子一事,在這裡只是想讓朝廷儘快做下決定。
「蒼梧王很清楚,駱尚書是定要處理抗稅的士族的。」駱喬道:「他明白,對於我們來說,無論哪一個皇子登基,沒有太大區別。」
「南康王不會坐以待斃的。」席瞮道。
駱喬點頭:「咱們就等著看吧。」
七日之後,南康王的陳情送到長安,說是底下人背著他做的,打著他的旗號與士族鄉紳相互勾連,他將人綁了來請皇帝發落,並收集了一尺厚的士族鄉紳不法的證據送到大理寺,以及證人若干正在來的路上。
南康王的陳情真情實感,痛悔自己御下不嚴,又道因為腿疾不良於行才會將事情交給底下人去做,沒有親力親為,導致底下人陽奉陰違,犯下如此大罪,他實在愧對父皇的期待與教誨。
皇帝看完感動不已,又是心疼又是懊悔,賜下不少賞安撫南康王。
大理寺得了那麼多證據,雷厲風行,大理寺卿席矩請旨親自帶人前往江左查實,駱喬點了五千神鼎軍,由幢主甘彭領兵,護送席矩南下。
「情有不對,先斬後奏。」駱喬囑咐甘彭。
「將軍安心,您瞧好了,咱們保管把您公爹全須全尾的送回長安。」甘彭拍著胸脯保證。
駱意在旁道:「若有人不配合調查,頑抗的,先殺了。有你們將軍頂著。」
甘彭嘿嘿笑:「老甘我知道該怎麼辦了。」
大理寺的人才從長安出發,緊接著,建康那邊又送來一人,是以前明德宮的屬官。
他在御前狀告蒼梧王,是蒼梧王收買了明德宮內坊一個典直,讓典直安排人在靖德太子大婚上刺殺他。
此人無疑是南康王送來長安的,南康王先被指控刺殺靖德太子,後再有人指控是蒼梧王刺殺,這難免叫人覺得後面這個可信度不高。
「王爺,咱們把人送去指控蒼梧王,朝中大臣會信嗎?」
「朝中大臣信不信無所謂,但是父皇會信。」聞震說道:「他厭極了老五。只要父皇不信老五,我就至少贏了一半。」
幕僚連連點頭:「蒼梧王敗就敗在失卻聖心。只恨那管事,居然勾結士族,陷王爺您於不義。好在咱們這次反應快,將他拿下了,不然非得被他害死不可。」
聞震低低應了一聲。
那個管事還是王妃的族人,看在這個情分上,那人投奔過來,又有王妃懇求,聞震才叫那人在手底下管了個田莊。
濟陽江氏,曾經幫皇帝私鑄兵器事發,被皇帝作為棄子,幾乎全族屠盡。
後來江氏族長的義子鼓動太子逼宮,失敗被誅,濟陽江氏的族人又被過了一遍篩子,能殺的都殺了。
聞震的王妃也是出自濟陽江氏,只不過是親緣很遠的小宗,僥倖逃過一劫,僅剩的幾個族人就在聞震就藩後都來投奔了。
聞震其實很同情濟陽江氏的遭遇,所以在王妃的哀求下收留了那幾個人,卻沒想到差點兒就栽在他們手裡了。
王妃江氏因為此事,跪在他門外祈求他原諒,被聞震叫人送回王妃居住的院落里。
聞震知道這件事其實怪不得王妃,她只是憐惜無家可歸的族人,沒想到會收留了幾個中山狼。
理智歸理智,可感情上,他聞震也不是聖人,很難做到不去遷怒。
他不想對王妃惡語相向,只好先不見她。
「我的弟弟給我送了這麼一份大禮,你說,我要是不回禮,是不是枉做人兄長了。」聞震說道。
幕僚那是十分贊同,來而不往非禮也。
「王爺,那咱們把那件事……給捅出來?」
「派人去長安,好好說道說道,務必讓全長安的人都知道,蒼梧王的親生母親是個細作。」
第302章
聞震與聞敬隔空在長安打擂台。
聞震被懷疑是靖德太子大婚被刺案的幕後黑手, 聞敬生母實為他國細作之言甚囂塵上。
皇帝一天被氣三頓,肉眼可見的衰老,精神不濟。
他本就是六十多的老人了, 尋常家的老人這時候都在家頤養天年, 哪裡經得起這麼氣的。
還不止如此,聞震聞敬互相揭對方的底, 不管有證據沒證據的事都往長安送, 聞震斷腿因由和聞敬幼時差點兒被賣這些事也都翻了出來, 這兩件事裡還都有東海王聞旭的參與,聞旭窩在府里準備貓冬,就被兄弟們砸了頭, 抱著自家王妃差點兒哭出來。
「我又沒有要跟他們爭皇位。」
「誰叫你年少時作惡太多。」東海王妃無情地把聞旭扒拉開, 「我和母親要去粥棚,你要不想去, 就老實在家裡待著看孩子。」
聞旭可憐兮兮地跟著王妃:「我去,我沒說不去。把熙熙和囡囡也帶上吧。」
東海王一家就藩到領郯後, 東海王妃每年立冬之後就會在城南郊設粥棚,整個冬季都會施粥,窮苦人家都可以去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