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章:怒殺闕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陶謙先是化解了他與闕宣之間的恩怨,接著又徵集民夫緊急加固城牆,修葺城池,駐屯大軍。然而,畢竟曹操到來迅速,並沒有給他充足的時間來做準備,讓他倉促間面對曹操三萬餘的大軍,也實在顯得有點緊迫。曹操大軍到來之日,陶謙駐屯在城外的人馬,先與曹操較量了一陣。這一戰,乃是陶謙與曹操的第一次正式交鋒,誰都知道,事關士氣之存亡,實在馬虎不得。

  於是乎,曹操一邊出動了夏侯惇、曹仁等大將,幾乎將兵力全都投入了戰場。而陶謙一方,本來人馬也不少,前後加起來也有個四萬有餘,當下以劉備、曹豹等為將,擺開陣翼,與曹操展開爭鋒。同時,陶謙有心要折折闕宣的士氣,故而又刻意讓闕宣隨軍出征。闕宣手上人馬本來無多,此時讓他出兵,他自然心有不願。更何況,先前他與曹操已經有過交手,數敗於曹操,對曹操也是心生畏懼,不戰自怯。不過,他這時就算是有心不遵陶謙的命,只怕也不能得了。他與陶謙先前就曾有過爭執,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還曾親自向陶謙道歉。好不容易彌補起來的關係,可不能因為此事再次創裂。

  闕宣左右一想,放下了『天子』之尊,奉了陶謙的命令,隨隊出戰。當然,他在心裡也已經打好了主意,到了戰場上,如果矛頭不對,大不了偷偷開溜,不與賊人接戰就是了。陶謙看他奉命了,方才心下一松。在陶謙看來,雖然他與闕宣暫時修好,但闕宣畢竟是個禍端,留之不得,勢必要想盡辦法將他羽翼折盡。既然他奉命了,那他也沒有什麼話好說的,當即給他安排了任務。

  雙方人馬在沛縣城下浩浩蕩蕩的擺了開來,一場廝殺,隨著鼓聲開始。曹操一方,還別說,雖然在人數上略輸於陶謙,但他們是趁銳氣而來,士氣正旺,打起來自然不含糊。至於陶謙一方,雖然掌握著丹陽精兵,奈何沒有上好的統兵將軍,仗打得糊塗也是難免。一個曹豹就不說了,先前已是不戰而走,被曹操殺了他數千的人馬,曹豹到現在仍是沒有喘過氣來,雖然是勉強接戰,但也不敢硬拼,只是稍稍試探試探曹操軍鋒,若能勝則戰,不能勝則走。至於另外一個統兵將軍劉備,仗打得不怎麼樣,還是有名的逃跑將軍,雖然手上有兩員虎將關羽、張飛,奈何架不住賊人大軍,也是見風使舵的能手,心思打的比曹豹還要老辣,也就更加指望不上他了。

  至於其他將軍,實在能有善戰之人,這場戰,其實早已經註定是一場敗局了。

  陶謙應戰倉促,已是處於弱勢,加上統兵將軍所選非人,更加不堪。一場大戰下來,陶謙一方前軍曹豹先自潰敗,受到前軍影響,劉備與賊兵接戰一陣,被曹仁的輕騎從後襲擾,後軍先亂,劉備以為大勢已去,不及跟兩位兄弟打話,丟下他們領著人馬就往沛縣逃去。倒是劉備的兩位弟弟關羽和張飛,身在亂軍之中,以為大哥還沒有出來,翻來覆去的殺了幾回,想要救回他們的大哥。等到……等到他們聽說大哥已經往後走了,他兩個人方才定下心來,還不忘開句玩笑:「我這大哥什麼都好,就是太讓人擔心了,走了也不說一聲。」倒也沒有什麼怨言,看看大哥走了,他們也就毫不客氣的領著其餘人馬也即退回了城去。

  陶謙坐鎮中軍,看看前軍潰敗,兩翼敗走,他這裡自然沒有什麼好說的,當下帶著人馬就倉惶的逃回了沛縣城中。那沛縣城外,經過先前一囫圇的廝殺,丟下遍地的屍體,鮮血為之成渠,哭泣咆哮。曹操一方,得了一場大勝,好不揚眉吐氣,在沛縣城外接著叫戰,聲音直震沛縣城,似欲掀屋飛瓦。

  陶謙站在沛縣城頭,看到城下曹操勝兵,心裡餘悸不散。他這裡,其他不問,只問闕宣何在。左右有人知道的,當下向陶謙稟報,說闕宣落後劉備一步,先曹豹一步,早已逃入沛縣城中。陶謙聽來,不惱劉備兩個,卻是直指闕宣,哇哇咆哮起來:「好個闕賊子,他惹了大禍,我為他擦屁股也就罷了,如今賊兵進犯,他不好好賣力與賊廝殺,卻不經一戰自走,影響我軍士氣,連累我軍取勝。此賊子何在,立即將之拿來!」

  當下,陶謙回了城內官邸,讓人將闕宣找來。闕宣不敢有二話,當下屁顛顛的去見,不想剛一入邸,就被左右的陶謙親衛給拿下了。闕宣臉色大白,連忙向陶謙申辯起來。陶謙早有殺他之意,趁此機會將沛縣之敗全都怪到了他的頭上,當著眾將士的面直斥他,以好讓天下人看他陶謙公正辦事。闕宣只是叫冤枉,說他也是力戰的,不然這一戰他也不會幾乎耗盡了所有的人馬,隻身獨免而回。

  闕宣說他耗盡了幾乎所有人馬,當然也不是假話,不過要看怎麼理解。當是時,闕宣統兵在後,眼看著前方曹豹軍先敗,已是驚駭,接著又看到劉備一部人馬也敗了,整個軍幾乎大亂,又見賊兵向他這裡衝殺過來,他不敢一戰,轉身直接就走,將部下全都丟給了賊兵。這樣一來,最後與他回到沛縣城中的也就沒有多少,自然如他所說的那樣,一戰幾乎耗盡了他所有的人馬。當然,這種不光榮的事情闕宣也是不好自說的,聽陶謙以此來指責他,他便只好將之抬了出來,以此來反駁陶謙的觀點,好讓陶謙知道他是戰鬥過的,只是因為不濟,這才逃走的,並非是不戰自走。

  闕宣說到這裡,倒是故意隱隱指責起了曹豹和劉備兩個,說他走那也是看前面有榜樣的,就算是要治罪,劉備等人當先承認錯誤。劉備和曹豹兩個被闕宣說得臉上有愧,劉備倒是臉皮頗厚,看清楚了形勢,懶得跟闕宣鬥嘴,自在一邊看戲。倒是曹豹心下一狠,刁蠻起來,反指責起闕宣這個『違天子』來,又故意說陶謙當初之所以承認他『天子』身份,那是迫不得已,是虛與委蛇,就是等著將來親手收拾他。今日既然他不知好歹,他就要替陶謙來結果了他,為天下誅討逆賊!話一說完,看了陶謙一眼,見陶謙並沒有出面阻攔,當即跨前一步,一刀就往闕宣當頭剁下。

  可憐闕宣哪裡知道曹豹還真要殺他,拔兵器已經不及,向兩邊疾呼都是陶謙的人,他心下一急,轉身就要逃走,不想被曹豹一刀剁在脖子上,立即斃命了。曹豹割下了闕宣的腦袋,拎在手裡,與陶謙說道:「賊人此來全因此獠,今日誅討逆賊,將首級送與曹操,曹操自可退兵!」

  陶謙不阻攔曹豹,就是要曹豹做這惡人,此時見他有此一番話,也立即說到了他心裡去,想來若能將闕宣的首級獻給曹操,曹操因之退兵,那是再好也沒有。當下,他掃視了眾人一眼,眾人乖巧,紛紛同意曹豹的觀點。陶謙見沒有反對的,也就一點頭讓曹豹命人將闕宣的首級送出城去,並手書一封與曹操,言明他之所以起兵全是因為被闕宣賊子蠱惑,望曹公海涵,今殺此獠,為曹公除害,讓不需責怪,今後兩家可修好云云。

  曹操得書,卻是不理,反是斥責陶謙一通,說當初闕宣稱帝,你陶謙可是最大禍首,闕宣雖死,禍首不除,他仍是無法退兵。陶謙得書,心裡焦慮,乃又與書自辨,言明自己當初之所以承認闕宣身份,那是迫不得已,是虛與委蛇之舉。曹操一心要以此為藉口攻打徐州,哪裡肯聽陶謙的了,當下自將陶謙書函置之不理,又即加緊調派兵馬,製造攻城器械,準備對沛縣城展開惡攻。

  陶謙心裡惶遽,見曹操不走,也是無可奈何。他這裡,見殺了闕宣,一面又將闕宣帶入城內的少數亂黨也一併除了。闕宣這一死,他所在的下邳亂黨,本不過千人,聞之膽寒,不等陶謙大軍征剿,自己先散了,下邳又再次回到了陶謙之手。這只是後話。然而,此時的陶謙,已是忙得焦頭爛額,一面作書於郯縣陳登,讓陳登收攏兵馬準備大戰,一面加固沛縣城池,誓要與曹操決一死戰。

  然而,陶謙有此決心固然是好,奈何他的人馬經過先前城外一場大戰,士氣全無,再要他們硬朗起來,哪裡是這般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沛縣城牆本來就不高大,一時間又如何加固,就算再怎麼修葺,也無法抵擋曹操的勝兵。面對曹操數萬大軍的瘋狂進攻,陶謙經過一輪誓死捍衛,最後在折損了數千士兵的情況下,這才堪堪抵擋住了曹操的第一波攻擊。而接下來,曹操在耗盡了陶謙的精銳之下,再次對沛縣城展開了下一輪進攻。

  這一次,沛縣城面對的狂風暴雨,將是更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