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徐晃徐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本來,在這之前白波軍尚在野王城百里之外活動,但因為張楊老是不發兵相抗,便不將張楊放在眼裡。再說,他們在出發之前也已經聯繫好了城內一些反對張楊的勢力,這其中孫坤就是他們花重金策反的。本來他們是計劃讓孫坤與他們裡應外合的,只這孫坤尚有一絲良心未泯,又害怕事敗自己無法走脫,故而欲要連夜開城而去,以迎白波軍。只孫坤最後沒有走脫,為守城士兵發現,將其捉回交由張楊。而白波軍既然已經決定要聯合攻擊野王城,自然不會因為一兩個人的失誤而中斷計劃。

  於是,在天未亮前,三路白波軍共計兩萬餘人,按照之前的約定集聚野王城下,對野王城形成合圍之勢。

  當此情況下,張楊自是急得團團轉。他手上也有個兩萬左右的人,但大多都被分散了,留在野王城的兵力不足七八千,所以說他與賊兵的勢力尚是懸殊。若單單以他這麼一點人馬,他當然沒有底氣與白波決戰,但好在陳諾恰在他城中,且他的三千人馬還在十數里外,尚未被白波軍發現,像這樣一支奇兵,他們當然要好好利用。

  在得到白波軍兵臨城下的消息後,張楊立即是親自去請陳諾,跟他商議,說了自己心中所想,想請陳諾幫忙共同禦敵。當然,現在陳諾也被困在城中,他就不相信在這件事上他能夠輕易撇得乾淨。而陳諾,大概在這時也終於明白了張楊自始至終為什麼對他如此的看重了。若沒有今日白波軍兵臨城下,只怕他也會找藉口讓他留下來對付白波軍的,看來張楊這『老好人』也並不是很單純啊。

  張楊有難,他陳諾當然不能袖手旁觀,且為了大局計,這一戰他必須跟張楊攜手共進。若張楊的野王城為白波賊兵攻打下,那後果當真就不能設想了。不說從此他藉助河內勢力以制衡冀州的計劃就此泡湯,且河內有可能因此落入西涼眾將之手,或者是為袁紹所掌控,不論最後結果如何,都是對他陳諾不利的。

  陳諾出戰,勢在必行。

  當此之時,張楊點起城內人馬,與陳諾等人並肩殺出。至於陳諾城外的那三千人馬,陳諾也已經派人去通知了消息,讓潘璋、朱靈二人速速帶兵前來支援,但不要出現過早,只用當做奇兵出現,到時可給賊人一個措手不及。

  那白波軍的三支人馬也已經在城外列陣擺開,雙方戰鼓齊鳴,戰爭一觸即發。

  尚未開戰,那張楊便指著對方陣中一員賊將說道:「陳將軍,你可別小看那持斧賊將,可厲害著呢,有萬人不當之勇。前些時我軍遭遇此賊,部下竟有三五人接連為其斬殺,實在不可小覷。依我看啊,將軍身後這位典將軍或許能一戰。不過,我看也未必能夠打得過此人。哎,若不能勝了此子,天下只怕因此譏笑你我手上無人。鄙人倒是沒有什麼,可就怕因此玷污了將軍你的名聲……」

  張楊這小子還真會激將人,陳諾沒理他,只是笑笑。他身邊典韋可不高興了。

  「哼!」

  典韋鼻子一哼,臉上一黑,瞪視了張楊一眼,又去看對面的那持斧將。不過也別說,這賊將身材高大,且手持巨斧,威風凜凜,當是有些本事。但若被張楊在他主公面前說成他也不能敵此將,典韋自是憤恨之情溢於言表,不服氣了。

  要說起對面持斧的賊將,張楊可能一時還並不知道此人是誰,但陳諾早是一眼認了出來。

  就在去年時,他曾在河陽見過此人。當時韓馥部將趙浮為了給袁紹施壓,增加韓馥堅守冀州的決心,就曾聯合白波軍楊奉一部,以為外援。楊奉當時的確是帶兵來了,且在城中稍稍逗留,當時楊奉入城飲酒,陳諾也在陪客之中。陳諾且因為楊奉身後一人生得雄壯,且持斧在手,一下子猜出此人必是曹魏五子良將其一的徐晃,還曾以酒相敬。

  徐晃當時捧酒在手,且飲了陳諾送上來的水酒,對於陳諾還算是很給面子的。只是,他們二人自那次匆匆別後也就難見一面了,沒想到他這次又是隨了楊奉出征野王,不巧在此地相遇了。

  那白波將楊奉,顯然對陳諾仍是有點印象,他突然在這裡見到陳諾,也是吃驚不小。當年他見陳諾時,陳諾在韓馥軍趙浮手上不過小小的一個驛吏,沒想到數月不見,如今已是單獨領兵作戰的大將了,實在讓人不敢小覷。

  對於陳諾的名字,他在那次匆匆一面之後也時常聽到,但和所有人那樣,對於這個陳諾,他可從沒有聯繫上以前在河陽見過的那個陳諾聯繫上。只是此時,看他端坐馬背上,一身甲冑,頭戴兜鏊,身披戰袍,威風凜凜,已不復往日之清瘦,儼然是個征戰沙場的將軍了。

  不知為何,楊奉麵皮動了動,轉眼看了看身邊的徐晃。

  徐晃當然不會忘記當日那個給他敬酒,且能一口道出他表字的陳諾。但在徐晃眼裡,此時相遇,也並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仍是擺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

  旁邊楊奉看在眼裡,不覺搖了搖頭,低聲向他說道:「對面那人汝尚能識得否?」

  楊奉遙指陳諾,對面陳諾也早已注意到了,故而對著他點了點頭,但眼睛卻是瞧向徐晃的。徐晃被楊奉一問,又被陳諾一雙目光投射而來,知道此時否認不智,便即點了點頭,打馬上前,向陳諾拱手道:「當日的驛吏陳諾,如今的堂堂陳將軍,別來無恙否?」

  突然聽徐晃這麼一說,倒是先嚇了張楊一大跳,心裡打鼓,雙頰褐紅的看向陳諾。他可沒有想到陳諾與這個持斧的賊將互相認識,可笑的是,若此二人關係好,那他此次請陳諾來幫忙,豈不是自找麻煩?自是抹了一把冷汗。

  陳諾當然知道張楊心裡所想,見他目光掃視而來,趕緊低聲向張楊說道:「張將軍勿要他疑,我與此人不過一面之交。」

  張楊聽陳諾一說,發出輕噓了一口氣,伸袖子偷偷抹了一把汗。

  既然徐晃沒有什麼好避諱的,陳諾自然也不便躲躲閃閃,當即打馬上前,向徐晃一拱手:「讓公明兄見笑了!昔日的驛吏成今日的沙場小將,實在是為形勢所迫,不得已爾。倒是公明兄多日不見清減了許多,公明兄,還望努力加餐!當然,若公明兄能給鄙人機會,鄙人倒是很願意在鄴城設宴,專侯公明兄大駕光臨,小可是不勝榮幸!」

  陳諾這話有點不厚道了,分明有點挑撥離間的味道了,或者若是徐晃不從,也可強迫其從,的確有點霸道。徐晃身後楊奉鼻子輕輕一哼,要看徐晃怎麼說。那徐晃聽後也只是哈哈而笑,說道:「如此,陳將軍你也太過看得起鄙人了,不過鄴城路遠,我看不如待我打破了野王城,再讓我請將軍如何?」

  「大言不慚!」

  張楊身後小將楊丑早已經不耐煩了,聽徐晃大言要打破野王城,當即是拍馬上前,揮著一把大刀提馬沖了過去。那張楊因為先前曾在徐晃手上吃過虧,自然對徐晃心有忌憚,故有意激將典韋與此人戰。而這位楊丑,在上次張楊出戰時他是堅守野王,沒能領教徐晃的厲害,自然不將徐晃放在眼裡。又聽他家將軍回來後多次說徐晃如何如何厲害,也已是心有不忿,如今徐晃就在眼前,且其說話毫無忌憚,在他聽來極是可惱。他有心要在三軍之前表現一番,故而不待請示張楊,便即沖了出去。

  兩地相距本來也不過數十丈遠,且楊丑提馬片刻就將衝到,那徐晃看到,倒是不徐不疾的向陳諾道了一句:「陳將軍,那麼你我就這麼說好了!」

  一語未了,楊丑手中大刀望著徐晃當頭砍下。徐晃是猛的一扯韁繩,馬向旁邊一閃,險險的避過了他這一刀。那楊丑一擊雖然沒有得逞,但在他看來,徐晃卻只以避讓相對,心裡也就更加看不起徐晃了,以為徐晃也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了。那楊丑一旦得意,立即是緊追不捨,舉著大刀,又是接連劈下數刀。

  楊丑用的是蠻力,刀耍不斷,而徐晃則是能不戰則不戰,不與其硬拼。這兩人一個猛攻,一個避讓,在一般人眼裡看來,楊丑好像是占了上風,白波那邊自然替徐晃擔心。

  其實不然,陳諾冷冷看在眼裡,也知道徐晃這是在故意消耗楊丑的力氣,以期一擊而中。他也不說話,反正對這個楊丑他是沒有什麼好感,如其等將來他來殺張楊,還不如就此死在徐晃斧頭之下。雖然張楊無能為,但在陳諾看來,保張楊比起殺張楊更加符合他的利益。

  也就在這時,突然傳來一聲慘呼,陳諾瞥眼看去,果然徐晃在多次避讓後,果斷完成一擊,一斧頭砍下了楊丑半隻臂膀。張楊身後軍民噤聲,白波那邊則聲勢大振。




章節目錄