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068【國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

  「噹噹噹噹!」

  竹林之中。

  朱之瑜手持長劍,費如鶴提著大刀,前者劍術精妙,後者勢沉力猛,兩人打得難分難解。

  趙瀚在旁邊喝彩助興。

  「當!」

  費如鶴一刀劈出,直接把朱之瑜的長劍打飛。

  撿起佩劍,朱之瑜心疼無比,劍刃已有好幾道缺口,不由感慨道:「你這身力氣,不去做將軍可惜了。」

  費如鶴說:「我也想考武舉,就是讀不進去書,聽說考武進士也要有學問。」

  朱之瑜道:「有了去年那檔子事,武舉會試的時候,文章已不那麼重要,你大可放心去考便是。」

  費如鶴撓撓頭:「去年發生何事?我怎麼不知道。」

  趙瀚是定期看塘報的,解釋說:「去年武舉會試,有人能舞百斤大刀,堪稱當世之猛士。可此人卻落榜了,皇帝震怒,主考官和監試官全部下獄,兵部共有二十二人被革職。」

  「還能有這種事?」費如鶴目瞪口呆。

  崇禎的權謀手段,並不輸給政鍵專家,許多決策都是有意圖的。

  罷免兵部二十二人,正好可以換批新的。

  並趁此機會,宣布設武科殿試,由皇帝親自監考。今後所有的武進士,都將屬於天子門生,崇禎想要直接掌控武官。

  朱之瑜看了趙瀚一眼,好奇道:「濯塵怎知此消息?」

  「看塘報啊。」趙瀚笑道。

  「倒是個好法子,」朱之瑜說道,「我已許久未看塘報,武舉之事,還是聽兄長所說。」

  朱之瑜的大哥,實在考不上舉人,就跑去做了武進士。

  朱之瑜自己,同樣能提劍砍人。

  歷史上,崇禎十一年,他以貢生的身份,舉文武全才第一,受到禮部的特別徵召。

  後來的南明小朝廷,三次徵召其做官,朱之瑜都不答應,不願捲入黨爭的旋渦。

  但他毅然加入抗清隊伍,以年邁之軀,七赴日本,六下安南,為義軍籌措經費,為大明爭取外援。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六十一歲還親自上陣殺敵。

  最終,兵敗流亡日本,幾乎受到國師待遇。

  他的學問,在日本形成「水戶學」,「水戶學」又催生「維新派」,間接影響了日本明治維新。

  從某個角度來說,朱之瑜對日本明治維新有重大影響!

  ……

  聽說武舉不再看重筆試,費如鶴頗為心動,問道:「如今皇帝最看重哪樣本事?」

  「韜略,騎射。」朱之瑜回答。

  費如鶴驚道:「糟糕,我不會騎馬,也不會射箭。明日便拜訪名師,須把射箭先學會再說!」

  這貨說完就跑,竹林里只剩趙瀚和朱之瑜。

  大同社結構鬆散,趙瀚也沒有別的要求,只讓社員做三件事——

  第一,接受「格位之論」,不接受的就滾蛋。

  第二,研究理學典籍,初一、十五聚會,分享各自的讀書心得。

  第三,每天一起練習武藝和兵法。

  結果很糟糕,僅堅持了幾天,就沒人再來竹林練武。

  只有趙瀚、費如鶴、朱之瑜,他們早就有練武的習慣,哪天不練反而感覺不利索。

  趙瀚的長槍已換了一把,正兒八經找鐵匠打造的。

  一槍扎在地上,趙瀚盤腿坐下說:「楚嶼兄,你對西北流賊如何看?」

  朱之瑜收劍回鞘,說道:「我經歷過浙江大災,到易子而食的程度,百姓都還沒有舉事造反。只因熬過那一陣,來年就有活下去的希望。可想而知,陝西百姓,已經不做來年之想了。若不反,來年必死無疑。」

  「你覺得流賊能滅嗎?」趙瀚又問。

  朱之瑜搖頭說:「百姓者,分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神。其心既變,川決山崩。欲平西北之亂,非兵事可定,那得讓百姓吃上飯啊!」

  趙瀚再問:「君以為,如何能讓百姓吃上飯?」

  朱之瑜仔細思考道:

  「其一,推行教化,振作道德精神。不是那虛偽道德,而是真正的道德。」

  「其二,整頓吏治,清理貪腐之風,拔除昏庸之治。如今的官場,有兩大弊病。一是貪,二是庸。朝堂內外,又貪又庸,治理的本事沒有,撈錢的本事十足。」

  「其三,正本清源,倡導實學。天下士子,不可空談,陽明心學已墮入禪道,朱子理學亦面目全非。我認為,道是日用,於國於民有利才是道,於國於民無益便是邪道!這幾日我看朱子,又有大體會,許多道理已說得很明白!」

  趙瀚又問:「這三條,哪一條能做到?」

  朱之瑜黯然:「都不能,大明已積重難返。」

  趙瀚追問:「若朝廷徵召你做官,你願意奉詔入仕嗎?」

  「不願意。」

  朱之瑜不假思索道:「我若做縣令,第一年就行逮捕事。到第三年,百姓誦德,上官稱譽。爾後,必獲大罪,身家不保!我若留在中樞,做了科道言官,怕是兩三個月就要下獄!」

  「哈哈哈哈,」趙瀚忍不住大笑,「君真箇有自知之明也。」

  朱之瑜嘆息說:「黨爭不止,國無寧日。我大哥一介武官,都曾捲入黨爭,被罷免好幾年。文臣但凡想做事的,又怎能獨善其身?」

  趙瀚問道:「聖君臨朝,不是沒有黨爭了嗎?」

  「呵呵。」

  朱之瑜感到好笑,甚至都不願多做解釋。

  此時的朝堂,六大派正在圍攻光明頂……啊呸,拿錯劇本了。首輔周延儒,正在聯合東林黨,集體圍攻次輔溫體仁。

  溫閣老說:「老子要打一百個!」

  於是再過半年,東林黨就要人仰馬翻,首輔周延儒被迫辭職,溫體仁高高興興繼任首輔。

  沒有黨爭,只有政鬥。

  這種情況入朝做官,要麼啥都別干,要麼加入政鬥,要麼盡忠職守,被搞得里外不是人。

  誰干正事,誰就死得快!

  願意干正事的,不論其能力優劣,不論其私德好壞,都是響噹噹的好漢子。

  朱之瑜突然回過神來,我跟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扯這些國家大事作甚?

  可是趙瀚的言行,又總讓人忽略他的年齡。

  趙瀚繼續問道:「既然這三條都不能重整朝綱,大明豈不是沒救了?」

  朱之瑜沉默無言,他真的看不到希望。

  在他眼中,大明早已得了絕症,只看還能活多久而已。

  朱之瑜最精通的,不是理學和心學,也不是先秦古文,更不是詩詞歌賦,他潛修了十多年史學……以史為鑑,大明算什麼鬼樣子?

  趙瀚說道:「我倒是覺得,大明的病根不在朝堂,而在於土地兼併太過。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如此情形,哪能收得上來賦稅?朝廷沒錢,又哪裡能做正事?越是沒錢,越要征斂。越是征斂,天下越亂。」

  朱之瑜頗為驚訝:「能有如此見解,堪稱神童!」

  趙瀚問道:「楚嶼兄,你說天下田畝,若能收歸國有,朝廷再分給百姓。這樣會不會長治久安?」

  朱之瑜笑道:「隋唐的均田制,便是用你說的法子,男子成年就可分配土地。初時確實有效,到高宗時已不行。武周打擊望族,稍微有所恢復,到玄宗時又徹底敗壞。你覺得節度使怎麼來的?朝廷沒錢用兵,令地方自決而已。天下哪有長治久安的田畝制度?」

  趙瀚笑了笑,搞均田確實不行,人口一多就陷入崩潰。

  畢竟,天下土地就那麼些。一千畝地,以前只十個人分,然後一百個人分,最後一千個人分。分得過來嗎?

  21世紀的中國,是靠工業化來解決土地飽和問題。

  不能生搬硬套到明末。

  甚至紅色思想,也不能生搬硬套。因為馬克思教導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17世紀強行搞紅色,那是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

  應該實事求是,理論結合國情。

  趙瀚最後問道:「我等士子,就坐視社稷崩潰嗎?」

  「除此之外,又能做什麼?」朱之瑜好笑道,「做官救不了大明,難道造反建立新朝?」

  趙瀚沒說話。

  朱之瑜見趙瀚不對勁,猛然驚道:「你欲行黃巾、綠林之事?」

  「我可沒說,楚嶼兄別嚇我。」趙瀚立即否認。

  這個人不好忽悠,思路太清晰了。

  而均田地的口號又太過激進,除非江南大亂,否則別想說服這種大族子弟!

  就在尷尬之時,費純突然跑來:「哥哥,《鵝湖旬刊》第一期,總算是賣完了。你猜哪些人買得最多?」

  「哪些?」趙瀚懶得去猜。

  費純笑道:「外地客商,他們有錢得很,等貨裝船的時候又沒事做。許多商賈還催我,讓趕快刊出第二期,他們還等著讀《射鵰英雄傳》呢。」

  趙瀚頓時高興道:「提價,加印。第一期只印五百本,售價還低得很,倒賠了十多兩銀子。第二期就印八百本,售價直接翻倍,否則咱們的老底兒都得賠光。」

  「翻倍也虧錢啊,漲價再狠點。」費純提議道。

  「慢慢來,願者上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