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是老百姓的日子好過,才有過節的心思,從正月十四一直到十六,河兩邊儼然成了夜市,賣燈籠的,賣吃食的,賣爆竹的,畫糖畫的,捏麵人的……大人孩子,青年男女,也都趁著這個機會出來逛。

  安然是個喜歡熱鬧的,自然不會錯過,趕在十五這天正日子,拖著梅大出了富chūn居,沿著河一路逛了下去……

  ?

  ☆、第52章元宵

  ?民間有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的說法,早上還是個難得晴天,落晚卻下起雪來。安然很喜歡齊州的雪,不會很大,細細的落下來像飛鹽。

  想起這個,安然不禁笑了起來,還真是廚子,什麼都能想到吃上去,總之,齊州的雪很美,落在河裡瞬間便融成了水。

  齊州是泉城,河水下涌動的清泉,使得河水終年都不結冰,卻因為寒冷,縈起淡淡的霧氣,在燈光下猶如九天的仙境一般。

  這裡卻不是仙境,是紅塵,有叫賣的小販,有拖家帶口出來的漢子,還有年輕的小夫妻,一前一後,刻意保持著一些距離,卻偶一對視間,那種甜蜜默契,讓人不覺在心裡說一句,年輕真好。

  像安然跟梅大這樣大搖大擺牽著手的還真沒有,安然的意識里,根本沒有太多規矩禮教,戀人走在一起不牽手,這麼多人走丟了怎麼辦。

  更何況,梅大的手比較暖,還有,他們倆的jiāo流也要通過手,所以,兩人一路牽著逛了過去。

  安然發現有不少人年輕婦人偷著瞄過自己之後,羞答答去牽丈夫的手,卻被丈夫慌忙避開,婦人頗為失望的低下頭。

  安然不禁側頭看了眼梅大,他好像跟那些男人不一樣。

  感覺她的目光,梅大側頭看了她一眼,正瞧見旁邊有個賣提燈的攤子,以為她想要,便牽著她的手走了過去,在她手上寫:“喜歡就買一個。”

  安然愣了愣,不禁笑了起來,剛一路過來看見不少小孩子手裡提著燈籠,倒不想他把自己也當成小孩子了。

  卻也不拂逆他的好意,看了看賣燈的是一對老夫妻,瞧著有六七十了,就在兩顆樹中間栓了根繩子,燈籠就掛在繩子上,有小動物的,諸如獅子,老虎,兔子,狐狸等等,也有做成水果樣兒的,諸如橘子,南瓜,蘋果,梨子……還有小人的,荷花的,胖娃娃的……

  別看就是紙糊的燈籠,卻做得頗為jīng巧,老漢在後頭收拾箱子裡沒有擺出來的燈籠,老婦人在前頭招呼買賣,瞧見安然跟梅大過來,忙招呼:“這小娘子模樣兒生的俊,娶這麼個俊媳婦兒,可真是福氣,若是提著俺家的荷花燈就更好看了。”說著,從繩上摘了一盞荷花燈下來,遞給梅大。

  梅大看了安然一眼。

  安然聽見老婦那句小娘子的時候,臉就紅了,雖說跟梅大已經確定了關係,可她的定位仍然是女友,這忽悠一下成了小娘子,也有些太快了。

  見梅大用眼神詢問自己,忙不迭的點點頭,看都沒看,把燈接過來就跑了。

  梅大楞了一下,忍不住輕笑出聲,掏出一塊碎銀子遞了過去。

  老婦人忙道:“這位爺,俺們這買賣小,可沒銀子找給您,要不,你瞧瞧有沒有零錢,要實在沒有,明兒俺們老兩口還在這兒擺攤子,明兒您給俺們送來也一樣。”

  梅大卻把銀子放在她跟前的錢盒子裡,嘶啞著聲說了句:“不用找了。”老婦人一愣的功夫,再瞧,人已經走了,拿著那塊銀子跟自己老伴面面相覷,喃喃的道:“別看這漢子的臉瞧著怕人,真是貴人啊,一盞燈就給了一塊銀子。”

  不說老兩口在這這兒感嘆,卻說安然,提著手裡的蓮花燈跑到前頭的橋上,等著梅大過來兩人才過了河往回走。

  夜深了,逛燈市的行人漸漸少了,買賣家也都收了攤子,挑著擔子家去了,剛還鬧熱無比的燈市,轉眼間便清靜起來,各家的燈熄了,街上暗了下來。

  安然沒說話,還在想剛才老婦人那聲小娘子,卻給梅大拉著手寫:“餓不餓?”

  安然回神見前頭不遠有個賣元宵的攤子還沒收,不禁點點頭。

  梅大牽著她坐到小桌前,要了兩碗元宵,一碗四個,四種餡料,雖做到不夠jīng致,安然卻覺比自己以往吃過的任何一種元宵都好吃,吃的渾身暖融融的,即便這樣的大雪天都不覺得冷了。

  一路回到富chūn居,一直進了安然的小院,站在門外,安然跟梅大揮揮手,要進去的時候,忽給梅大拉住手。

  安然愣了一下,以為他不想回去呢,頓時滿臉通紅,低聲道:“別鬧,很晚了。”剛要縮回來,他卻忽然開口:“我們成親吧。”

  安然愕然,她的反應讓梅大頗為不滿,一用力把她拽進懷裡,在她手上寫:“你不願意嫁我?”

  安然忙搖頭:“不,不是,只是覺得有些早……”

  梅大撐起她的下巴仔細端詳她良久,嘶啞的聲音道:“你若嫌棄我的臉,此事就算了。”撂下話推開她大步而去。

  安然不禁懊惱,自己什麼時候嫌棄他的臉了,這男人有時真不可理喻,哪有剛認識幾個月就成親的,難道他不知道閃婚的夫妻,大多都會閃離,而且,她才十七好不好,十七在現代還算未成年的少女呢,結婚是不是太早了點兒。

  更何況,現在兩人的qíng況也不適合成親吧,安然想著明天找梅大好好溝通,卻不想,轉天一起來順子就告訴她,梅大走了,說是幫著梅先生辦什麼事兒去了。

  安然才不信呢,這幾乎成了梅大的萬能藉口,每次都如此,再說,兩人昨天才不歡而散,今天他就有事出去了,哪能這麼巧。

  如果不是深知梅大是個老實人,安然都不禁懷疑這是他的手段了,用來bī迫自己就範的手段,他就這麼想娶自己嗎?

  安然本以為梅大只是一時生氣,過兩天就回來了,卻不想這一走就二十多天都不見回來,安然一開始還想跟他好好溝通,可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安然也真氣起來。

  戀人之間吵架拌嘴不新鮮,溝通不就好了,哪有他這樣的,一個不順心就消失,由此安然不禁想到以後,如果兩人真成了親,一旦吵架他又走了,自己怎麼辦,這根本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自己當初是不是太想當然了,或許他們倆根本不適合,那麼分開好了,一想到分開,安然下意識排斥。

  安然感qíng方面不順利,可富chūn居的買賣卻越發紅火起來,從過了年,三個月之內的席面都訂滿了,這還是因為富chūn居規定只能定三個月之內的,不然,估計這一年的席都能訂出去。

  人的消費觀念有時就這麼奇怪,專愛扎堆,越是訂不上,越非要吃不可,沒過幾天就聽說有人出高價買富chūn居訂出去的席,一旦開了口子,價格屢屢翻高,本來富chūn居一桌頂級上席,也不過幾十兩銀子罷了,如今外頭竟炒到了幾百兩,甚至上千兩之多,這是有錢的。

  有門路的更是變著法兒的拖人找梅先生的路子,都知道梅先生是富chūn居的東家,有兩桌是專門給他老人家留的人qíng席,這席面可就更值錢了。

  也不知誰傳的,梅先生這兩桌人qíng席掌灶的是安然,如今在兗州府一提安然的名兒,哪怕安然只做一道菜,這席面也是有市無價。

  本來先頭因為韓子章的緣故,梁子生牽頭擠兌兗州府的南派廚子,才致使富chūn居關了張,不想,被梅先生盤在手裡之後,出了個安然,不禁把兗州府北派廚子比贏了,韓子章的親傳弟子全須全影兒來了齊州,走的時候卻成了禿子。

  富chūn居前後兩場比試,早就傳了出去,不說廚行,就是整個兗州府的老百姓都津津樂道,當評書故事一樣聽,更是把安然的廚藝傳的神乎其神,以至于越來越多的食客老饕,奔著齊州的富chūn居而來。

  安然兩場比試中所做的菜餚,更成了富chūn居的招牌,客人可不管什麼南菜北菜,衝著什麼來的就點什麼。

  以至於,後來不管什麼菜只要沾了安然的邊兒,必然是最賣的,齊州八大館子的東家可不傻,抓住這個機會,推出創新菜,把安然教給他們的創新菜,單獨立了個菜牌,統稱安家食單。

  安然頭一次看到安家食單的時候,真嚇了一跳,這難道也是巧合,她很確定這些東家並不知道安家食單的事,卻把自己教給他們的菜,自發的歸類到安記食單之中。

  的確有很多菜都是自家的私房菜,也就是食單上記錄的菜,如今被幾位東家歸納起來,安然自己都迷糊了。

  後來想想,又覺其實不用計較這些,是不是安家食單有什麼關係,目的達到就好了,只要這些老字號能好好的傳承下去,不是比什麼都有意義嗎。

  因為富chūn居聲名遠播,慕名而來的食客不知凡幾,偏偏富chūn居每天只訂十六桌席,還得提前三個月訂,就算如此,也不一定能訂的上。

  那些遠道來的食客,既然來了,怎麼也得嘗嘗齊州當地的特色,如此一來,托富chūn居的福,齊州府各大館子的生意史無前例的紅火起來,齊州府也更是繁華,一派生機勃勃。

  廚行里都知道都是因為安然,想起安然的手藝,言行,胸襟,氣度,南北廚子漸漸和諧了起來,不會再你死我活的互相擠兌,正如安然說的,都是一個行里刨食兒的,應該守望相助才對,至少在齊州府,南派的廚子能混口飯吃了,要是手藝好的,還能混的更好。

  齊州府的廚行一派和樂,卻壞了某些人的事,明的來了幾回不成,就開始琢磨yīn損的招數了,安然跟富chūn居就成了這些人的眼中釘,ròu中刺,急於拔之而後快,最快最損的法子就是放火。

  二月二龍抬頭這天晚上,齊州城的富chūn居一把火燒了起來,火光沖天,放火的人yīn損到了極致。

  當年富chūn居蓋的時候,因完全是照著南邊院子蓋的,也就外頭圍牆是青磚的,裡頭都是木質結構,最怕火,一旦起火,很難撲滅。

  安然是半夜被煙氣嗆醒的,睜開眼第一個反應就是著火了,跳下炕把水盆端進來,潑到棉被上,摸出帕子,用桌上的茶水侵濕捂住口鼻,披著棉被跑到外屋,想打開門。

  卻發現打不開,門從外頭鎖上了,安然一驚,自己的屋子,怎麼可能從外頭上鎖,卻也來不及細想,折回去,抄起個板凳對著窗戶砸了起來,砸了幾下都砸不開,火已經燒了起來。

  安然幾乎絕望了,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會落個燒死的下場,她不想死,她還沒活夠呢,即便當初剛穿過來的時候,那般艱難的境地,安然都沒想過死,如今就更想活了。

  她還要把安家的食單補充完整,她還要替師傅打敗韓子章,她還要走遍大燕,去尋找體會各地的民俗,食材,味道,菜餚……尋訪那些成名或不成名的大廚們,見識他們的拿手絕活,她還想開烹飪學校,把廚子這個行當,在這個世界發揚光大,把那些瀕臨失傳的手藝完整的傳承下去,還有梅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